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炎

仁志转发

云南作家、诗人张行炎先生文章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1)

滥竽岂可乱充数

张行炎

2020年春节期间,在家避疫的日子,从网上获悉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观音山景区关于悬赏征集对句下联的消息,其出句上联是“观音山上观山水”。经过认真构思创意后,咏出了对句下联“思训画中思画图”。待到逐句读了启事才知道“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下细了解后,该景区的其他景点是无法与“观音山”对仗的。也就没有发出。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2)

仔细分析后,如果按照主办方的规定是根本是无法对出对句的。其理由如下:

请看,“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的基本要求是:

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

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

3、要注意出句“技巧”、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

4、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且具有诗意。

现在来分析:

其一,观音山是以观音为名的山。观音是佛,即仙人。就应该找一个以仙人之名为名的景点。纵观观音山景区是找不出来的。仙人找不到,那凡人也可以呀。可是以凡人之名为名的景点也没有。因此,征稿启事中基本要求的“对仗工整”和“专有名词的运用”也就无从谈起。

其二,出句平仄为: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要求“对句应用‘通仄平平通仄平’应对方为合格联律”。

要求对句与出句一样,第一、第五字是同一个字,第三、第六字是同一个字。对照“通仄平平通仄平”句型,同一个字在第三字是平声字,在第六字是仄声字,同一个字既平又仄,这是不可能的。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3)

对照“通仄平平通仄平”句型,在第六字是仄声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与第六字相同的第三字就应该改成仄声。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只有在第三字是平声的情况下,第五字才能可平可仄。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就犯了孤平,那么,就将第五字改为平声来救,这就是孤平拗救。

如果应用“孤平拗救”,那么在第三个字与第六个字是同一字的情况下,第六个字必须是仄声,那么,第三个字也就是仄声,犯了孤平,应把第五字改为平声来救。又因为第五字与第一字是同一字,所以,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该句的平仄格式就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平”。

可知,前三字的平仄应该是:平仄仄。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4)

纵观观音山景区,其名称既是专有名词,平仄又符合“平仄仄”的其他景点无法找出。因此,在观音山景区找出与观音山景点相应对景点是不可能的。

在根本不可能的形势下,主办方居然公布了获奖最佳下联:展览馆中展馆厅。

一看,根本就不符合主办方在《征稿启事》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其理由如下:

一是,犯孤平。主办方要求对句应符合“通仄平平通仄平”的平仄格式。可是“展览馆中展馆厅”中的第三字“馆”是仄声字,犯了孤平,不符合“征联启事”中关于 “对句应用‘通仄平平通仄平’应对方为合格联律”的规定。

二是,出句“观音山”是专有名词,这座东莞的观音山,只有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才有,别处是没有的,具有惟一性。而对句“展览馆”不是专有名词,全广东、全中国、全世界都有,多至千千万万个,不具惟一性。不符合“征联启事”中关于“专有名词的运用”的规定。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5)

三是,出句“山水”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或指以风景为题材的中国画。“山”和“水”是互不相干的两种事物,“山水”是并列关系。对句“馆厅”不是词组,在任何词典中都找不到,应该算是生造词。这里的展馆是设在国际会展中心的展馆,展厅是设在展馆中的展厅。一个展馆有许多展厅,厅在馆中,是属种关系。“馆厅”与“山水”不对仗。

四是:出句“山上观山水”的意思是在山上观山看水。对句“馆中展馆厅”则说不通。“展”在这里的词义是“展览”“展出”。“展览”的对象应该是“展品”,诸如一些实物和挂图。“展馆”是房子,哪有在房子里展出房子的?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6)

五是:其他暂且不说。就说“展馆厅”吧。“厅”在“馆”中,既然展出了“馆”,“厅”也就包含其中。已经展出了“馆”和“馆中的厅”,后面又来加上一个“厅”,这是叠床架屋。因此,“展馆厅”说不通。

“馆中展馆厅”译成白话文就是:“在展览馆中‘展出’‘展览馆’和‘展览厅’”。逻辑混乱。对句和出句不对仗。

六是:退一步说,就算“国际会展中心”是景点,那么,设在“国际会展中心”的“展览馆”(建筑物)只是景点中的景物。把景物当做景点,是偷换概念。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7)

现在来听听评审人是怎样说的?

(一)评审人说,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对仗工整,词性相同。愚认为,这只是从形式上为求对仗而生拼硬对,其词义是不对仗的。语义是不相通的。

(二)“观音山”与“展览馆”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游客看了对联后,无法想象这“在展览馆中‘展出’‘展览馆 ’和‘展览厅’”的混乱逻辑到底美在什么地方,无法给人产生开拓眼界、净化心灵、怡悦情感的观赏效果。

(三)主办方所说的:“下联中融入观音山景点展览馆(国际会展中心),富有诗意和韵味。上联的自然景观和下联的人文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意境相符相合,人与自然巧妙的结合起来,既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又能体会到人文的伟大。”以及 “这副对联依旧巧妙合适。读上联会把“观音山”当成山,感受自然的山和水;读下联会把“展览馆”当成展馆,感受人类的(展)馆和(展)厅。人与自然对应,融合,工整巧妙。”展览馆明明不是景点,偏要说是景点,人们就不明白主办方的用意了。

(四)主办方的评奖有失偏颇

1、对句犯了孤平,严重违反了自己提出的“要符合《联律通则》”的规定。

2、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相对,严重违反了自己提出的“专有名词的运用”的规定。

3、景点“观音山”与不是景点的一般建筑的“展览馆”相对,严重违反了自己提出的“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的要求。

4、出句“观赏山水”与对句“在展览馆中‘展出’‘展览馆 ’和‘展览厅’”的混乱逻辑相对,严重违反了自己提出的“对句且具有诗意”的规定。

这样的对句,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连入选都是不可能的,主办方却把它选为最佳下联获奖,实在不可思议。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8)

现在分析在下的对句:“思训画中思画图”。

全联为:

出句:观音山上观山水;

对句:思训画中思画图。

“观音”佛名。“思训”,人名,唐代书画家李思训,善长山水画。

仙人“观音”对凡人“思训”,人名对;“山”对“画”名词对;“上”对“中”,方位对;“观”对“思”动词对;“山水”对“画图”并列双音节名词对。对句两个“思”字,两个“画”字,都与出句中的两个“观”字,两个“山”字在相同位置。全联对仗工整。

出句的平仄格式为:平平平仄平平仄;对句的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拗,第五字救,符合孤平拗救。各句中平仄交替,两句间平仄相反。全联平仄和辙。

全联描写游人的感受。先写山水,由山水引出画家,由画家引出山水画,由山水画暗喻游人的思想感情。站在山上,眼前展现观音山下的山水;观赏之后,心中思念祖国的大好河山。上下联语义连贯。

孙髯在昆明《大观楼》长联中首创了上联写景,下联抒情的模式,在后世的楹联创作中得到广泛运用。虽然对联的写法各有千秋,但与“上联写景,下联抒情”的写法相比较,总是稍逊一筹。在无法以在观音山景区找出合乎要求的景点的情况下,冲出“征联启事”的误区,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景点的美景与游人的情感相结合,对句的思想顿时大于出句,游客的思想便能从出句的小我中冲出,成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大我。一种犹如“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来水也乐”那样的豪迈心情油然而生。这不比去咏什么展览馆要强上千万倍吗?

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滥竽岂可乱充数)(9)

既然这里有“国际会展中心”,就证明面向世界,全世界的游客看到这样龌龊的对句,岂不给中华民族丢脸吗?

切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