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州岭南大学(民国的野鸡大学)(1)

在民国时期,广州永汉路东横街有一所大学店,叫作私立广州大学。

这所大学店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学生来源甚为广泛,不管“冬瓜”“豆腐”“芝麻”“绿豆”……有钱拿来就无限欢迎。入学考试是照例的,不讲究学历,不讲究成绩,总之,来者不拒。

幽默一点说,它的入学试题,就是“来者不拒论”。学生人数,最盛时期,达到三四千人。这就反映出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知识青年考公立大学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有望门兴叹之感!大家存着侥幸心理,不惜资本,人去大学店,挂名读大学,虚度几年光阴,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希望吃到“安乐饭”,或得到所谓“一官半职”,借以“光宗耀祖,炫耀乡亲”。

广州大学店的校长陈炳权于抗战前走遍美国各地,向华侨劝捐,抗战胜利后,汇了不少美金回来,在永汉路东横街大买地皮,大兴土木,建筑一座相当规模的校舍。由于主持建校的人从中舞弊,偷工减料,建校工程完成不久,有些墙壁爆裂。王志远以代校长的职权也乘机捞了一把,他自己也在正南路建了一所洋房。

广州大学的校舍的利用率甚高,日夜利用不停。除大学部有日夜班外,还设立日夜计政班。课室的面积不大,只能坐五六十人,但每课室的座位表编上了七八十人至一百人。其实经常上课的学生不多,每课室还空出座位不少。因为学生每学期可以只交学费不来上课,但到学期考试时回来参加考试就行了。有些学生本人甚至不参加考试,而请人代考,学校方面也永不理会的。

有一次,笔者担任监考员(每班有两个监考员,笔者是其中的一个)。笔者依时前往监考,还没有打上课钟,但课室内学生人头涌动,坐得水泄不通,课室门口有人,课室旁边有人,讲台上边也坐满了人,大家喃喃细语,左顾右盼,手拿钢笔向试卷大书特书在答试题。当时笔者觉得十分奇怪,望遍整个课室,也不见另一个监考员。

于是笔者行出课室外的空地,才见到那位监考员,他说:“你不用到课室里去监考了,大家谈谈天罢,有一些学生还拿了试卷到别的地方去写,我们何必这样认真?”我们在课室外空地谈了两个多钟头。当、当、当,下课了,讲台桌子上的试卷横七竖八地堆积累累,我们把试卷收拾好,拿交教务处,监考的任务就完成了。

据说有些学生读了四年大学,每学期只交学杂费,直至毕业试也请人代替,结果也算毕业了。故所有人称这间大学店叫作“野鸡大学”。

(胡峻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