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在不同的地域关于冬至的习俗和细节也有所差异。

冬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今天冬至冬至节的起源)(1)

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节的起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是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人们是在这一天过新年的。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节习俗及民间传说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冬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今天冬至冬至节的起源)(2)

汉代冬至节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今天冬至冬至节的起源)(3)

祭祖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在大雪纷飞的时节他看到南阳百姓衣着单薄许多人耳朵都被冻烂了,他甚是心疼,于是他搭起医棚,将肉辣椒还有驱寒的食材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今天冬至冬至节的起源)(4)

张仲景“捏冻耳朵”

冬至有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馄饨夏至面”此为旧时京城民间习俗。古代的北京地处幽州,早在西汉年间,匈奴人就常来此地打秋风。特别是“有浑”和“屯氏”两个部落的骚扰最为严重,边疆百姓痛恨不已。于是就将肉剁成泥,包成匈奴人头戴帽子的形状,煮熟吃掉,并取浑、屯谐音“馄饨”为名,而馄饨最初制成时恰逢冬至,因此北京一带百姓就有了冬至吃馄饨的习俗,既解恨又祈求早日驱除匈奴、平息战乱。

冬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今天冬至冬至节的起源)(5)

冬至混沌夏至面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今天冬至冬至节的起源)(6)

江南——赤豆糯米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