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燃影视季#

看完《底线》弑母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从小被进行过毁灭性惩罚的孩子, 长大了就会变成一个不会正确表达情绪的人, 只会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

唐母对于儿子的约束非常严酷,即便是考试差一分满一百,都会进行人格上的侮辱。高考那一年,唐啸云本想要报考自己的志愿,奈何遭到唐母的强烈反对,最终唐啸云在母亲的言语侮辱下,不得不选择妥协,承认自己且光短浅。

弑母案的判罚大家怎么看(底线弑母行为究竟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扭曲)(1)

唐啸云从小到大受到的最大伤害是被母亲的人格侮辱以及每次都采取极端的自残行为逼着唐啸云妥协。随着时间流逝,唐啸云的灵魂已经被凌迟处死了,剩下的只是一具躯壳。

弑母案的判罚大家怎么看(底线弑母行为究竟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扭曲)(2)

这些严重的羞辱式的刺激 , 导致唐哮云内心充满恐惧和自卑,最后让自己产生了邪恶的思考模式 。唐哮云弑母并非出于恨意,而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也正是这种长年累月的恐惧,令他萌生了杀意。他想到倘若唐母知道他被公司劝退,必然会用世间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强烈的恐惧感使他产生巨大的邪恶感,如果母亲死了,就没有人来羞辱他。于是他提前买好冰柜,在妈妈50岁生日的当天晚上,用奖杯残忍地砸死了母亲。然后淡定地分尸,藏尸,带着满身血腥味出去放飞自我。

弑母案的判罚大家怎么看(底线弑母行为究竟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扭曲)(3)

表面上看,是儿子杀了母亲。究其根源,母亲过于苛责的教育方式,使压抑与不满的情绪在孩子心中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孩子人格分裂,一半乖巧,一半邪恶。一旦出现诱因,邪恶灵魂就会彻底释放出来。

唐母这种扭曲的母爱如一副沉重的枷锁套住唐啸云,他对母亲充满恐惧,不敢有一点反抗。他感觉自己像个提线木偶,内心的内驱力、安全感和对控制感被破坏,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多次想要逃离父母。

他一直在伪装成一个好孩子。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放弃自己的一切兴趣爱好,吃饭不敢挑食,高考时不敢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一切只是为了取悦母亲,让母亲满意。

弑母案的判罚大家怎么看(底线弑母行为究竟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扭曲)(4)

很多被父母辱骂的孩子,一边悄无声息地崩溃,一边悄无声息的自愈。长此以往,遭遇语言攻击,孩子会出现封闭、自卑等不良心理,推卸责任的习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发育,成为人们口中的“问题少年”。

作为父母,应该避免谩骂、羞辱等语言暴力在家庭中的再三发生。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坏的童年要一生治愈。那些曾经的经历留下了不舒服的负面情绪体验,就会形成创伤记忆或创伤体验,当原来的那个类似的刺激物再次出现,大脑便激活了。

对于唐母的这种控制,我更愿意用“绑架”来形容。“情感绑架”和“道德绑架”,我们都比较熟悉,即你不那样做,就是不道德。

当事人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你实现某些行为。于是,你被道德绑架了。在亲子关系里,比如你不听我的话,就是不孝顺;你不按我的要求回报我,就是不懂感恩,甚至是没良心。

需求绑架是指你有求于我,我谈条件要挟你、控制你。比如有赖于父母的经济支持,父母便向孩子提出了很多要求,你要考出个什么成绩,今后一定要回报我们,你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否则我不给你。这种绑架很容易造成心理创伤,让子女怀恨在心。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案例。

由此可见,父母的过于的严厉管教,可能短期有效,也许孩子在你的严厉之下,会竭力让自己达到父母的标准,但长期来看,却是隐患。它们会像一层壳,暂时束缚着孩子,但一有机会,它便会冲破这层壳,进行反扑性报复。

父母教育子女把握尺度很重要。可以严格,但不要太苛刻。可以责骂,但不要毒打。可以否定,但不可以全盘否定。可以不赞美,但不可以冷言打击。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也需要被尊重,你可以给予的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所以父母们也要站在孩子的位置 尊重他们的意愿,理解他们的感受,分清和面对自己的焦虑,学会在平等的关系中和孩子相处 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隐私,分清自己和孩子的需求 。努力把握好边界,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做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

#2022育儿季#​

#电视剧底线征文#

弑母行为究竟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扭曲?道德绑架正在毁掉你的孩子语言暴力培养的是问题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