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黄梅戏严凤英年轻照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黄梅戏严凤英年轻照片(严凤英还没出生时)

黄梅戏严凤英年轻照片

湖北发扬光大了,才会传入安徽,“如今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就是在安徽发现的,描写安徽人不唱自己的江南小曲,争相学唱黄梅戏的盛况!1920年安徽安庆《宿松县志》记载:境邑西南,与黄梅接壤,梅喜演采茶戏,亦称黄梅戏。意思是:与安徽安庆宿松县西南交界的黄梅县喜欢唱的戏,叫做黄梅戏!宿松历史上一直属安徽安庆府,县志也是地方史。1920年安庆宿松县志记载黄梅县唱的戏叫做黄梅戏,说明湖北黄梅戏在安徽安庆已经唱出名了,不发扬光大,如何能让安徽安庆宿松县志记上浓厚一笔?而严凤英1930年出于生安徽桐城,严凤英出生之前(1920年)湖北黄梅戏在安徽安庆很出名了,所以《宿松县志》才会有记载!说湖北黄梅调,安徽黄梅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黄梅戏文化!其实词典注释:黄梅戏=黄梅调。主要是因为安庆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发展经济,安徽安庆建起了很多以黄梅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安庆市“圆桌会议"也提出“唱黄梅,兴安庆”,争夺发源地的背后原因也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以黄梅戏来带动安徽安庆经济发展!创办安徽黄梅剧团、戏校的桂林栖是湖北黄冈黄梅县人,如果不是他创办安徽黄梅剧团,培养严凤英,从南京借调来王少舫,1953年安徽剧团成立,多次派谴严凤英赴黄冈黄梅县取经学习,带走部分传统剧目录音回安徽学习,其中就有《董永卖身》,后被改编成电影《天仙配》,黄梅戏和严凤英、王少舫才天下闻名!中国第一家公立黄梅戏剧团是湖北黄冈黄梅县剧团,比全国其他黄梅戏剧团早成立3至4年。2005年安徽省委在纪念桂林栖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时白林先生发表讲话:上世纪50年代,如果没有桂林栖的支持和发展,就没有今天的黄梅戏!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县(古代属越国),发展于上海,甚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越剧团以中国国家越剧团的名义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出,上海人从不说越剧是上海的,也不会争越剧发源地是上海市!桂林栖是新中国黄梅戏艺术奠基人,为推动黄梅戏在安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桂林栖黄梅戏基金会(不以严凤英、王少舫命名)就是为了纪念桂林栖为新中国黄梅戏作出的贡献而命名的。如今70多年过去了,2015年至2016年安庆市及安徽省两级的黄梅戏地方专家通过田间地头考察得出了:黄梅戏发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以黄梅季节命名而得名黄梅戏。真实的情况是在安庆当地确实找不到黄梅戏发源于安庆的事实依据,以安徽安庆市及其下辖的怀宁县一批安庆人士为主组成的所谓专家为主,跑到千里之外的陕西商洛市(因当地有康熙年间从安庆迁陕移民)编排好一些曲调,教当地老年人学唱,然后录制成900分钟视频作为田野考察主要成果。

从而全面否定了建国初年鄂赣皖三省组成的寻找黄梅戏起源工作组爬山涉水,走访鄂赣皖民间三省健在的黄梅戏老艺人(很多是七八十岁生于前清的老艺人),通过老艺人口碑、查阅当时一手资料,走访人民群众,从黄梅戏传统剧目及积累的唱腔(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而得出了:黄梅戏主要曲调源自湖北黄梅,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冈)黄梅县,流行于鄂赣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结论。同时轻易否定了鄂赣皖三省60余年对黄梅戏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否定了安徽前辈们60余年对黄梅戏发源地研究而得出的结论黄梅戏以黄梅季节(黄梅雨季)命名就真的权威吗?我国几百种大小戏曲有这样命名的吗?综观中国几百种大小地方戏曲有以黄梅季节、雨季、季节、风雨雷电命名的吗?黄梅戏具有地方特色,属于地方剧种,中国地方传统戏曲是有一定命名规则的,很多地方戏曲以省、州、府、县及当地古称命名。例如京剧(北京清代为京城)、四川川剧、河南豫剧(河南简称豫)、湖北楚剧(湖北古代属楚国核心区域)、浙江越剧(浙江古代属越国核心区域),甚至安徽徽剧(以黄山市古称徽州为名,徽剧发源于徽州,目前仅在黄山市部分地区有传唱)。安徽庐剧以合肥古称庐州为名,安徽凤阳花鼓戏以安徽凤阳县命名,同样湖北黄梅戏以黄梅县命名也是完全符合中国地方传统戏剧命名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