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概况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瑶族还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

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茶山瑶、花蓝瑶、红头瑶等多达20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

瑶族世居深山密林,气候多变,瘴气弥漫,又常与猛兽、毒虫及各种瘟疫疾病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医治伤筋断骨、虫螯伤害和防治各种疾病的经验与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瑶医瑶药。

瑶族舞蹈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长鼓舞和铜鼓舞。长鼓舞主要流行于盘瑶支系的瑶族地区。

服饰

瑶族服饰于2014年11月11日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服饰是手工刺绣,主要以十字绣为主,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男子服饰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

瑶族文化习俗(关于瑶族的小知识)(1)

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

瑶族文化习俗(关于瑶族的小知识)(2)

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壳。

禁忌

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禁忌。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

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

大部分瑶族忌食猫肉、蛇肉,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

节日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盘王节”是瑶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

盘王节可以一家一户进行,也可以联户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进行。但不管以哪种形式举办,都要杀牲祭祀,设宴款待亲友。节日一般为三天两夜,也有的长达七天七夜。

节日期间,瑶族人民杀鸡宰鸭,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汇集一起,首先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起黄泥鼓舞和长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颂先祖英勇奋斗精神。其次,欢庆丰收,酬谢盘王,尽情欢乐。与此同时,男女青年则开展对歌活动,抓住良机择意中人。有的地方还要打花棍、放花炮及请戏班子唱戏等。

盘王节仪式由4名正师公主持,各司其职,还愿师、祭兵师、赏兵师、五谷师,每人1名助手,共8人,此外还有4名歌娘歌师、6名童男童女、1名长鼓艺人和唢呐乐队参与盘王节,其传承方式以师承和家传为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青年分会

2020年6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