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
有个人要捉鱼,把池水都弄干了,当然能捉到池塘里所有的鱼。可是,明年这池塘里就无鱼可捉了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译义】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竭泽:把池塘里的水弄干。渔:捉鱼。
【故事】
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回晋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当时,曹卫、陈、蔡、郑等诸侯国都倒向强大的楚国,只有宋国不肯亲楚而投靠晋国。楚威王很恼怒,命大将子玉统帅三军,包围了宋国的都城商丘。
宋成王赶紧向晋文公求援,晋文公收到宋国的告急文书后,把舅父召来商议。狐偃认为,救援宋国,有利于提高晋国的威望,应该去一仗。晋文公说:“楚国的兵力超过我们晋国的兵力,你看怎样才得胜利呢?
狐偃回答:“我听说,讲究礼节的人不厌烦琐,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大王就用欺诈的方法吧!”
晋文公对狐偃提出的方法有疑虑,又把大臣雍季召来,询问他有什么见解。雍季并不赞成狐偃的主意,他比喻:“有个人要捉鱼,把池水都弄干了,当然能捉到池塘里所有的鱼。可是,明年这池塘里就无鱼可捉了。还有个人要捕捉野兽,把山上的树木都烧光,当然能捕许多野兽。可是,明年这里就没有野兽可捕了。欺诈的方法虽然偶次会取得成功,可是常用就会失灵,这不是长久之计。”
誉满全球:
《惊弓之鸟》
【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谢可至此乎?”
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损也。”
【译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或打击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惊慌、害怕。
【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对其他各国虎视眈眈。有一个时期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决定联合抗秦。一天,赵国使者魏加和楚国春申君一起商谈抗秦主将的人选。当魏加知道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时,只是摇头叹气不吭声。春申君知道他不同意,就问他原因魏加想了想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听完了,你就会明白的。
接着他就讲了起来:“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羸,射起箭来真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天空中飞过几只大雁。他对魏王说:‘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鸟射下来。
魏王哪里相信。更羸又说:‘我试给您看。’
“过了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弓弦,随着‘咚’的一声弦响,大雁从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大吃一惊,说:‘想不到你会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说:‘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超人的本领,而是这只大雁受过箭伤。你没有看见它飞得很慢,叫声很悲凄吗?飞得慢,是它的伤口疼痛,叫得悲是离开雁群很久了。它惊魂未定,又听到弦响,就拼命想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又裂开,所以就掉下来了。”
接着,魏加话锋一转,说:“临武君刚被秦军打败,看到秦军就会害怕,如同受过伤的鸟一样,怎么能再让他担任主将呢?”
听了魏加这番话,春申君不住地点头称是。
后来,春申君是否听取了魏加的劝谏,历史上没有记载。不过,确有记载的是这次联合抗秦又以失败告终。楚国军队由于屡败于秦军,一开战便纷纷溃退,就像一群惊弓之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