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虽然一直软弱无能,但是却出了一大批牛逼哄哄的人物,比如王安石,司马光,苏家三父子等而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俩人在官场上斗了一辈子,最终以司马光完胜王安石而结束了这场争斗那么王安石两度出任宰相为什么会斗不过司马光呢?其实啊不是司马光政治手腕有多厉害,而是王安石自己不争气,可以说是他自己把自己给斗到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关系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王安石与司马光关系的变化(王安石为什么斗不过司马光)

王安石与司马光关系的变化

宋朝虽然一直软弱无能,但是却出了一大批牛逼哄哄的人物,比如王安石,司马光,苏家三父子等。而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俩人在官场上斗了一辈子,最终以司马光完胜王安石而结束了这场争斗。那么王安石两度出任宰相为什么会斗不过司马光呢?其实啊!不是司马光政治手腕有多厉害,而是王安石自己不争气,可以说是他自己把自己给斗到了。

王安石是个实干家,一门心思只想搞变法。在识人用人方面很是欠缺。在王安石看来只要是支持变法的人,都是好人都是朝廷的栋梁,所以只要是支持变法的一律提拔重用,这其中就有很多投机分子混迹其中。他们表面上支持王安石变法,其实只不过是想榜上王安石这个大宋朝的CEO,来实现自己升官发财的美梦罢了。比如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吕慧光,就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后来司马光上台以后,这姓吕的一看自己的老板失势了,就马上改换门庭踩着老王的肩膀往上爬。就这样的货怎么能用呢?由此可见王安石在选人用人方面实在是差得远了。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王安石,这哥们一生历经三朝。早在宋仁宗时,王安石就像个愤青一样。提出了变法的想法,可惜那时候的宋仁宗已经步入晚年了,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了,而且仁宗刚刚经历了庆历新政的阴影。所以王安石的主张并不受宋仁宗的待见,而后来的英宗更是一个病秧子。没事就喜欢跟曹太后吵吵架,那有什么心思搞新政啊!一直到宋神宗继位以后,憋屈了多少年的王安石总算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神宗继位之后,想要留下一番丰功伟业。而王安石的新政则让宋神宗眼前一亮,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治国安邦的策略。因此,宋神宗是一路提拔王安石,为了能让新政顺利实施,宋神宗干脆就提拔王安石当了个宰相。

结果王安石一上台就把,所有的反对派统统给贬除了朝廷。这样一来就得罪了一大批人,包括当时的苏轼也因为反对老王变法,而被贬到了岭南。砸人饭碗本来就是缺德带冒烟的事,人家能不跟你拼命吗?所以从一开始,王安石的做法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你可搞政治清洗,但是不能扩大化,你打击首要分子也就罢了。结果倒好,你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人都给贬出去了,这不是给自己拉仇恨吗?

而此时的司马光老先生,一看整个朝廷都变成了王安石的一言堂。自己看着新政就不爽,再待下去也是自寻烦恼。于是这老先生干脆躲到老家写书去了,这一写不要紧,直接搞出了一部惊世骇俗的《资治通鉴》来。绝对的是名流青史,如果单纯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讲,凭良心说司马光绝对要甩王安石几条街的。而这边王安石的新政进行得如火如荼,可是王安石的运气似乎是不怎么好。正当王安石干的正起劲的时候,幕后老板宋神宗却嗝屁了。大宋王朝的掌门人转眼间,就变成了宋哲宗。可是当时宋哲宗的年纪还太小,因此只能由太皇太后来垂帘听政。这老太后也是变法的反对者,因此在他垂帘听政以后就想起了司马光老先生。硬是把当时年事已高的老司跟提成了宰相,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司马光走运了,王安石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直接被贬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干父母官去了。而司马光也没辜负太后的信任,直接废除了王安石所有的政策。等于是全盘否定了王安石的变法。客观的说王安石的新政在当时确实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但是王安石有点操之过急,触动了部分阶层的既得利益,所以才会招致众人的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