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以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我是在中学时期初次接触到《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但当时,这部作品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

中学课本中节选了书中“小团圆媳妇之死”一段,我只读了一遍,就不忍再回过头去读第二遍,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健康活泼、成天爱笑的小团圆媳妇再“死”一回。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当我通读了《呼兰河传》这部作品后,呼兰河这座北方小城的整体样貌才在我脑海中渐渐完整起来。当跟随着一个孩子的第一视角去逐步了解呼兰河城时,我才渐渐发现了这部作品的可爱之处。那充满了童真童趣与无限想象力的表达,那平淡朴实却又透着缕缕忧郁的文字,更是让我深深爱上了这部作品。

呼兰河传的故事名(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1)

萧红肖像


呼兰河这座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但无论是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戏台子,还是北方大地的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在“我”的眼中都充满着无穷的生机与乐趣。

孩童特有的想象力与比喻在书中处处都有体现: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像炼胶的锅一样;花开了像是它睡醒了一样;酱缸的盖子是可以做雨伞的;大榆树的叶子在阳光下像沙滩的蚌壳一样发着光……

书中的许多情节也充满了童真:只有淹死的鸭子不会乱跑,老老实实的才能烧来吃;捅破祖母的窗户纸被人发现也要多捅几下再跑;避开玫瑰刺摘来二三十朵玫瑰偷偷插到祖父帽子上;绑一条绳在蚂蚱的腿上牵着走;将观音粉当作“白墨”到处涂画……三四岁的“我”正处少不更事的年龄,后院便是游戏的乐园,储藏室便是探险的宝地。

在自由奔跑的孩子眼中,草木鸟兽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墙就爬上墙;黄瓜就算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也没有人问它;玉米就是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玩累了,就找个阴凉处,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除了城中和家中的各种景象,城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透过“我”的眼展现在了众人眼前。像扎彩铺的伙计,煮粉的工人,卖麻花的小贩,他们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闷乏味,波澜不惊。还有一些命运悲惨的小人物,如寄食于人、孤独终老的有二伯;自食其力,成了家却遭人冷眼的冯歪嘴子;十二岁嫁入胡家却饱受虐待,最终死去的小团圆媳妇。

呼兰河传的故事名(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2)

小城街景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叙述着他们的故事,不带任何情感与评价,这反倒更给人带来无限的伤感。

令人感到悲凉的不仅仅是这些小人物难以扭转的悲惨命运,还有他们周围那些百姓的麻木无情。小团圆媳妇被按在水缸中的时候,没有人想去制止,大家都来看新鲜,为单调的生活找些乐趣。用滚烫的水洗澡来驱邪消灾,小城里的人怎么可以愚昧至此?面对着一条鲜活的生命被摧残致死,小城里的人怎么可以冷漠至此?

自然,在孩子眼中,小城里的人是没有善与恶、好与坏之分的,人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伤害他人。而书中细腻的文字默默诉说着,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价值观让这里的人们以自己的准则去评判事物,也是祖祖辈辈相似的生活习惯造就了他们的生活态度。

那小团圆媳妇爱笑就是不知羞耻;长得高就是谎报年龄;说一句想回家就是大逆不道。而婆婆打她是为了“教育”她,让她长记性;用烫水洗澡更是为了驱鬼,是为了她好。

呼兰河传的故事名(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3)

小圆圆媳妇之死

为了给自家媳妇治病,老胡家弄得倾家荡产,却换来个家破人亡,最终胡家也被大家淡忘了。人们受过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都让这里的人民对于生老病死都抱着一种麻木的态度。

“(将死者)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何等悲哀。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凡是过去的,他们就忘记,未来的他们也没有怎样积极地期望。

“只是一天一天平板的、无怨无忧的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里的人们的生命却是无比坚韧的。恰如茅盾在本书序言中写到的:

“像最低级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

呼兰河传的故事名(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4)

萧红曾说:“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触时间。”她采用了一种回忆的方式为故乡呼兰河作传,并通过孩童的眼向我们展示了一座纯净而不加修饰的呼兰河城,大概是想通过一个孩童的口吻来触碰那段被时光洪流冲得老远的童年岁月。尽管并不美满,但比起飘零的壮年时代,童年还是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乐趣。

虽然作者极力从孩子的第一视角去描写,但许多地方仍流露出刻骨的忧伤。讲到那送神的鼓声赶上个下雨的夜:

“那鼓声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而作者笔下的秋天则有着这样的一番景象:

“在蒿草当中,往往也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这些大概都是作者为自己悲凄的一生在作品中发出的感叹吧。

茅盾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它就是有着这种魅力,让一个孩子带着呼兰河城,走进了千万人的心中。


我是爱阅读,爱生活的兔子小姐,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点赞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