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病毒引发的“战疫”,成为全民关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头等大事。但此次疫情从积极的方面说,会大大提升全民卫生防范意识,“防病毒”刚需会倒逼车企加快技术和配置升级,刺激车企催生新的技术突破点,提高驾乘者的安全和健康防护水平。
譬如国产品牌领头羊吉利汽车,已经在今年2月4日宣布,将先期投入3.7亿元,用于研发“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
要成为一辆可防病毒的全方位健康汽车,可能会催生车企做怎样的技术升级?我们在这里不妨来展望一下。
空调过滤系统的升级
此次新冠病毒传播除了飞沫传播、接触,还可以在空气中通过“气溶胶”方式传播。所谓“气溶胶”,就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或者液滴,因为病毒颗粒的直径太小(一般在10-400纳米之间,1微米=1000纳米),病毒一般会附着在气溶胶上在空气中传播。而病毒和细菌附着的气溶胶颗粒物质的大小一般在10微米以下(一米等于一百万微米)。
目前大多数车上空调滤芯用的是滤纸型滤芯和活炭型滤芯,只能过滤掉花粉和较大颗粒的粉尘(一般直径大于10微米)。因为这些年空气雾霾现象突出,所以很多车企将车载空调滤芯的级别提高到了pm2.5级别,可隔绝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在一般情况下都能起到隔绝病毒的效果。
但如果想达到医用级别,就要将空调过滤水准提高到防病毒级别,那就意味着空调滤芯要进行升级。目前主流使用的最好滤芯类型是HEPA滤芯,最高可以对最小0.3微米的颗粒过滤效率超过99.9%。防护级别又比PM2.5大大升级。
HEPA滤芯根据过滤效率,也分为不同级别,级别越高,效率越高。譬如过滤效率超过95%,就相当于我们戴的N95口罩。HEPA滤芯目前广泛用于医院、实验室和精密仪器生产车间。
对车企来说,车用空调滤芯从“防花粉防灰尘“,到“防PM2.5”,再到“防病毒”,这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升级。
抑菌材料的广泛使用
在吉利的官方稿中,表示将在“在空调系统、把手和按键等系统还将通过添加抑菌、抗菌物质,使其具备抑制细菌或表面杀菌的能力”。这说明,除了防范病毒进入车内,抑菌性材料的使用,也许将是车企病毒防范研发的一条主要思路。
去年底,罗永浩在一场发布会上展示了一种新型材料——Sharklet鲨纹材料,其主要功能就是抑菌。通过模拟鲨鱼皮肤的排布,抑制细菌在其表面分裂再生。虽然因为罗永浩个人信用问题,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前景也遭到了不少群嘲。但抑菌材料这个大方向并没有太大问题。
对一辆车而言,车主在驾驶期间,会与方向盘、把手、挡杆等部位进行高频接触,加上车内空间多数时候密闭,抑菌材料的使用其实有广泛的前景。
车内环境自动消毒
除了防范病毒进入,及时对车内细菌和病毒进行杀灭,也可能是未来车企技术升级的一环。
这块的工作目前主要是汽车后市场的美容商家在做,通过臭氧、冷熏、人工清洗、喷洒消毒粉等比较原始的方式来对车内进行消毒。未来车企也许可以考虑将定期对车内环境进行自动消毒,作为车上的常备功能之一。
车载空气净化器进行升级
很多人买了新车之后,会再外置一个空气净化器,用于净化车内空气。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其实和车载空调差不多,都是通过一段滤芯来过滤掉车内有害物质和颗粒。只不过空气净化器的滤芯尺寸要小很多,多数时候都只能起到“聊胜于无”的功效,心理安慰大于实际效果。
也许随着疫情过后,人们对于车内环境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对车内空气安全开始空前重视,那么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也会被广泛使用,同时进行规格、技术的升级,实实在在承担起净化车内空气的职责。
譬如,车载空调主要开外循环,用于和外界交换新鲜空气。车内空气净化,交给空气净化器来完成。车企可以考虑将空气净化器内置在车内,作为车辆本身的一项专用配置。
最后说说
从非典到新冠病毒都告诉我们,病毒防范其实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长期努力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除了不吃野味,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希望车企也能针对这种刚需,有一系列针对性的做产品和技术升级。至少吉利已经先知先觉、开了好头。毕竟,车作为人的第二个“家”,不仅流动性大,而且每天几个小时都呆在这个“家”里,健康和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