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优美之处(课程荷塘月色文人意识里的)(1)

[原创实验课程,欢迎留言讨论]

[片断摘录]荷塘月色中的女性美含有着浪漫、情爱(熟女)之美,而梅雨潭的绿的女性美,更多的是奇异、清纯(嫩女)之美。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二、【初步感知】朗读之后,合上书,在此书写:读完本文,我感知到荷塘月色很美,朱自清先生很苦闷。(允许有其他感知,只要与文本相关即可)

三、【标题解读】我这样理解“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字面意思,就是描述“荷塘和月色”或者“荷塘上的月色”,似乎就是写景。那么,写景往往要抒情,描述“荷塘月色”寄寓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是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么?

四、【批注理解】请在下面文章的括号处,作批注式的理解。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以环境(包括想象中的荷塘)的宁静,反衬心里的不宁静】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渲染小煤屑路的幽静、美好】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自由、超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渲染独处的自由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从叶、花、风、水等角度渲染荷塘的优美,流露出对女性美的崇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雾】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云】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惧怕】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影】【从光、雾、云、影等角度渲染月光的优美,也流露出“我”内心的惧怕】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惧怕】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及杨柳】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路灯光】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渲染荷塘四面的优美,流露出“我”内心的惧怕、倦慵、寂寞】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渲染六朝采莲事情中的情爱美好、生活有趣,流露出“我”的情爱、生活之不幸、无福之感】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莲子即怜子,象征希望被怜爱】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地无爱】——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环境安静,暗示心不宁静。首尾呼应】【再次以采莲的双关语渲染古人的情爱的美好,流露出“我”此时、此地情爱、生活之幸福感的不足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五、【主旨确证】通过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这样综合、概括:

本文叙述了“我”在荷塘月色下的一次散步经过,表现了荷塘月色的宁静、优美,也流露出“我”的躁动、不安(不宁静)之苦闷,与自由、安全,尤其是情爱幸福(感)的不满足有关。(说明:情爱之幸福感的不满足,是本文大片文字着重渲染的:在荷塘上的弥望,所观风景,满是女性或女性化意象;所想的《采莲赋》,也不过是浓烈的艳情;记起《西洲曲》也不过是希望被美女怜爱。全文一千四百多字,而与女性、情爱相关的文字就有八百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荷塘月色,基本上是朱氏的“性之福、情之福”的象征,是传统文人意识里的"温柔梦乡"。)

六、【内容审美】你觉得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美在哪里?有没有不够美的?

本文的内容美在以下两方面:1、通过描述荷塘月色渲染出的宁静、自由以及如美女般的优美;2、通过联想古代少男少女艳情而渲染出的青春活力之美。但是“鬼一般的”黑影、“阴阴的”树色等折射出的作者的恐惧而没安全感的心理,是不够美的。(“我“在妻儿熟睡之际,悄然出门“寻花问柳”、意想浪漫艳遇,这是有妇之夫的“精神出轨”:在文学角度看是美的,在家庭伦理角度看是丑的。)

七、【形式审美】你觉得本文写得漂亮么?为什么?

本文写得算是漂亮的。因为有以下张力:1、过程叙述与细节描写结合,使文本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真实生动;2、平实与修辞皆备:在平实的叙述中,善于使比喻、通感(移觉)、叠字、炼字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了文章的生动性、表现力、节奏感和音韵美;3、现实(实)与联想(虚)相生,拓展了文章的时空境界;4、首尾呼应,使文章的(游踪)结构有回环、圆润之美。

八、【文本与文本】阅读下面文段,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xié)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 yì)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朱自清《梅雨潭的绿》)

思考并回答:梅雨潭的绿的美与荷塘月色的美何异同?

相同之处,两者都具有女性般的柔美。不同之处在于,荷塘月色中的女性美含有着浪漫、情爱(熟女)之美,而梅雨潭的绿的女性美,更多的是奇异、清纯(嫩女)之美。

九、【文本与生活】如果说,朱自清先生在心情苦闷时,是通过漫游、独处暂得自由、超脱,那么,我在心情苦闷时,常常做些什么呢?

人在苦闷时,可能是发呆、板着脸、沉默寡言、猛吃东西、不思饮食、独自走走。但也不排除有人在苦闷时,暴力发泄,如给人发火,或破坏财物等等。有必要区分,哪些动作可能是善的,哪些是动作是恶的。显然,暴力发泄、猛吃东西等是不可取的。因为,要么伤人,要么害己。

十、【妙句品仿】朱自清先生要说“荷花很美”时,并不是用这5个字来叙述的,而是用了慢镜头细腻(细节)地记录其形态、亮度、色泽、气香等: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仿照上面的句式、修辞,细腻地描写当下场面:

教室里的同学们。

示例:安静的教室里,黑压压地坐满了苦读的学生,有奋笔耕耘的,有撑着头沉思的;正如一尊尊的雕像,又如奔赴沙场的战将,又如久困笼中听话的小兽。下课铃声响起,激起小小的骚动,仿若远处的森林里吹来了清新空气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