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本篇文章来自《金融小伙伴》之前的文章,有些新闻可能不符合当下的时事新闻,请大家阅读时不要激动呦!

但凡带“清北复交”的,总能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现在很多人有一种观点,比如“不是清北复交一律劝退”、“搞金融不是清北复交没前途的”“不是清北复交,除非你是二代”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观点:

  1. 以前还行,现在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基本上很难进大的金融机构总部了;
  2. 非“985/211”=高中生;
  3. HR招实习生,如果不是清北,基本不会打开看,都是未读邮件躺在邮箱里;
  4. 业绩牛B了,上没上过学都不重要了。

今天老老实实给大家分析一波,我们该怎么理性看待?

先针对上面的4个问题,我来做个详细答疑,最后再讨论一下学历在金融圈的现状:

“以前还行

现在不是名校很难”

部分赞同。

近乎所有的行业,对年轻人的各方面的要求,都在越来越高,包括学历。

BAT当年对学历也没啥要求,现在想校招进去,基本也得985的硕士级别的水平了。

金融行业确实很突出,那是因为本来这个行业就对人和学历要求很高。

我们面试新人的时候经常感慨,或许我们这些老人,到这个年代,都入不了行了。

现在学生的努力程度,对求职的提前做准备,以及觉悟和认知,都远超我们当年找工作的时候。

我们当年研一开始实习都算早的,现在同学们基本都本科有几份实习。

竞争的激烈,导致了学历竞赛和提早准备。

一个原因是老人们在岗位上待得越来越久,空出来跟新人的坑少了。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1)

对新人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都会是常态。

真要埋怨,就埋怨你错过了时代吧。

不同意的点是,很难进,不代表不可能。

前面说了,除了学历竞赛,还有提前准备和努力这个维度是可以有空间的。

就算是近两年,我也还是认识很多普通211或者比较好的双非(参考华政、东财)去券商的核心部门岗位的。

不用怀疑,没必要骗你们。

但这些人,本身都很优秀,真的很优秀。

不夸张地说,成熟度、谈吐和认知,都能秒杀掉同龄人,即使是名校生。

还有,当你通过实践得到学历以外的东西,并很好的展现给HR,一样能弥补。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2)

当然,你要去名校里面挑这种人,更多,可以让你感慨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厉害,甚至感慨这人要好好巴结,肯定是未来的大腿。

但再往下,二三本能去的(读了好的研究生不算),确实很少了,我也举不出来。

就像我们有个学员,人挺优秀的,本硕都是我没听说过的院校(我没听说过的真的很少了),执意想去当券商研究所。

我很直白地说,我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学历还能当研究员的,真的没有。

最后他先拿了一些小私募的offer,同事们也都是复旦上财的水平。

我觉得也挺好的,未来说不定做出点业绩,也可能跳槽去更好的机构。

“非985/211和高中生

没有区别”

还是有差别的,差别还挺大的。

如上所述,很多双非其实挺好的,比如说财经类,政法类院校,还有一些比如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啥的也挺好。

要不切题地说国科大、社科大也不是985/211。

说跟高中毕业没有区别,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双非高考分数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的好嘛。

类似江苏省的南审这种(我还是南审的校外导师),因为按他们的高考分数肯定能去江苏的其他211。

不过学生素质确实不错呀,很多去四大啥的,读研或者出国或者考研的,很多都去了金融行业核心岗位工作的。

(比如说中型券商投行我就认识不少是南审毕业的,大多数是南审本 其他学校研究)

你的学校让很多人都听过,印象分好点,那么你优秀,破格录取你的压力会小很多。

就像在上海,你不是985211,上海对外经贸啥的,领导喜欢你,帮你说说话还行。

你真要是不入流的学校,领导都不好意思提,很容易被HR一句有损公司形象怼回来呀。

话说上外贸这么多年下来,去金融机构核心岗位的还是不少的,至少四大的不少,做跳板也有去向不错的。

“不是清北,

都是未读邮件”

我不知道这位仁兄是什么神仙机构。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3)

我反正在上海某老十家的公募、前20的券商投行、还有某沪上三屌丝待过,确实不算说行业最顶尖吧,但也还行。

我说说我招实习生的真实感受,对了,base上海。

对实习生,哪有要求这么高。

另外,就是,靠谱的太难招了。

比如说我在公募的时候,因为平台的原因,帮投研、产品、专户和市场都招过实习生。

投研需要实习生少,所以确实优先选复旦交大的。

但确实也是因为实习生需求少,所以投研部门的人一般懒得大规模发和筛简历,经常让想离职的人推荐。

所以经常有上财,连上外、华政(注意是商学院)的实习生也有。

(因为实习生做的事情也很基础,他们真不care)

我自己完全独立招是专户方向的实习生,招最多的就是上财的。

也许是复旦交大看不上,但反正每次发招聘信息,基本上一大批上财的,和零星复旦交大的简历。

基本上我都会叫过来面试,但最后一般招的都是上财的,倒不是因为多喜欢上财的学生(相反对上财的同学印象还不太好,因为他们确实机会太多,经常放鸽子)。

但毕竟来面试的就是上财样本多呀,最后觉得比较满意且踏实的还是上财的,毕竟按概率算也是。

也经常有面到复旦的,问问题听回答能把人气死,问投行是干啥的跟你说炒股的(绝对没故意黑)。

有段时间,被连续三四个上财的学生放了鸽子,我一气之下招了上海社科院的同学。

后来发现表现很靠谱呀,真的任劳任怨,活儿还干得漂亮。

领导也很满意,甚至想去帮她留用,不过最终还是没搞定,倒不是因为学历,主要是没坑。

后来去了投行,在北京待了一年,招的实习生基本都是中财、南开这样的大学。清北的实习生就没怎么见过好嘛!

当然可能是我待的地方不够好。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4)

偶尔邮箱里会发现一两个清北的(理工科的居多),但一聊发现不太行,连我们是干啥的都讲不清楚。

最后还是南开中财的同学靠谱,不光是面试,来了表现也很好,领导们也这么看。

人大的同学们都觉得学校非常不错了。

我们部门MD就是人大毕业的,很喜欢人大的学生,但实习生就是中财和南开的多。

当然,你们觉得是我们单位太差,太low,不叫金融,我也无话可说。

最后招聘正式员工,还是要求比较高的,确实有清华经管和北大光华的,不过还是少。

甚至说我们经常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咋沦落到跟我们当同事。

就我所在的部门,北大(汇丰、软微)、人大、南开、外经贸的比较多,其他还有北理(好歹985,但这个男生很受领导器重)、海归(波士顿大学、港中文啥的,不过都是很久以前入司的老同事了)啥的。

跳出我们部门,到整个大部门,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是985或者特别好的211吧,你要举特例(我了解过非二代),我知道的也有中南财、中央党校、江财的年轻人进来的(也许是实习表现特别好,领导力挺)。

但你要说这些年招新人的要求,确实一届比一届招的学历好,要求高。

不过可不是光看学历,还是会很看重能力和实习等其他素质。

任你学历再好,实习考核不行,态度不端正,答辩觉得你不行,照样刷掉。

后来去沪上三屌丝下面的某个直投基金,身边同事学历倒是都挺好,清华土木本硕,同济本 交大高金mba,北师大本 北大软微计算机,以及LSE、帝国理工硕士这种。

但我们招实习生也没要求这么高呀,海归反正招澳洲学生挺多的,悉尼大学、澳国立啥的,英国非G5的实习生都招过。

另外招过上财的实习生还是多些,复旦交大的面试过一些,我在期间反正都没到过。

投递的人也不多不少吧,但我跟领导都不满意都没要。

讲这么多是,实习生要求绝对没有那么高,除非就是外资那种为了逼格光环而刻意为之的。

比如说我知道部分上海的PEVC确实只要复旦和交大的,而且复旦交大里也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去,但这种机构太少了,实习生一年到头也没几个。

另外就是清北复交和一个不错的211的人一起到面试,211的人真的表现好很多,就真的要后者。

实习而已,招的人是搬砖的,哪管这么多。正式员工,会注意一下,因为确实有关公司形象,不能招太差的人。

越大的公司通常卡基础学历卡得越严,小公司基本领导喜欢你,一切好说。

“没学历,

竞争起来很累”

同意竞争是累,确实累。但不代表没用呀。

除了最top的单位里面,非清北复交的可能都是绝大多数,之前大家学的难道都没用了?

而且,不竞争你又怎么办呢?洗洗睡?!一辈子当一条咸鱼?

在任何行业不都这样么,你干啥,想要往上走,都有无数人跟你一起竞争。

在中国尤其残酷,就跟创业一样,你做得东西稍微好,一夜之间无数机构拔地而起。

很可能巨头烧钱投入,比你有有用户基础,做得比你便宜,跟你打促销战,去恶心你。

那是不是全社会都不用去创业了,都洗洗睡?

就像很多创业人很反感投资人问:这块bat做,你怎么办?真刀真枪干呀!打仗呀!我是装备不行,但我士气足,我熟悉地形,我有好的将军。

古代那么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难道都得不战而逃?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5)

有的仗,真的不得打的时候,就直面对手吧。

所以我在无数回答里面都说过,其实名校比非名校,一个超级无敌大的优势就是自信。

如果普通院校的人想干这行,被清北复交吓到了,说实话你不适合。

都不相信自己能打赢的仗,注定会输。

我也不算是很好的名校毕业,确实走这条路很辛苦,我也犹豫过要不要放弃。

在上海找工作哪次不是遇到一大批复交财的(尤其我学法律的,看同学们好像做律师做得有声有色,学历要求至少低不少)

但我觉得我到现在,虽然没混得多好,但我觉得至少可以平常心。

(至少圈子里见多了清北复交的人,见怪不怪;我认识混得最好的人,也不都是清北复交的)

见着清北复交的竞争对手我不会觉得矮人一等,见到学历差但优秀的人也会有欣赏和敬畏。

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直面竞争的成长。

“上没上过学不重要,

业绩是关键”

部分对,但不全对。

确实你牛逼了,别人更多是看你的业绩,而不是你的学历。但读没读过书都一样,这话夸张了。

但是,如果你的学历要是太丢人现眼了,是很难说服客户的。

销售出去给老百姓讲,我们基金经理是清北复交毕业的,人家一听,嗯嗯高材生,厉害的。

要是人家老百姓一看你们基金经理专科毕业,呃,估计就没心情具体去听所谓业绩怎么样了。

其实人到了一定层次之后,学历很好混的。

你不说EMBA和MBA的学历是很贵,在职研究生了解一下?

(单证硕士)花几万块,你肯学,完全可以搞个糊弄人。

(拿去求职可能一般,但就拿来装点门面还是可以的)

我自己也在关注,有条件的话也想去混个清北复交的在职MBA或者EMBA。

(不少朋友都是,之前经常参加交大EMBA的活动,但学费实在太贵贵贵贵了....)

最后我们来谈谈学历在金融业的现状

首先,清北复交现象存不存在?!

存在。

这些年来,因为地域优势的问题,确实清北复交在各方面的实力已经在中国形成第一梯队的现状。

金融圈本身对学历要求就很高,而在金融圈的最最最塔尖的机构,是可能只要清北复交的。

比如说,外资投行/外资基金在中国的office,一年招不了一两个人,那么清北复交的学生选择范围足够广了,我从里面招人,已经够我挑了。

假设我是大投行/顶尖PE的老板,我也会觉得在官网介绍、Pitch Book、募资材料等把团队介绍一摆,全是清北复交和海外藤校,多整齐多漂亮。

在这些机构名校是装B利器,是刚需,但其他的子行业,就还好。

之前有个人大的学员讲个段子,说看招聘写着要求清北人,以为人大可以。

结果去了发现对方要求的是“清北的人”。

这个当然是自黑了。

确实清北在北京有如大山,其他的所有好学校如果要拿到好的岗位,免不了与他们狭路相逢。

但狭路相逢,勇者胜呀!如果你怂,人家清北的就不战而胜了。

只能说人大这样的学校,在经济经管领域,与清北的装备差距,已经差别不大了。

可能人家清北的相当于有加特林重型机枪,你人大的好歹算有AK-47,是有一战之力的。

我们也很多南开央财外经贸的学员,在他们眼中,每次出去都是笼罩在“清北人”的阴霾下,可能只能算手里只有步枪了。

其他再差的学校,也许PK上,只能有手枪。

难道就没得打吗?

不是呀,还有拼枪法(个人素质)、拼地形(地域优势)、拼战术(职业规划)等等。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6)

还记得我当年跟我高手同学玩CS,人家不说手枪,拿刀子都能完虐我。

但你知道金融行业有多大吗?

整个行业有800万从业人员,光商业银行体量就已经非常巨大,每年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全国都是数千人次的招聘。

我们的全职负责金融行业的职业顾问同事经常开玩笑说,以前觉得清北复交都是神人,咋群里和朋友圈里那么多,感觉遍地985,非常不值钱。

那是因为本身目前我们做的产品针对券商基金等核心岗位的,本身要求比较高,这叫幸存者偏差。

这也是为啥那些在顶尖机构的人会觉得“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因为他们身边真看不到金融的人。

但要知道,中国的本科率只有4%.....当然,你可以说“我指的金融是好公司好岗位”,那些营销岗位算不得数的。

那么,高端点的岗位,中国券商投行的就有几万人,PEVC从业人员就有30万。

再去看看985,一些比较好的211如上财央财外经贸的就业报告,很多人都能去券商基金的核心岗位呀。

内资机构里面,比如说投行,中金可能清北的同学还多一些,人大可能少点。但中信投行里,人大的同学就不少了。

至于中信建投,每年都招不少南开的同学。

(南开的同学以踏实靠谱闻名于世)清北的同学虽然好,但有的时候,毕竟选择多,而且确实不一定有一些普通985的靠谱认真愿意拼命的干。

越差的学校的人,往往越拼命,因为知道自己选择不够多,珍惜机会。

为什么这行当这么喜欢名校的?

金融业也是很典型的服务业,不管服务的是发行人还是买方爸爸,金融机构让看起来最聪明能干的人去服务客户,体现“全方位的专业”。

不然客户老板总觉自己花的几百万几千万肉疼,毕竟往往实业赚点血汗钱不容易。

其他服务行业同样如此,比如说律师行业、咨询行业,服务是无形且难以量化评价的,这时候提高对接人的高素质和高学历就很有必要。

企业老板:“你们这几个人这么搞几个月就要收我们这么多钱呀….”

金融机构:“我都让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伺候你了,你还想怎么样?

“你知道我养这些人多贵么?”

旁边,金融民工心里嘀咕:“哪有…”,但脸上不得装起了自己很贵的样子….

所以,之所以对“学历苛刻”,关键在于公司的“伺候客户”的策略。

名校的人嘛,通常也比较刻苦、学习能力强(不然咋考名校),还非常自信(这可是跪舔高端客户必备呀),身边优秀的人才也多(过几年之后都是勾兑的资源)。

不是说非名校的人就没那么优秀,而是我本身就招那么点人的话,招这些名校的人就够了,节省筛选成本,招到的人也优秀。

这行真正的能力是啥?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7)

其实这行当除了“装B”是资本之外,要么就是真的有切实的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有,那学历不会是问题。

到了金融,其实最终无非就是资金和资产的对接,最终无非专业和资源。

你能搞得定项目吗?你能拉得到资金吗?给你钱你能稳定为客户赚钱吗?

从业以后,这些会成为本质,学历会越来越淡。

学历差的人,做销售、做FA,在营业部、银行客户经理作为起点,能够做出业绩,最终混得远超“清北复交”的,大有人在,这也是金融业的魅力。

我是真的认识专科出身,自考出身,在这行当做得很不错的人。

什么?你说很难?废话,那当然难了,就像伺候有钱人,你没有“美貌”,就真的只能靠货真价实的“活好”

我去北师大这种级别的学校做讲座,最终同学们还是非常自卑,说他们找金融的工作不可能找到很好的,就因为“不是清北复交”,不对,他们眼中应该是“清北复交人”。

尼玛,堂堂985的院校都被你们说成这样了!

我当场亮出来了我微信朋友圈里备注北师大的,大几十个人备注很齐,很多都在金融机构核心岗位。

(因为去往全国各个学校,经常要邀请校友,我三个微信号一万多人,基本都备注了姓名 学校 单位部门)

最后就是各种微信群里,天天都是投递个实习没找到,面个试失败了,结论都是因为这个行业“只要清北复交”,都怪我学历不好。

一方面打击了那些其实挺优秀的同学积极性,另一方面给全社会不努力提供了一个万能借口。

原来都怪我“不是清北复交”。

清北复交金融研究生还有学硕吗(清北复交无金融)(8)

写在最后

其实,一开始是看到这么多人又出来“例行劝退”,是想反驳大家的观点的,但写着写着都变成了部分同意,或者部分反对。

作为前金融从业人员,我从来都没有否认过学历的重要性。

重要,简直太重要了。

但是我也同样不喜欢太过粗暴的说法,去杜绝别人的可能性。

我觉得只要还是热爱这行当,一切皆有可能,人生很长,只要你能努力入行,提升学历的机会也大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