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充满了血与泪的历史。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晚清引以为傲的八旗兵完全成为了一个笑话。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清王朝就在腐朽落寞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已经彻底论为了列强们侵略中国的工具。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候几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1)

这期间,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四月十七日,清廷大臣李鸿章在日本的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传回国内,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李鸿章为卖国求荣的“奸贼”。再加上,条约签订的时候,日本方面曾点名让李鸿章前去。因此,当时的很多人都将李鸿章视为了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候几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2)

此时,慈禧太后虽然非常信任李鸿章,但是,看到民愤难平,也不得不革去李鸿章的所有职务,以示惩戒。

后世之人谈及《马关条约》来无不痛心疾首,因为,清王朝败于欧美列强之手尚且情有可原,但是,遭受日本的屈辱却是令人很难接受的。在感慨的同时,许多人都把李鸿章看成了“亲日派”,有人还猜测李鸿章和日本有勾结。否则,他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为何在日本海军面前如此地不堪一击呢?

李鸿章是近代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史学界对他也是众说纷纭,一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看法。可若要说他是“亲日派”,那确实是冤枉他了。因为,李鸿章对日本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甚至,发过再不踏入日本的重誓。而且,他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曾经遭到过日本人的刺杀险些命丧黄泉。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候几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3)

李鸿章来到日本后,日本的谈判代表伊藤博文盛气凌人地要求李鸿章将中国的七处地方开设为通商口岸,然后,赔偿三亿两白银等等。李鸿章虽然有过很多次和谈经验,但还是被伊藤博文的狮子大开口吓了一跳。他一面与清廷商量,一面竭力争取权益。不料,携胜利之威的伊藤博文根本不给李鸿章机会。

伊藤博文颐指气使地说道:“你只管分辩,但我们是绝不会减少的。”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好先回住所,等次日再与日本商谈。他坐在轿子中,苦苦思索着明天该如何修改条约。正当这时,一名拿着手枪的日本青年快速跑到他的面前,然后,对着他的面部就是一枪!

事起突然,李鸿章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便被子弹击中了面颊,然后,晕了过去。闻讯赶来的日本警察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救治,这才令他保住了性命。日本的警察抓获了刺客,刺客叫做小山丰太郎,他之所以持枪刺杀李鸿章,完全是为了阻碍中日谈判,好让战争继续下去。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候几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4)

欧美国家见中国的谈判代表在日本被刺杀,纷纷指责日本是野蛮之国。日本方面迫于压力,只得在条约上做出让步,好让谈判快速结束。就这样,日方要求的赔偿少了一亿两白银,通商口岸也从七处减少到了四处。看到日本方面有让步的举动,李鸿章赶快发电报和清廷商量,想要继续谈判,力求减少损失。

可惜的是,日本凭借先进的破译技术,早就弄清楚了李鸿章和清廷来往电报的内容。摸清了清政府的底线后,伊藤博文用开战来要挟李鸿章,坚持不再退让一步。最终,绑着绷带的李鸿章咬牙同意了日本方面的要求,含恨在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次谈判对李鸿章打击巨大,他将此事视为自己的奇耻大辱,并立下了永不登日本土地的誓言。回国之后,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坚持要亲自去欧美等国考察,想要为岌岌可危的清王朝争取一个生存空间。两年之后,他从外国回来,路过日本的时候需要更换轮船。他一见用来换乘的小船是日本船,立马表示拒绝,说:“自己绝不上日本的船。”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候几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5)

对此,李鸿章身边的人竭力劝说,说:“这不过是暂时用来换乘,同日本根本没有半点联系。”但是,李鸿章不为所动,说什么也不用日本的小船。最后,随行的人只好找来一块长木板,把木板搭在两艘轮船上让李鸿章过。当时,李鸿章已经七十五岁了。两鬓斑白的他颤巍巍地从木板上走过,这才换乘到了另一艘轮船上。值此年龄,李鸿章本可不计较换乘一事,只不过是一个日本的小船而已,与大节无亏。

但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日本的愤恨,他还是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登上了木板。

李鸿章这样行事,虽不足以让唾骂他的人从此改观,但是,若再说他是亲日派,实在是难以服众。平心而论,身为战败国的使者,他又如何能在谈判桌上压制伊藤博文呢?

参考资料:

【《马关条约》、《李鸿章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