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愉子公众号上有一个案例(链接:关于采购成本,你不知道的秘密),主要内容是:一个工厂要采购一台设备,有两种选择设备1,欧洲进口,价格贵,但运营维护成本低;设备2,国产,价格低,但运行维护成本高。该如何做决策?

A厂是采购部直接决策,总部对预算有控制,也会考核采购成本,所以采购部决定选择设备2。

B厂是总经理决策,他了解设备的生命周期指标,回复说设备1能稳定运行10年,设备2大概能稳定运行5年,之后会发生高昂的维修成本。总经理出于利润指标的考虑选择设备2,理由是技术更新太快,5年后会有更先进更便宜的设备替换。顺便说一下,他的任期也只剩下5年了。

C厂是私企,老板选择设备1,他相信企业的基业长青,也认为该设备在十年内不会被淘汰。

本号转载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各大采购供应链群引发数百条评论,本文摘取部分精华点评与大家分享。本文的思路不仅适用于工厂设备采购,也适用于选购物流设备,如卡车、叉车等。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1)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们隐藏了所有讨论人的真实姓名和公司名,用英文名(或汉语名的拼音,不是姓) 行业(不是具体公司名)代替。对本文贡献较多的朋友,我们已经发了私信红包,请接收。如有遗漏,请直接联系小编。

选择高端进口设备的背后

Jiang 线路板行业:肯定要计算设备的综合成本,回收成本的时间,故障率。我公司设备用德国系统的6万,国产系统的9千,最后发现德国系统性价比还高于国产系统。德国系统故障率非常低,几乎没有发现过问题。

作为采购,应该只看短期账面文章,决策者应该是长效机制。估计目前采购设备,都会把易损件成本,返修率成本,保养费用成本,维修成本都会放到比价系统里吧。一个刚刚建立的小公司,没几个钱,你让他买那么昂贵的也不现实,决策者所在的公司层次和自己在公司的层次是决定这个公司买啥设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Li 输配电产品行业:不同工厂可能选择也不一样。伟创力以前买的大阪松下SMT流水线,虽然便宜,但维护成本高。后来买的西门子生产线,很贵但是基本不用维护。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2)

不选进口设备的背后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3)

Shang 特种车辆制造行业:血一般的教训,生产线设备不仅要考虑维修概率,还得考虑维修备件进不进得来。

我们设备大部分是意大利英国定制的,现在各种备件,零件,损坏件折腾死我。有些要花几个月准备资料,有些要打擦边球,有些只能暗箱进来。我们的套路是核心设备进口,辅助设备国产,小小设备自己做。有些进口东西质量也不行,不过忽悠管理层有一套就行。国产确实故障率高,不过价格便宜,三套才人家一套的钱。而且维护维修方便。

Aaron 医疗器械行业:进口的维修麻烦死了,而且还垄断了。说多少价格就多少价格,还得几个月。通关成本更是不可预料,遇到韩进事件,不得天天挨批?!(注:韩进事件,请参考 韩进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盘点货主货代最关心的八大问题)

综合分析进口和国产设备

Lu 零部件行业:关键是机器的性能和产出质量,它对成品质量和持续稳定生产的影像。这影响到企业客户端的选择,你要选择低端客户,国内的无妨。你要选择高端客户,那哪怕TCO高(TCO解释,请参考:不了解总体拥有成本,怎么躲过采购的坑?),也得偏向选择进口啊。不管是TCO还是长期发展,都是站在采购端考虑问题。真正决策的时候,是从整体来看的,客户端的情况也是要仔细考虑的。需要各种因素,全方位,整体性的分析,不是几个点就能定的。这种决策一般是要公司最高决策层一起讨论和决定的。采购负责提供信息,不可能让采购来做这种决策(如果目标产品存在这样的差别的话)。如果采购就能决定买什么类型的设备(而不是同类设备里选择),那这企业就完了。这仅指生产性企业的设备采购问题。外包型企业就另说了,采购对外包供应商选择的决策的权利会略微大一点。另外看需求和资源,如果设备产出的产品质量不一样,就要看市场需要怎样质量的产品,如果一样,就要看当时资金的情况是一次性投入还是长期投入?进行一些测算是必须的。算一下折合到产品上的综合成本。包括生产效率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升、用人成本、产品价格的改善等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这是在资金等条件不是问题的前提下。计算投资回报期最简单了。小公司业务少,买国产,快速收回成本。大公司业务稳定,买贵的。还有一个答案,为了迎合领导参观需要,买个最贵的。意大利的质量不行,最好的德日美英北欧,法国奥地利也一般。Yang 高端物流行业:我从大型甲方企业加入现在的乙方,结合原公司经验,加上现公司的行业特性,摸索出一套新采购模型,在全公司推广几年了。因涉及机密,模型不发了,但思路可以讲一下,大家自己建模型。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4)

市面上的TCO,尤其是制造业的,更多出于总成本考虑,而我们行业,设备(即卡车)是公司的形象和营销工具。试想一下,销售跟客户介绍完公司状况和KPI,客户来现场一看,我们是全进口卡车,客户肯定相信我们的准时到达率和交期等各项指标。市内运输,国产和进口卡车的速度差不多,但上了高速就拉开距离了。从北京到广州,我们进口卡车和友商国产卡车的交期快很多。

即使出于成本考虑,进口卡车也不输于国产:1 速度快,同一线路的月度周转次数高,分摊下来成本自然低2 百公里油耗低,也就是运营成本低3 故障率低,维护成本低

在我们行业,还有一项设备采购需要考虑的独特因素:招人是否容易,这一点制造业车间设备采购倒是无需考虑太多。

现在物流行业,司机是个瓶颈,不好招,年轻人不愿意干。进口车的各项指标,尤其是舒适度,好于国产车,招年轻司机就容易一些。

总之,采购运输车辆的考虑因素是:对客户的吸引力(带来多少营业额增量) 设备价格 速度指标 油耗指标 故障率 驾驶的舒适度,其实不用软件,excel就能算个差不多,最后结果是:设备价格只占全生命周期成本的25%左右(看车型和使用频率)。

除了买,还有租

Zhu 精细化工行业:购买还是租赁,取决于公司对资产的态度,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有这个前提,在综合分析,这个我以前做过,购买的话不仅仅是计算一次性的付出,还要看这些钱在公司运作一年可以产生多少附加值(资金周转天数和平均利润率),或者投资它项的收益。租赁,手头现金流多些。有些公司把购买的设备使用一两年后再卖给原来厂家重新租赁回来,这个也可以有,需要做收益分析。

Hou 工具行业:其实租最划算。我司是买了海斯特双升位叉车和雷蒙德双升位车,从维护和使用年限合算成本肯定租赁合算,进口设备太贵,关键是维修费贵,一个灯泡坏了,买销售商和自己外面配,价格巨大差异。

Wang 工业品分销行业:我们是租赁,合同期满后车辆所有权属于我们。比如四十万的叉车,每年租赁费10万,五年后所有权归属我们。

两个参考计算模型

第一个,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LCC计算方法,全文点击:设备采购年终总结(总成本分析)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 =设备购置成本Cost of Investment (CI) 设备运行和维护成本Cost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M) 设备故障成本Cost of Breakdown (CBD) 处置成本Cost of Disposal (CB)。

上述各项成本必须做折现处理,否则无法进行LCC比较。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5)

从上表的LCC计算可以看出,有些设备,尤其是欧美日设备,采购价格确实高于国产设备,但我们看到:

1 进出设备第一年能耗比国产设备低一万美元,到了第五年差值达到1.5万美元,考虑到投资机会成本等复利因素,差值就更大了

2 随着时间推移,国产设备待机时间和运营成本会加速增长。按照现有产量的增速,到第五年,一台进口设备仍能满足产能需求。如果当初选择的是国产设备,这时候就再买一台了。

3 预计10年后,设备将报废,相信那时候,国家的环保法规会更严格,企业要对设备的拆解和报废付出更多成本。公司设备部和技术部已对国产和进口设备的处置方案做了大概分析,具体数据参考公司内部文件,编号*****

简单总结一下,设备的采购原则就是:最好是便宜买便宜用(设备价格低,日常运营维护成本也低,但这类设备几乎不存在),其次是贵买便宜用(如进口设备价格贵,LCC总成本低),再次是便宜买贵用(比如喷墨打印机价格便宜,但耗材太贵,不适合于公司使用),一定不要贵买贵用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6)

第二个,叉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来源:永恒力演讲稿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7)

采购的基本原则(采购的三难选择)(8)

相关好文如下,点击即可阅读

不了解总体拥有成本,怎么躲过采购的坑?

设备采购年终总结(总成本分析)

TCO是个啥东东呢?听我给你从头道来

设备采购,该如何决策?

采购不了解总体拥有成本就亏大了!

老板听说成本3千的工程,采购花了30万

间接物料如何创新管理,才能开辟“降本新大陆”?

让人头疼的间接物料,该如何进行集中采购?

MRO物料如何建物料号?

如何开发MRO供应商?

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哪种采购员更有前途?

间接采购人士的职业发展规划

间接采购人才为什么奇缺?

扒一扒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

整台设备价格竟是这样算出来的!

做间接物料采购的你,迷茫吗?

间接物料如何创新管理,才能开辟“降本新大陆”?

非生产采购物料编码是“毒药”还是 “神丹”?

让人头疼的间接物料,该如何进行集中采购?

间接采购集权

节拍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与安全库存——食堂砂锅启示录

用1张图,让你读懂3大类型成本节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