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趣事:“秃驴何在?”“东坡吃草!”

苏轼枯木怪石图藏于哪里(苏轼趣事秃驴何在)(1)

苏轼赏识李廌,也很喜欢他的文章。李廌应省试时,苏轼任主考官,阅卷时,对其中一篇很感兴趣,于是,手批数十字,并非常肯定地对副考官黄庭坚说:这篇一定是李廌的文章。等拆去封印一看,却是章致平的答卷。李廌却落榜了。

苏轼与黄庭坚的文章并称《苏黄》,不过,二人互不服气,还常相互讥诮,苏轼评价黄庭坚说:“黄鲁直(黄庭坚字)诗文,像美味的海鲜,格韵高绝,让人忍不住要食之殆尽,然而,却不可以多吃,多了就会发风动气。”黄庭坚回评:“先生诗文妙绝一世,但和古人相比,还有差距。”苏轼评论黄庭坚的书法:“你的字虽清劲,但笔势有时大瘦,犹如树梢挂蛇。”黄庭坚反唇相讥:“先生的字褊浅,甚似石压蛤蟆。”

苏轼在荆南时,听说禅师玉泉皓机锋敏捷,想领教一下,于是,换了身便服去拜见。玉泉皓问:“尊官高姓大名?”苏轼故意说:“姓秤,就是秤天下长老的秤。”想看玉泉皓的反应,未想玉泉皓突然大喝一声,说:“那你称一称我这一喝有多重?”苏轼无言以对。

苏轼与佛印和尚交情不错,一次对坐,苏轼故意拿他逗趣,说:“古人有诗云:‘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又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看来古人喜欢将‘僧’与‘鸟’相对。”佛印眼里闪着光,答道:“没错,正如现在我与居士对坐!”

苏轼在凤翔府任判官时,知府是陈公弼,对其很不感冒。在制举考试中,苏轼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被皇帝钦点为最上等,此后,人们便尊其为“苏贤良”。有一天,正赶上陈公弼情绪不高,突听得有人这样称呼苏轼,便没好气地说:“一个小小的判官,有什么贤良的?”二话不说,将那人打了一顿板子,弄得苏轼极其难堪。

苏轼感觉自己禅修大进,遂得意洋洋地赋诗一首:“嵇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然后,派人给江对面的金山寺主持佛印送去。佛印看后批了两个字:放屁!苏轼气坏了,亲自渡江过去兴师问罪,佛印笑嘻嘻地说:“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轼下狱后,其长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便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若死刑判决,则改送鱼,以便早做心理准备。有一次,苏迈有事,未能给父亲送饭,便托一个朋友代劳,朋友不知二人约定,偏巧给苏轼送去一条鱼。苏轼见后大惊,遂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绝命诗,一曰:“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二曰:“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苏辙见诗后悲伤不已,于是上书神宗,希望能以自己的官爵来赎哥哥的罪。神宗读了绝命诗,亦是感慨不已,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去黄州任团练副使了。

有一次,苏轼拜访王安石,在书房等候时,见书桌上有首《咏菊》的诗稿,刚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诗中所说“西风”应该指秋风,“黄花”又称菊花,秋天正是生机勃勃季节,怎会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情景呢?于是提笔在下面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看了,笑着对苏轼说:“屈原《离骚》里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怎么说秋菊不落瓣呢?况且黄州那里就有这样的景象。”后来,苏轼被贬去黄州任团练副使,第二年重阳时,一连刮了几日大风,风停后,苏轼去后园赏菊,却惊讶地发现,原本花满枝头的金菊,竟只剩几根空枝,枝下则落英满地,一片金黄。苏轼猛然想起几年前王安石的话,对其愧服不已。

有天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开门的是一个小沙弥,苏轼大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极淡定地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苏轼被贬后,谪居多年,曾写过一首《洗儿诗》,曰:“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宋人李如箎在《东园丛说》中记载,苏辙的三女婿王浚明曾透露过这样一件事:苏轼年少时,常于夜间读书,邻家有个豪绅的女儿喜欢苏轼,常偷听偷看。某晚,该女趁家人不备,跑到苏轼住处,欲以身相许,苏轼不从,最后答应,登第后娶其为妻。然而,苏轼中第后,却娶了一个仕宦的女儿。几年后,苏轼回老家,问起那女子,始知该女谨守前约,不嫁而死。后来苏轼写了一首《卜算子》的词,其中有“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之句,说的便是这个女子,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则说其不嫁而亡。

(本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