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在生命即将枯萎之前,一个人人生之曲的最后一个音符,总被认为价值极大,似乎真理就诞生于终结的痛苦之中。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临终遗言形形色色、数目庞大,我们都曾在这种命运的绝响中受益匪浅。
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人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席话,往往都是深刻的、善意的,但是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高人,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鲁迅一生享年55岁,以犀利辛辣的文笔划开了大时代的裂缝,刺激着人们愚钝麻木的神经,那么他会给世界留下什么话呢?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1936年9月5日,距逝世44天之前,病重的鲁迅写下了杂文《死》,待到这时他还不忘开命运的玩笑:如果我富有千万,早就被人催着把遗嘱写好了。可现在谁也不提,我索性也留下一张罢。于是,鲁迅留下了七条遗嘱,这第一条就体现了鲁迅之重友情。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直面过那么多淋漓的鲜血,见证过那么多惨淡的人生,鲁迅对于死亡是淡然洒脱的,是没有恐惧的,所以对于身后事的处理他同样秉持一切从简的态度:赶快,不要,拉倒。就像秋叶般静静消逝,不需要隆重的告别仪式,也不需要高调的纪念活动。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虽然没明说,但此条应当是鲁迅留给妻儿的。众所周知,鲁迅有父母安排的结发妻子朱安,但却追求自由恋爱,后与许广平共度余生,这说明他是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男人,临终之际自然会考虑未亡人的感受,所以他在婉约地劝诫许广平:忘记我。最后的这个"糊涂虫"可真是可爱得不像样,一如恋人之间常用的"小傻瓜"、"小笨蛋"。
第五条是留给孩子的忠告。有趣的是,看来鲁迅对空头的"文学家或美术家"有很大的意见,足以见他对只居其位不干实事、沽名钓誉之徒的深恶痛绝,与鲁迅一生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形成反比。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此条应该也是留给孩子的忠告,鲁迅自知民国时期动荡的社会危机四伏,各方军阀为了扩大利益而想法设法笼络人心,多少人因此而迷失自我,沦为政治的文化工具。鲁迅为此一生抗争,所以他必须要让自己的孩子秉承自己的衣钵,同样的不受外界之诱惑,同样的铮铮铁骨。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这就是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背离的一条,即便是行将就木之际,鲁迅也保持着一颗永远战斗的心。在这一条后,鲁迅还进行了解释,他说:欧洲某些地方风俗里有一种仪式,那就是在临死前请求别人的宽恕,自己也宽恕别人,然而鲁迅却表现得异常坚硬。
鲁迅承认自己怨敌多矣,倘若有人问起他的态度,他定要这样回答:"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或许,鲁迅所鞭笞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圣母心",不管前因后果,不论真相如何,他们都一个劲地劝你宽容,这种人交不得。郭德纲也曾说,要离这种人远一些,否则雷劈的时候会殃及到你。
鲁迅从来都是嫉恶如仇的人,面对危险与罪恶时义无反顾,绝不含糊,这在他的文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对那些铸下错误的人绝不能大度,这就是鲁迅作为斗士的真性情。不得不说,鲁迅果真是个狠人,能将信念贯彻到底的,能够做到如此的,尚有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