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记叙文表现手法)(1)

语文教学:记叙文表现手法---欲扬先抑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主要有: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写人叙事类文章通常用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手法;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揭露社会现实类小说常用对比、夸张等手法。

记叙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记叙文表现手法)(2)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要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嘲讽,甚至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否定它,最后才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第2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时“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第7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也是先抑后扬。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记叙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记叙文表现手法)(3)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丰满感人;

使文章主旨含蕴丰厚,鲜明突出。

课文例子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自己对阿常喜欢切切察察,不允许我走动,即睡觉摆大字的讨厌,而后面他买来山海经自己心生敬意,这样遇见便是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答题格式

a突出了……,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充沛;

c形成鲜明对比,留下深刻的印象;

d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

记叙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记叙文表现手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