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久不玩游戏,真的有点后知后觉了刚刚过去的周末,电子竞技队伍 IG 居然在英雄联盟 S8 全球总决赛上一举夺魁,打破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过去七年从未夺冠的尴尬记录消息传来,一半人在恭喜 IG,大呼“IG 牛 X”;还有一半人在疯狂地问:IG 是啥,牛什么 X?没办法,中国太大了,类似这样的割裂无处不在据说,IG 夺冠后,他们的老板王思聪大手一挥,一人奖励了一百万再加上赛事奖金以及今后可能的代言,队伍里每个人身家都可能过千万而就在今年的亚运会上,国内组建的电子竞技队伍还首次以“电竞国家队”的名义参加了亚运会然后,8 月的雅加达,3 场电子竞技表演赛,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皇室战争,两金一银,既赛出了风格,更创造了历史那几个打游戏的少年,也一下子从不务正业的问题少年变成了“亚运冠军”,可以身披国旗,成了国家体育精神的一种象征赢了冠军,身家千万,还可以代表国家出征,这才是真正的名利双收打游戏打成这样,这得让多少天天教育孩子,长大了要进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父母,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啊?但与此同时,关于电子游戏的争议仍不绝于耳最明显的就是,亚运会的电子竞技项目除了最后一场决赛,都没有直播在第六届奥林匹克峰会上,国际奥委会官方曾宣布,认证电子竞技运动成为正式的体育项目,开始着手将电子竞技纳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结果就在奥委会宣布此项决定后,人民日报立马发文《入奥电子竞技可以吗?仍需观察深思》,表达了对待电子竞技问题的担忧而在生活里、网络上,还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家长父母铺天盖地地对电子游戏以及手机、网络等进行歇斯底里的批判和抵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 35 年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lol韦神实力如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lol韦神实力如何(从IG封神到电击杨神)

lol韦神实力如何

1

许久不玩游戏,真的有点后知后觉了。刚刚过去的周末,电子竞技队伍 IG 居然在英雄联盟 S8 全球总决赛上一举夺魁,打破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过去七年从未夺冠的尴尬记录。消息传来,一半人在恭喜 IG,大呼“IG 牛 X”;还有一半人在疯狂地问:IG 是啥,牛什么 X?没办法,中国太大了,类似这样的割裂无处不在。据说,IG 夺冠后,他们的老板王思聪大手一挥,一人奖励了一百万。再加上赛事奖金以及今后可能的代言,队伍里每个人身家都可能过千万。而就在今年的亚运会上,国内组建的电子竞技队伍还首次以“电竞国家队”的名义参加了亚运会。然后,8 月的雅加达,3 场电子竞技表演赛,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皇室战争,两金一银,既赛出了风格,更创造了历史。那几个打游戏的少年,也一下子从不务正业的问题少年变成了“亚运冠军”,可以身披国旗,成了国家体育精神的一种象征。赢了冠军,身家千万,还可以代表国家出征,这才是真正的名利双收。打游戏打成这样,这得让多少天天教育孩子,长大了要进事业单位、考公务员的父母,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啊?但与此同时,关于电子游戏的争议仍不绝于耳。最明显的就是,亚运会的电子竞技项目除了最后一场决赛,都没有直播。在第六届奥林匹克峰会上,国际奥委会官方曾宣布,认证电子竞技运动成为正式的体育项目,开始着手将电子竞技纳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结果就在奥委会宣布此项决定后,人民日报立马发文《入奥电子竞技可以吗?仍需观察深思》,表达了对待电子竞技问题的担忧。而在生活里、网络上,还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家长父母铺天盖地地对电子游戏以及手机、网络等进行歇斯底里的批判和抵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 35 年前。

2

1983 年,日本任天堂公司发布 FC 游戏主机,国内俗称为红白机,装载了三款最经典的游戏,《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没有玩过的至少都看过,没有看过的至少都听说过,如果都没有过,说明像我一样没有童年。传入内地后,这些游戏引起了大家的追捧,并随着山寨产品“小霸王”的推广,很快风靡全国。90 年代后,红白机之外,大大小小的电子游戏室遍布在街巷,俗称街机。街头霸王、KOF 拳皇、三国战纪、恐龙快打、合金弹头、傲剑狂刀、释厄传、侍魂……玩过的请在评论区留言证明。在我们小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学都要求不能进“三室一厅”。这其中的一室就是游戏室。很多小孩子都有过偷父母的钱跑游戏室去玩,然后被父母或者老师拧着耳朵揪出来的经历。到了 2000 年初,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纸媒、电视媒体的曝光及谴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报道是《光明日报》于 2000 年 5 月刊登的。名字很值得我们回味下,叫《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这篇惊世雄文一举获得当年的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它除了让“电子海洛因”的称号家喻户晓外,还以极度恶意的偏见,对痴迷游戏的人做出了非常武断的评价,今天读来都觉得触目惊心:“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后变成三陪小姐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后变成三陪小姐 ” 。随着类似报道深入人心,中国土地上的电子游戏从此被定调为“电子海洛因”,似毒品般令人闻风丧胆。2000 年 6 月,《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颁布,全面封禁了国内电子游戏设备的生产、销售。

3

但大家还来不及对小霸王和街机作更多的批判,就发现情况发生了变化。小霸王没什么人玩了。因为互联网来了,网吧取代了电子游戏室,成为家长们眼中最大的罪恶之地。从一开始在局域网上联网打游戏,CS、星际、红警、魔兽争霸,到互联网和电子游戏强强联手。网络游戏开始了它长达十余年的统治。2001 年,传奇诞生了。就这款现在来看玩法、画面都原始的网络游戏,当年掀起的热度远远超过后来的魔兽世界,现在的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多少年过去了,模仿传奇的网页游戏依然能够得到不少中年大叔的痴迷,比如那个渣渣辉代言的贪玩蓝月。电子游戏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狂飙突进,开始了它们在中国的第一轮黄金岁月。一共持续了三年。2003 年,CCTV5 推出了《电子竞技世界》节目,开启了电子竞技在央视播出的先河。同年 11 月 8 日,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为中国第 99 项体育项目,中国电子竞技俱乐部开始出现,电子竞技行业逐步走上正规化。2004 年 6 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了“首届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在北京、上海,西安等 8 个赛区开展。在电子竞技的带动下,就连围棋、象棋、斗地主等休闲类小游戏都在联众平台上火的一塌糊涂。但很快,各路媒体和专家学者们,缓过神来了。铺天盖地的口水也再次淹了过来。而这一次的直接导火索是 2004 年天津少年张潇艺跳楼事件,这本是一起普通的青少年自杀案件,自杀原因有多重。但调查者在搜查其遗物之时,发现了 4 本总计长达 8 万字的网友笔记,里面多次提及网游《魔兽世界》中的角色,由于笔记中出现了以第一人称描述的自己肉体死亡、灵魂升天的情节,《魔兽世界》便在各大媒体报道中成了张潇艺自杀的唯一理由。2004 年,广电总局下达了电竞封杀令《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所有电竞节目全部被叫停,其中也包括 CCTV5 的《电子竞技世界》。也就是从那时起,所有沉迷于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的行为,被统称为“网瘾”。戒网瘾成了中国家长们对孩子的第一期盼。人民日报 2006 年 7 月曾经搜罗了几年里全国各地关于“网瘾”的各种负面报道,以《触目惊心的“网瘾”案例》进行了刊发,这些案例包括:

(1)视网膜裂孔。2006年7月11日,高三毕业生小宇因高考过后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疯狂的网络游戏导致视网膜裂孔。他每天平均玩10个小时以上的网络游戏,玩的最多的是网络游戏“CS”和《魔兽世界》。

(2)割腕自杀。2006年6月中旬,北京某名牌大学二年级学生宋某,因迷恋网络游戏,被医生诊断为“重度网络成瘾患者”。在被父亲送到医院治疗的当晚,他用玻璃碎片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3)杀害亲人。2003年6月15日,北京某县17岁的初中学生李阳(化名),为筹集玩网络游戏的钱款深夜潜入叔叔家,将爷爷、奶奶、叔叔等一家五口杀害,其中一人身中60多刀。

(4). 家庭暴力。15岁的王军(化名)已有4年的“网瘾”,经常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地玩游戏。4年来,他花在网络游戏上的钱近20万元。每次他向父母要钱,不给就揪着父母的头发打,甚至用刀砍伤父亲。现在,父母只好在外面租房子住。

(5)离家出走。两年“网瘾”的孙鹏(化名)13岁迷上了《梦幻西游》,整日整夜地“泡”在网吧里。去年春节前,他私自拿了2000元离家出走,在外地网吧过了一个星期,钱花得所剩无几的时候才回来。

(6)仇恨老师。江苏省某市一位14岁的花季少女,因沉溺于网络游戏偷同学的钱被老师批评,心理扭曲的她于是仇恨老师,疯狂报复,用菜刀将老师活活砍死。

4

魔道相长、此起彼伏,就在各种口诛笔伐之中,中国电竞史上最值得记录的一刻出现了。2005 年 4 月,中国著名电竞战队 WE 成立。一群人,住着出租屋,吃着盒饭,拿着最低的工资,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很多时候就是睡醒了练,练完了睡。多年以后,从这个当年毫不起眼的战队里走出了 SKY、Iinfi、TED 等多个世界冠军。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仍活跃在电竞的舞台上,有的甚至还在打职业联赛。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SKY 李晓峰。2005 年,中国《魔兽争霸 3》项目选手 SKY 李晓峰荣获 WCG 冠军,这次夺冠开启了中国电子竞技的第一个高峰。次年 SKY 再次卫冕 WCG 冠军,这让中国电子竞技在政策制约与“游戏洪水猛兽”说的社会舆论下,依旧得到了众多关注。SKY 也成了中国电子竞技的标志性人物。两年后,在脱胎于魔兽争霸的 DOTA 项目中,中国拿到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四年后,DOTA2 项目,中国再次夺冠,过亿的奖金池也刷新了记录。2008 年,SKY 作为奥运火炬手,手持火炬一边慢跑一边向路人挥手致意。和他一同参与火炬传递的还有星际、实况等项目的数十名电竞选手。那是多年以来,所有玩游戏的人最骄傲的时刻。

5

2006 年对中国电子竞技而言,注定是难忘的一年;而对日后(臭)名扬天下的杨“教授”而言,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从事精神分裂临床研究的杨永信,敏锐地嗅到国内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带来的商机。在山东临沂市一家精神病医院里,他尝试将一台原本用于治疗精神病人的电休克治疗仪运用到网瘾治疗中,并将搭配治疗的一整套流程,命名为“永信模式”。自此以后,杨“教授”开启了开挂一般的暴徒人生。因为在所有“戒网瘾”的手段中,杨“教授”最喜欢也最擅长使用电击。所以一招封神的他,也被称为“电击杨神”。他的电击治疗主要都在诊疗“十三室”里进行,这里也成了无数被电击过的少年们心中的噩梦,一个堪与纳粹集中营相提并论的地方。在杨“教授”的治疗中心里,有 88 条“军规”。只要违反一条,就会遭受惩罚和电击。通过如此高压的管理和各种“服从性测试”,最后走出来的孩子很多都是神情麻木,唯唯诺诺。据说,有些孩子还曾经出现昏迷、癫痫等症状。但这些都不影响杨“教授”的封神之旅。从 2007 年起,杨“教授”先后当选山东省“未成年保护十大杰出公民”,获授卫生厅颁发“感动山东健康卫士”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临沂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08 年 7 月,中央电视台资深编导刘明银对杨“教授”的治疗进行了长时间跟踪采访,历时两年多,完成了一部 20 多万字的纪实文学,同时剪辑出 12集的电视纪录片。纪实文学和纪录片分别用文字和画面两种方式讲述了治疗青少年网瘾的故事,名字叫《战网魔》。《中国作家》杂志社、作家出版社还在北京开了一个《战网魔》研讨会。在那部不知道究竟谁才是魔的纪录片《战网魔》里,慷慨陈词地说到:魔兽世界把孩子变成魔鬼,杨魔兽世界把孩子变成魔鬼,杨 “ 教授 ” 把孩子变回了人。到了 2009 年,杨“教授”更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他入选了中国好人榜。新闻报道里说:他的 感人事迹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50 多名当地孩子齐聚演播厅外,要来看看帮他们戒除网瘾的“ 好人”——心理医生杨永信。他靠着一颗爱心爱心,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筹建了网瘾戒治中心,3 年时间里 挽救了 2000 多名深陷网络泥潭的学子。

6

也就是在杨“教授”走向人生巅峰的同一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期足以让他跌到谷底的新闻调查,名字叫《网瘾之戒》。掀开了杨“教授”暴力戒网瘾的盖子。并且很快,央视又一名牌栏目《经济半小时》推出了《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将关注点放到规模已达数十亿元的网瘾治疗行业,指出网戒机构缺乏监管,导致“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电击、吃药、暴力让不少网瘾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伤害”。之后,随着更多家长和媒体们的披露,各地的网戒中心都存在体罚、囚禁、暴力训练等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被央视曝光后,杨“教授”开始低调从事,不再到处宣扬抛头露面。但不代表他就放下了他手中的电击棒。就在这几天,IG 夺冠后,一个当年曾被杨“教授”电击过的所谓“网瘾少年”,写下万字长文,揭露被杨永信电击的不止网瘾少年,还有孕妇、老人、被性侵的少女。不止网瘾少年,还有孕妇、老人、被性侵的少女。而他自己本来在十年前就开设淘宝店,如果坚持到现在很可能早已财务自由,却因为整天泡在电脑上,被家人误认为是“网瘾”而被送进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在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后,终于选择了屈服。然后失去了淘宝开店最黄金的十年。文章虽然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在那么多年的电击生涯里,在成千上万名被摧残的所谓“网瘾少年”里,难道就没有这样的真事儿?时至今日,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产业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力。根据 VSPN 的研究报告,中国游戏市场过去 5 年收入增长达到 147%,远超全球增速的 43%,其中移动游戏端更是以 810%的增长率碾压全球。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就相当于 221 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和;电子游戏专业化进程加快,电子竞技专业被教育部纳入高校专业中、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游戏主播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与之相对应的是,戒网瘾的市场也在同样日益壮大。早在 2009 年,就有记者按照临沂网戒中心宣传中所提到的已经治愈的3000 名孩子为基数进行过一次计算。最后的结果令人震惊,这家网戒中心几年仅收取的治疗费用就达 8100 万元!目前,全国仍然有 300 多家网戒中心,产值超过数十亿。游戏是一盘生意。戒网瘾,何尝不是一盘生意!

7

35 年弹指一瞬,争议仍在继续,战斗也还未停止。即使今年雅加达亚运会两金一银,S8 上 IG 夺冠,杭州亚运会将设电竞项目,也很难就此让杨“教授”之流和他们的网戒中心退出历史舞台,烟消云散。相对于讲一个故事,然后谈一个大道理。我更喜欢这种历史性的叙述方法。通过梳理历史,你会看到人们的想法有时候是多么可笑,一个时代里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在下一个时代很可能就变成了嗤之以鼻的东西,曾经绝对正确的事儿,过几年就可能变成完全的错误。所谓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就是永远不要带有偏见,永远不要非左即右。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要承认,游戏曾经带给无数青少年以及他们家庭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时的网络监管不完善,学生又普遍缺乏自觉性的年代,沉迷游戏的人除了学习成绩下降,有的还发展到偷窃、逃学。当年的报道,很多并非失实。但也必须要承认,杨“教授”之流粗暴冷酷的戒网方法,对那些孩子们的深重伤害。更要承认的是,网络和电子游戏已经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妖魔化网游是不理性的,呼吁取消网游也是不现实的。至少我从未在身边见过一个完全不玩游戏的人,即使躲过了网游、端游、页游,也可能会尝试一下跳一跳、旅行青蛙、头脑王者。不玩游戏的人反而成了异类。不要用当年游戏的危害来否认现在游戏产业的发展,也不要用现在电子竞技的成就,就去否认当年的监管不善。至于所谓的网络成瘾,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提出“网瘾”一词的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曾坦言:“如果把成瘾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就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如果把成瘾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就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要知道,沉迷游戏的危害不在于“游戏”,而来自于“沉迷”。我们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网游。对很多人来说,可沉迷的对象并不限于网络游戏。无数孩子之所以会沉迷网络,与其说是因为游戏,不如说是因为父母。上一辈的父母们,对孩子最缺乏的其实就是同理心和沟通。孩子从父母身上得不到丝毫的尊重与理解,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唯有沉迷于游戏中寻找寄托。在央视《网瘾之戒》最后,主持人向杨永信网戒中心的家长们提问:“因为以前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一下手!”“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一下手!”“在以往有过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言语当中刺伤孩子的这样的行为经常有的,请举一下手!”“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一下手!”结果是,电视上每个问题后高高举起的像热带丛林的一样的手臂。对于这样的父母,杨“教授”的电击疗法,最适合让他们也试试。大概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对孩子曾遭遇的痛苦真正感同身受了吧。

8

普朗克曾经道过: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信服,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的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信服,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的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电子游戏同样如此。一个时代的偏见,往往需要下一个时代来进行纠偏。那些一概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妖魔化的说法和做法,这和数百年前闭关锁国,看所有的工业化都是奇技淫巧,加以排斥,有何区别?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 80/90 后的父母们,都学会了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学会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成长。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因为他们都曾经历过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经历了被指责、被批判、被谩骂的时代。就像人民日报在 IG 夺冠后的评论里说的一样:当 IG 证明在电子竞技领域,中国人也能拿世界冠军,也能为国争光的时候,许多玩家们哭了,他们哭的或许不是冠军,而是久久不被承认的自己。他们哭的或许不是冠军,而是久久不被承认的自己。我也曾经被一个帖子看过,一个 80 后的魔兽世界老玩家,零几年在女儿出生仅几个月的时候车祸去世。十年后,已经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通过多方努力,找回了父亲当年玩过的魔兽账号。登录上去后,去走了父亲当年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去查阅父亲曾做过的任务,获得的称号,加入过的公会,在拍卖行里还留存的物品……因为游戏,她和刚出生就离她而去的父亲,在天人永隔后,终于有了最直接、最亲切的接触。游戏,成了父亲留给她最后的礼物。……

这篇文章,就当是给我们回不去的青春,一份迟来的礼物。

部落万岁,IG 牛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