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文化点心铺”:诗和远方并不遥远,它就在眼前。多数时候,这里只谈文学;偶尔也会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黄庭坚最具风骨诗(黄庭坚的一首无题)(1)

或许是有些情谊实在难以说明,或许是有太多的人生失意难以诉尽,更或许是岁月无情人太多情,晩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索性便以“无题”来命名他的诗作。这些“无题诗”幽深绵渺,晦涩难懂,却感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赚取了多少痴情男女的泪。

可以说,古典诗歌的含蓄唯美在李商隐的诗作里达到了一种极致。其中,善于用典是李商隐诗作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出神入化,瑧于完美。事实上,除了李商隐,在中国古代诗坛,很多诗人都喜欢化用历史典故,使诗作呈现出端庄雅致的艺术魅力。

黄庭坚最具风骨诗(黄庭坚的一首无题)(2)

例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黄庭坚的这首《杂诗》,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博大精深,水平之高直追李商隐!“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你知道是何意吗?全诗如下: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在北宋文坛,黄庭坚真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他“诗词书画”样样精绝,却总是因为好友苏轼的熠熠生辉,而略显黯淡。尽管他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江西诗派之先河,可在文坛上,人们还是将“苏”放在了“黄”前,史称“苏黄”。即生苏,何生黄?

黄庭坚最具风骨诗(黄庭坚的一首无题)(3)

事实上,黄庭坚的诗作水平很高,足与苏轼并驾齐驱。他讲究炼字,意境空旷,格调优美,给人“诗书相映,诗画相融”的艺术美感;而且,他十分善于用典,可与李商隐媲美。他的很多诗作跟“义山诗”风格相近,深奥难懂,唯美含蓄,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美。这首《杂诗》就是代表。

与李商隐的很多“无题”诗一样,黄庭坚这首诗也句句用典,含蓄深婉。首联中的“蘧(qú )庐”是指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类似于今天的旅馆,典出《庄子·外篇·天运》。而“绿鬓”是指乌黑茂密有光泽的头发,典出南朝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

黄庭坚最具风骨诗(黄庭坚的一首无题)(4)

如此,诗作首联的大意就是指:天地犹如一间屋子,我们身在其中。岁月无情,世间的万事万物在不经意间,就把我们乌黑亮丽的头发消磨稀疏了。诗人胸怀天下,放眼人间,将天地囊括心中,才能做出如此想象。一股世事沧桑感扑面而来,更显出人力的渺小无奈,令人叹惋。

诗作后二联“得鹿”一词中的“鹿”,化用“蕉鹿梦”的典故,比喻人世间虚幻的富贵,语出《列子·周穆王》;而“梦为鱼”则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这首诗首联用了庄子”蘧庐“典,后用列子典故,颇有道家思想的印记。因此,该词应出于《庄子·大宗师》中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黄庭坚最具风骨诗(黄庭坚的一首无题)(5)

如此,诗作后二联的含义就为:人间有几人真正得到了富贵荣华?因为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虚幻的,都像一场梦。事实上,人们终日活在幻想中,以为那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实,那并非真我。有宋一代,佛道兴盛,诗人们作诗难免不受影响。但“世事一场大梦”却并非虚言。

众所周知,宋诗尚理,黄庭坚这首诗就可见一斑。诗人采用了大量的典故,深挚含蓄,博大精深,足以媲美李商隐的“无题”诗。整首诗其实就是说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短暂,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身不由己,在天地间随波逐流,任由命运摆布。人生的得失不过都是一场梦,不要过于执著。因为不经意间,年华就会悄悄老去。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