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前几年,你去查看山西省的行政区划图,会发现有许多市辖区的名字简单粗暴!比如大同、长治、阳泉、晋城下边都直接叫城区、矿区、郊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事实上在七八十年代,这是一个全国都有的普遍现象,只不过后来其他省的市辖区都相继改名,而山西省把传统延续了下来。当然,也可以说是管理人士没有想到这一点。

时代终究会变,如今已是2020年,近几年内山西很多城市的区都改了名字,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只剩下晋城还有一个城区。而保留"城区、矿区、郊区"全套牌子的,就只有阳泉市独一家了。民间有很多呼声,希望阳泉也重新调整一下行政区划,并把市辖区的名字改得更有内涵一些。那么问题来了,区划和名字应该怎么调整呢?

目前的阳泉市下辖三区二县。城区和矿区是核心市区,户籍人口合计49万。郊区环绕着市中心,其行政驻地在市区北边的荫营镇。不过荫营镇已经与市区相连,可以看作一个小卫星城。阳泉的两个县是盂县和平定县,盂县是一个普通的县城,而平定县城位于阳泉市区南部,也已经与市区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今日阳泉的市域范围内共有两座城市,一个是带有两个卫星城的中等城市【阳泉】,两个卫星城为北边的荫营和南边的平定,另一个是Ⅱ型小城市【盂县】。

阳泉市区划调整方案(山西阳泉区划名字简单粗暴)(1)

这样,如何调整行政区划就比较明显了。首先平定县可以改成平定区,以便与阳泉市区统筹发展。郊区以荫营为主体,可以改为荫营区。而核心的城区和矿区也可以换个名字。不过按照惯例,这两个区很可能合并。因为这两个区范围不大且功能比较重复,国家的改革方向比较倾向于区的总数量不变,撤掉不必要的区。当初长治就是将城区和郊区合并成了潞州区。大同在将大同县改区的同时也撤掉了原先的一个区。

改动之后,阳泉就从三区二县变成了三区一县。城矿合并区位于市中心,荫营区在北,平定区在南,保留盂县。那么合并后的城区和矿区叫什么名字呢?有人提议叫"泉中区",意思是阳泉之中,反映实际现状;有人提议叫"站上区",这是解放初期的一个老名字,许多老人对这个名字有着深厚的情节。还有提出其他名字的。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呢?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压根不改名字了。因为当大家都改完只剩你一家的时候,所谓的简单粗暴也变成了独一无二。想想看,当"城区矿区郊区"这类名字全中国仅有阳泉拥有,是当年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下来的见证,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特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