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的导向

有过婚外情的进来说说真实情况吧(闹出的那点事儿)(1)

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与舆论宣传的影响,绝对有着直接的关系,婚外情同样如此。

实事求是讲,关于对婚外情的宣传描述,

中国文化早在几千年之前,就自己存在了。譬如我们常说的“禁书”,基本就是阐述这些内容。不仅如此,就连《红楼梦》等文学巨著,都是以描述婚外情为基础。

但是,历朝历代,对于婚外情的弘扬,为什么没有如今这个时代,如此之波澜壮阔?认真分析起来,主要是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

第一,通讯技术的进步。

过来人都知道,五十多年前,人们利用的通讯技术,不过是广播电台,有的家庭,可能连收音机都买不起;四十多年前,电视进入百姓家庭,先黑白后彩色,使人们对新闻的接受,从听觉转为视觉;大约三十多年前,电脑进入家庭,逐步取代了电视机的作用;而在二十多年前至十多年前,互联网 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一代又一代进步,使得新闻宣传进入了“手机化”,几乎全面取代了电视、电脑的宣传作用。

毫不夸张的说,每天在看视频、文字新闻、发出评论的网友,既有高等学府的知识分子,也有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应到说这是社会科技的进步,任何强制性的力量,可能都难以制止。

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绝对没有对宣传导向、含有说三道四的意思,因为对于贫民百姓来说,也根本没有那个权力与义务。想表达的意思是:婚外情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根本掩饰不住了,几岁的小孩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知道哪个明星,又出现劈腿绯闻了。至于识字不识字,根本就不太重要了,因为现在讲究“视频直播”。

第二点,就是新闻宣传的导向。

上边提到,虽然对于婚外情的宣传,自古有之,无可非议。但近年来,这种宣传,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原因很简单,文化娱乐已经商品化,为了挣钱,所谓的“文化人”,不惜赤膊上阵,赤裸裸的弘扬婚外情“文化”。

首先,几乎所有的电视剧,其中包括战争片、神剧,都充斥着对婚外情的描述,给人这样的印象:人只要活着,男女之间就要搞婚外情,不然就是另类,不是脑袋被驴踢过,就是被街门挤过。

其实,生活之中,本身就充斥的这种感情,出轨劈腿都是个人隐私,无可厚非。不过要命的是,几乎所有婚外情的剧中,男人的原配,都是人老色衰的黄脸婆,而所有的“三儿”,都是光鲜亮丽出现,并且戏份足重,知识渊博,都有艺术家、文学家、兼哲学家的妖娆风采。这样就给人一种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错觉,原配都是“人渣”,“三儿”才宛若款款清风……

其次,目前的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情感作家”。这个词是从哪里出来的,到现在都不得而知,据说属于“网络用语”。但看过他们(她们)的作品,一下子如醍醐灌顶,原来,他们(她们)就是描述、歌颂婚外情的专业户,所写的文字,无不充满对婚外情的无限憧憬。譬如,有些所谓的情感作家,利用网络平台,发表了无数篇作品,内容只有一个,怀念曾经钟情的有夫之妇、或者是有妇之夫,也就是人家的老婆、或者是人家爷们儿……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