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虎调研经开区(董秀成董聪)(1)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斗争精神、经济全球化、国际传播力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董秀成、董聪:“三驾马车”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助理教授董聪指出,新发展格局要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提速升级,需要更高质量的投资、消费升级和高水平的对外贸易。在高质量投资方面,要由传统投资向绿色、智慧、高效转型。有效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公共产品提供方面的重大作用;充分鼓励公私合营等多种参与模式,激发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在城市(群)建设中各展所长;注意投资中的控能、控污、控碳问题,避免盲目性。在消费升级方面,充分关注实力消费群体,提升品牌溢价,适宜发展高端产品线;大力培育服务产业新增长点,比如健康服务、文娱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等;自贸区和保税区应围绕消费升级,完善服务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完善的物流运输网络。高水平的贸易方面,高水平出口更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的升级;高水平进口主要聚焦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和优质居民生活用品;同时,还应进一步下调关税整体水平,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降低进口环境的制度性成本。

摘编自《经济日报》

【曹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制度】

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曹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破解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世界难题,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例如,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与此同时,逐步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网络,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机制、公共安全机制,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活力。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功,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经济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政治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文化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之制”持续有效转化为“中国之治”,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教授李刚指出,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实现形式,体现了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敢于斗争就是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内在趋势和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进而推动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个领域的重大风险挑战。比如,旗帜鲜明批驳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坚决打赢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发动的没有硝烟的思想战、舆论战。又如,坚决反制美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霸凌行径,批驳诬蔑和不实之词,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摘编自《人民日报》

【吴志成:多措并举推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志成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和实际贡献,积极应对和化解各种不确定性,增加和创造促进合作发展的确定性,推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一是保持坚定信心和战略定力。要强化辩证思维,不断增强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把体制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把我国发展置于全球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二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辩证思维充分认识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通过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对外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三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加强国际危机管控,增加双边多边关系的确定性。四是积极引导全球化发展走向。中国要更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五是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以解决全球问题和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优先目标,优化全球治理战略设计;增强全球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量力供给物质型公共产品,增强国际机制创设能力和国际话语塑造能力。六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始终坚持人类主体,凝聚理念共识,激发共同情感,设定共同目标,融汇共同利益,担当共同责任,实施共同行动,进一步聚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光明网

【伍云亮:传承抗战时期国际传播事业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伍云亮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开创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时期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做到: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党的宣传阐释,坚持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其次,树立国际视野,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建立面向国际的宣传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再次,加强话语创新,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要积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气派的话语体系。最后,创新传播策略,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确立新的传播准则,选择有效的传播路线,确立有效的评估标准,探索建立新的传播模式,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和影响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陈金虎调研经开区(董秀成董聪)(2)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