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1.1定义: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1.2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圆态、液态、气态。

1.3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伴随一个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2熔化和凝固

2.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特点:熔化要吸热。

注意:熔化、融化和溶化的区别:“融化”特指冰、雪受热后化成水的过程,在物理中,属于熔化:“溶化”指固体

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

2.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特点:凝固要放热。

2.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2.3.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继续吸热温度才升高。

①让固体均匀受热的方法有:研碎固体:水浴加热,不断搅拌。

②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2.3.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完全凝固,继续放热温度才降低。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2.4晶体的熔化实验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凝固和熔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2熔化和凝固)(1)

2.4.1实验中宜选用微小颗粒圆体。

2.4.2从图象可知此种固体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4.3熔化时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

2.4.4此种晶体的熔点是80℃,凝固点也是80°C(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4.5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 CD段是液态。

2.4.6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

2.4.7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物质受热更均匀,同时温度上升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凝固和熔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2熔化和凝固)(2)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凝固和熔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2熔化和凝固)(3)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凝固和熔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2熔化和凝固)(4)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凝固和熔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2熔化和凝固)(5)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凝固和熔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2熔化和凝固)(6)

注意:(1)根据图象是否有一段水平线段,判断是否为晶体;

(2)根据图象中的曲线是上升还是下降,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

(3)根据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判断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

(4)根据水平线的两个端点判断熔化(或凝固)持续的时间。

2.6晶体熔化和凝固综合图的详细解读,用函数图象来描述熔化和凝固如下图所示: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凝固和熔化(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之2熔化和凝固)(7)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如上图所示,图象表示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所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①BC 段为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此温度为晶体的熔点;

②EF 段为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此温度为晶体熔液的凝固点;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④AB 段为固态,BC 和 EF 段是固、液共存,CD 和 DE 段为液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