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3月18日的消息,蒙古国在当天正式通过一份《文字国家大纲》,做出了从2025年起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决定。也就是说,蒙古国的文字即将与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文统一,书同文!要求新闻出版部门在2024年前必须同时用两种文字发表内容,在正式的公文里也必须同时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和“回鹘式蒙古文”,相关人员要参与传统蒙古文的培训。而通信技术部门要解决在互联网上使用传统蒙古文的问题,标准计量部门也要确定相关标准等。

事实上,蒙古国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扩大使用传统蒙古文。而如果按照蒙古2014年的法律,“西里尔蒙古文”本应在2020年废除使用。现在蒙古采取了更为果断的措施,积极推进传统蒙文的复兴。“回鹘式蒙古文”就是俗称的传统蒙古文,从公元13世纪起就开始用来记述和书写当时的蒙古语。到了公元16世纪,蒙古尊崇和信奉佛教,广泛翻译和传播佛经,传统蒙古文字因而定型和普及开来。到了清朝,“回鹘式蒙古文”臻于成熟,已经得到蒙古族的普遍认同。由于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原因,蒙古国从1937年开始推广西里尔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在1946年废弃“回鹘式蒙古文”,正式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的蒙古文字,即“西里尔蒙古文”。

蒙古文字对照图(不要连祖宗都不认得啦)(1)

回鹘式蒙古文是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文字,13世纪起就用于书写当时的蒙古语。也是今天我国同蒙古国交流的官方认定的蒙古语的书面语。

蒙古文字对照图(不要连祖宗都不认得啦)(2)

“西里尔蒙古文”和“回鹘式蒙古文”

蒙古文字对照图(不要连祖宗都不认得啦)(3)

传统“回鹘式蒙古文”

众所周知,蒙古国历史上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上世纪二十年代,蒙古开始谋求独立,在前苏联的唆使、支持、威逼下,蒙古独立后一边倒,亲俄亲苏。为了同化、瓦解蒙古民族,前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采取了严厉的同化政策。在思想文化方面,前苏联主要实行三大催毁:催毁民族英雄,催毁宗教信仰、催毁语言文字。期间,成吉思汗被谈之色变,从教材抹去,言者从严惩处;喇嘛僧侣被迫害,寺庙被焚毁;传统蒙古文字被禁用,用源于拉丁语系的新文字取代。他们将首都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改称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英雄城”),新公布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宪法也向苏联致敬:“我们在活动中以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验为指导,在起草宪法时只参考苏联的宪法。”

再加上,鼓励蒙古高层与俄国人通婚,改造民族血统。蒙古的高层干部都以迎娶苏联女子为荣,而与苏联女子成功联姻又会成为其在国内政坛上不可估量的政治资源。最好的例子就是前蒙古国领导人泽登巴尔,他在20岁出头就奔赴苏联留学,受到斯大林的赏识,二十四岁时他迎娶了莫斯科卫戍司令的女儿,此后顺理成章地被指定为国家领导人接班人。

1991年前苏联解体,苏军全部撤出蒙古。蒙古荒废本国民族文化的局面开始改变。三大摧毁逐步得到恢复,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地位和形象得到尊重推崇;宗教信仰得到自由,佛教恢复;传统蒙古文字得到重视。蒙古大呼拉尔于1992年宣布逐步恢复使用回鹘蒙古文。2011年,蒙古规定政府成员与国际机构和国外同级别官员进行交流时,公文和信函必须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并附当事国或联合国任意工作语言的翻译文稿。蒙古国公民的出生及结婚证明、各级教育机构核发的相关证件、毕业证书等必须以回鹘式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并排书写。

这次蒙古国再次强调恢复传统蒙古文字恢复,是一个明证。再不恢复传统蒙古文字,恐怕蒙古人后代连祖宗都不认得啦。你想想,一代一代后人,都不认得古书古籍中的蒙古文字了,那怎么研究本民族的祖先、历史呢。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连祖宗、民族英雄都不认了,还走得远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必须语言和文字要发扬光大,不能中断,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惟一没有中断文明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汉语、汉字没有中断。譬如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青铜器时代的铭文、金文,再到后来的小篆、已经传承到现在的楷书,可以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过。中国的整个文明体系,包括历史记载、种族变迁、文化制度、技术发展、风俗习惯,都由我们的祖先一点一滴地记录了下来,并且延续至今。

虽然近代上百年来,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侵略,终究本民族语言、文字没有中断,文化没有被同化。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三省时,在东北地区1932年1月成立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编写教科书,此后各级学校便开始使用伪文教部审定的奴化教科书。中国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全被废除,代之以日伪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教学思想和方法。竭力贯彻殖民主义教育思想,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推行奴化教育。在中小学,把日语和“东洋史”作为重要课程,想要让中国学生忘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逐步用日本文化取代中国文化。在大学,强制推行日语教育。通过日语这个“武器”,加强以“皇道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则“内可以培养大陆民族的纯正的日本人,外可教育青少年,教化一般民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