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刘玉凡 王洪智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1)

你熟悉的“老朋友”又来了!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星海湾路附近,海滩上出现的大量海星火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11月7日,记者实探发现,前往现场赶海的市民络绎不绝,海星一抓一大把,市民抓满一桶只需十多分钟。据介绍,此处的海星大多“未成年”,如此多的海星聚集,可能与此处小蛤蜊数量较多有关。此前,胶州湾也曾出现大量海星,给海产养殖带来不小影响。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2)

网传:

海边惊现“海星开会”

火上热搜网友“馋哭”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3)

“海星开会,海星开会,星光岛,星光岛,快来捡海星。”11月6日,多位岛城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讲述其在星光岛附近赶海时,发现大片海星。记者搜索发现,这些视频主要是在11月5日夜间和11月6日白天拍摄。据视频显示,海水退潮后,海滩上密密麻麻地都是海星,这些海星个头不算太大,但是活力十足,被翻过来后,其触角不停地蠕动。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4)

“上次是烟台海肠和虾,威海的生蚝,这次轮到青岛的海星火了,吃货大军抓紧集结。”“住在海边真幸福,海鲜随便捡,真是很让人羡慕嫉妒啊,馋哭了。”……海星视频一经发布,很快登上同城热搜,并立即引发大量网友的热议和转发。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5)

还有很多“吃货”网友就纷纷展开讨论:“这东西,爆炒?油炸?怎么吃的?”“可以吃,味道不错,就是保质期短,不新鲜吃了要拉肚子。”“多好吃啊,我们这自助有的是。”“这么大的玩意基本都是壳,味道还不好。”“这哪是开会,这是开饭吧!”在热议的同时,很多网友也纷纷提醒;“寒性大,好吃,但是不能多吃。”“胆固醇高,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探访:

一抓一把“真过瘾”

十几分钟抓满一桶

11月7日上午10时许,正是潮水落下的时间,记者来到星光岛西侧的星海湾路附近,找到了网友发现海星的地方。记者赶到时,海滩旁的路边停着不少私家车和电动车。记者沿着桥北端得一个土坡下到海边,恰巧遇到几位市民提着成袋的海星上岸。“就在南边,很多让人捡走的了,不过还不少,快去看看吧。”一市民向记者介绍。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6)

随后,记者沿着退潮后的海滩往南走,发现了不少人正在赶海。记者发现,退潮后的海滩上,只有部分区域海星聚集,其他地方并没有太多海星的身影。“海星主要聚集在这一大片,并不是满海滩都是,他们也是根据食物的分布逐渐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早上已经有不少人来捡了,所以看起来没有那么多,刚退潮的时候,这些海滩上也有。”一赶海者说。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7)

记者看到,海滩上的海星个头不大,也就是成年海星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大。“这都是人家捡剩下的,要是想捡大一点的,可以到水里捞。”在市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东侧海滩,前来抓海星的人主要聚集在这里。很多前来捡海星的市民,都带着水桶或者塑料袋,还有不少人穿着水靴。只见一名男子站在未没过膝盖的水中,将手伸入水底,随便一抓,就抓上满满一把海星,这些海星个头稍大,但是也均是“未成年”。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8)

“真是过瘾!你们也快来抓吧。”一名男子一只手在水里捉海星,一只手拿着手机和朋友视频聊天。用了十分钟左右,该男子仅站在一块石头旁边,轻松抓满了一水桶海星。还有两名男子抓满一大桶海星后,全部倒在地上,只捡出一些个头稍大的,其他的扔在了那里,但是很快就有其他人上前捡走。

讲述:

海星因“追食”聚集

海星触手“粘”蛤蜊

记者采访时,前来捡海星的市民还是络绎不绝。“今天在网上刷到海星的视频了,看着很热闹,今天特地开车过来看看,没想到真不少。我拍了视频给朋友看,他们还嘱咐我给他们捎一点回去。”市民赵女士说。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9)

“之前看不到这么多海星,前天晚上退潮才发现的,这两天来捡的人多,今天海星少多了,但是不知道后面几天数量怎么样。”一位多年在此赶海的女士告诉记者,在这里赶海的人很多,但是多数都是挖蛤蜊的,现在海星个头小,“吃不着”,前来捡海星的多是图新鲜的市民游客。

对于为何一夜之间出现大量海星,几位赶海经验丰富的市民表示,这片海滩有很多蛤蜊,可能是为了捕食,海星从别处迁移到这里。记者看到,这几位市民用工具轻轻一刮,就能在砂石下找到很多小蛤蜊,这些蛤蜊个头都很小,多数只有指甲盖大小。记者也在现场抓了不少海星,每当从水中抓起海星时,海星底部的触手上都“粘”着不少小蛤蜊和蛤蜊皮。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10)

“我捡了一桶,回去和朋友分一分,主要是带着孩子来玩,体验下赶海的乐趣,做着吃的话,也就是吃个新鲜,吃不了几个,这东西也不能吃多了。”一家长说。

业内:

水温较低适逢大潮

“太小不值得加工”

“以我多年的观察来看,海星在春天有,秋天也有,特别适合在胶州湾一带繁殖。”一位从事海星贸易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海星喜欢生长在水温比较低的地方,夏天的时候温度高,水温一高海星就跑到深海里去。水温稍微一下降,环境就适合海星生长,海星就会重新回到近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海星每年一到6月份就变少。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11)

“每到一涨大潮的时候,这些海星就跟着潮水上来了。”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每年大约加工500多吨海星,现在每天加工量两三千斤。最近,他也注意到灵山湾海边出现一片片海星的视频,“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上岸的海星都比较小,不值得加工,因为卖的时候不太好卖。”

青岛海边常见两种海星 青岛海边现大量(12)

“海星的价格也会随着季节变化波动,夏天海星少的时候贵一点,春秋海星多的时候便宜一点。”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他的观察,今年秋天海星的数量比往年要多一些,随着水温的持续下降,不排除海星“卷土重来”的可能。

说法:

繁殖力强难“除根”

可食用但不宜过多

“只要某一块海域有了海星,很难去根了,因为海星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强的,最小的像小蚂蚁一样。”业内人士介绍。

据专家分析,海星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一只成年海星一次产卵量可达250万粒,每年春秋两季产卵,它的天敌(一些鱼类)只摄食其幼体,海星成体后几乎没有天敌,一旦长大,将很难对付。海星还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如果将其撕烂扔到海里,其被撕成块的肢体会在短时间内生出触角,变成多只海星。

有研究表明,若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微小变化,造成海星幼体成活率提高,那么在几乎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海星将极容易大量增加。一方面,海域水质的营养盐、pH值、水温等各种水文因子的变化,为海星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天然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体的鱼类数量锐减,为海星生物量增长提供了可能。

据了解,海星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咸味和浓郁的鲜味,而且其中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海星比较常见的吃法有:清蒸、煮食、蒸蛋、煲汤等。

记者了解到,海星虽然能食用,但是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不能多吃。食用海鲜过敏者也应当慎吃海星,消化功能差者不宜过多食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症状。“一些小的海星常常被拿去当肥料,用海星泡的水浇的菜不生虫。”业内人士表示。

延伸:

此前也曾大面出现

原因多样不利养殖

记者调查发现,海星见大面积出现,在青岛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2007年,胶州湾也暴发过一次海星,让很多养殖户损失惨重,当时除了人工捕捞,主要是海水温度上升后,海星自动退去。从2020年开始,海星再次在胶州湾大量出现,一条船一天能捕一两千斤。2021年春天,胶州湾曾出现海星“入侵”现象。当时养殖户养殖的蛤蜊、海蛎子等遭受损失,养殖户无奈雇佣潜水员下水捕捞,多的时候,一条船每天能捕数千斤,吸引大量商贩前来收购。大量“吃货”网友热议,青岛海星一度火遍全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也及时出台相关措施,特许使用“地笼网”措施捕捞海星,最终化解危机。不过,在2022年2月份和6、7月份,胶州湾再次出现海星的身影。

据介绍,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区聚集的习性,主要捕食双壳贝类、海胆和海葵等。据相关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近海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海陆源输入总量在增加,近海营养盐存量难以减少,局部海域生境严重退化,近一半海湾常年出现劣于第四类水质;过度捕捞导致大型肉食性鱼类资源量下降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主要渔业生物资源量降低80%以上,渔获物70%以上是小型中上层鱼类,出现了资源低值化和小型化,海底荒漠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食物链的短缺又导致营养盐传递在较低的食物链水平进行,最终导致赤潮、绿潮、水母、海星等大规模暴发。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减少海星数量,要让它们的天敌多起来。一方面,严格查处拖网、地笼网等禁用渔具,保护现有的渔业资源。另一方面,增殖放流能够捕食海星卵及幼体的物种,如黑头、鲈鱼、牙鲆、偏口鱼、舌头鱼、黄姑鱼、虾虎鱼等,逐步修复湾内生物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