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先秦时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智慧原典,虽然仅五千余字,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达了极其深奥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解释最精辟的话(如何解释道德经第一句)(1)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第一句开宗明义地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十二个字,却用了三个“道”字与三个“名”字,很容易便把人绕糊涂了,但只要弄懂了三个“道”与三个“名”分别是什么意思,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第一个“道”,是我们通常说的“道理”;第二个“道”,是动词“说”的意思;第三个“道”,是恒常的道,是万物的终极规律。第一个“名”,即是普通的“名称”;第二个“名”,是动词“命名”;第三个“名”,是老子所用的专有术词,“道”的另一种说法,是万物的本根、本体、本原。

道家既然以“道”为名,说明他们最为推崇的就是道,道家学说最为核心的概念就是道。而道有两重含义:万物运行的终极规律与生成万物的本原。在开篇第一句中,《道德经》使用了否定的方法,分别从两个方面对“道”进行了描述。

《道德经》说,可以言说的道理不是万物运行的终极规律,可以言说的名称也不是生成万物的本原。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语言总是来自于经验的,最早的话语总是指具体的事物,最早的文章都是象形文字,对应的也都是有形的东西。比如中国古老的甲骨文,每个字都能与某些具体的事物相对应,就像一幅幅简笔画。

道德经解释最精辟的话(如何解释道德经第一句)(2)

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语言渐渐可以表述那些抽象的概念了,但就算是最抽象的概念,也是以具体的经验为基础。比如“抽象”这个词,“抽”是一个具体的动作:抽取,“象”是具体的形象,“抽象”的意思就是抽取掉具体的形象。看,哪怕是“抽象”这个词,也需要用两个具体的字来表述。

可以言说的道理,都来自于人类的经验,因此必然带有人类的局限性。比如当年亚里士多德看到重的东西下落快,轻的东西下落慢,以为这就是宇宙间统一的规律,不料这完全是因为空气阻力的缘故,在真空中这一规律便失效了;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以为这就是宇宙的终极规律,不料在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或是在微观的粒子世界,牛顿定律便无效了……人类科学的进步总是不断修正、推翻之前发现的规律,所以这些来自经验的规律都不是恒常的道。宇宙的终极规律必然是完全脱离了经验的。

道德经解释最精辟的话(如何解释道德经第一句)(3)

可以表述的名称,都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属性,所以无法同时包含它的反面。如我们说“红”,必然无法包括“蓝”;说“大”,必然无法包括“小”;说“硬”,必然无法包括“软”。但道是生成万物的本原,所以它一定能包含所有相反的属性,因此不能被具体的名称所限定。道中既有红,又有蓝,既有大,又有小,既有硬,又有软……什么都有也就是什么都没有,所以道即可以说是“无”,也可以说是“有”,它没有特定的属性,惚兮恍兮,恍兮惚兮。

《道德经》如此表述“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认真说来《道德经》五千言也只是满篇废话。但是老子为了启迪世人,只有勉强去言说,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

道德经解释最精辟的话(如何解释道德经第一句)(4)

因此《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终极之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只有上士才能真正领悟。

上期回顾:为什么道德经说“上善若水”?老子告诉你:“因为水往低处走。”

下期预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如何生成万物的?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