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你会怎么教育?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1)

电影《Gifted》(中文翻译为《天才少女》)主要讲述了天才少女玛丽(Mary)在单身母亲黛安自杀身亡后,被舅舅弗兰克(Frank,扮演者:美国队长克里斯Chris Evans)带到了一个偏远小镇上抚养长大。弗兰克按黛安的遗愿,要让Mary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享受到普通人的幸福童年生活。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2)

美国队长剧照

​可Mary一上小学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与老师、校长、同学产生了各种冲突。

连“隐身已久”的外婆也闻讯赶来,坚持要把Mary带走,用最优越的资源把她培养为一名未来的优秀数学家。

一场天才少女的抚养权争夺战就此展开……

曾经有网评说,乍一看起来,这是一场“暖爸打败狼外婆赢回萝莉抚养权”的美国式电影,但实际上里面所蕴含的却是不同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并对现在流行的家长教育方式提出了灵魂拷问。

【笔者注: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会统统把Mary作为第一人称来描述】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3)

天才少女Mary和舅舅弗兰克

1. 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到底对不对?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看似优秀的人才背后,却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黛安与弗兰克无一例外均视两人的亲生母亲伊芙琳Everyn为仇敌。

  • a. 当年在外婆伊芙琳Everyn的悉心培养下,母亲黛安Diane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数学家,甚至攻克了最难的千禧年问题。
  • b. 舅舅弗兰克也成为了波士顿大学的一名哲学教授。

黛安明明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猜想之一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却嘱咐弗兰克要等到伊芙琳死后再公开发表,甚至连生了孩子这件事都不告诉她。

弗兰克根本无法与伊芙琳正常交流,说不上三句就炸锅。对于Mary的抚养权,母子二人更是一言不合就闹到了法庭去仲裁。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4)

外婆伊芙琳和她的律师在法庭

黛安与弗兰克均无法正常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和感情问题

黛安17岁的时候跟初恋男友保罗出去滑雪后,被母亲用“起诉保罗绑架黛安”的方式硬生生把他们拆散,那时候,黛安的第一反应是——自尽;跟Mary的亲生父亲仅仅认识了一个月就怀上了Mary;生完孩子不长时间就自杀了。

可以看出来,虽然黛安在数学方面造诣极高,内心却极其脆弱,感情生活更是一地鸡毛。

弗兰克也没好到哪儿去,在姐姐自杀后,直接辞去教授的职务,带着Mary到小镇上当起了修船工,每晚混迹于酒吧买醉;面对女老师抛来的橄榄枝和各种嘘寒问暖,他完全不知所措,甚至对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展现出了一种本能的抵抗情绪。

黛安和弗兰克的这个状态,跟母亲伊芙琳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

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就是在培养高分低能的“残障人群”,因为对孩子精神人格的伤害,是看不见的,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发现的。

前几天看到人大的硕士研究生失踪几天后被告知身亡,虽然不想过多妄自揣测,但想必也是心理上已经崩溃了吧。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5)

修船工弗兰克

2. 以爱的名义,实则是对孩子的伤害

在如何教育Mary的方式上,舅舅弗兰克和外婆伊芙琳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弗兰克坚持了姐姐的遗愿,同时他也以自己的经历为戒,要让Mary成为一名普通孩子,享受一个正常的、快乐的童年,而不是整天把自己埋进数学题中。甚至拒绝了让Mary在享受全额奖学金的前提下去橡树天才教育学院的机会。

剧中有一个让人心都要化掉的镜头:Mary一直在专心做数学题,却被舅舅一把抱起,说到外面玩。夕阳下,小萝莉Mary像个小猴子一样,在舅舅的身上爬来爬去,聊着关于上帝的话题,温馨极了。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6)

夕阳下的Mary和舅舅弗兰克

而外婆伊芙琳坚持要让Mary接受最高级的教育,哪怕是对她超人天赋的任何懈怠,都是对全人类的一种犯罪。她认为弗兰克现在无论是从教育环境还是物质基础上都无法给Mary提供正面帮助,坚持要把Mary带到自己身边。

但是,他俩都没有真正地考虑过Mary的感受。

Mary在普通学校上学并不快乐,而更像是一种折磨。她所需要的,是电影最后所呈现的那样,她跟很多大人一起在高级学院上课。而弗兰克只是硬性地想让她成为一名普通孩子,因此,Mary嘲笑老师、顶撞校长、跟大她5岁的坏孩子打架,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并且最最重要的是,Mary喜欢数学、学习高深进阶知识,是她自己的真实爱好。弗兰克所采用的这种“强行普通”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大问题的。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7)

天才少女Mary

外婆伊芙琳在教育黛安的时候,就认为弹钢琴和上体育课是无用之事,“你只需要专注于你的主业数学就好了”。这个场景有没有中国家长的即视感?伊芙琳把这样的教育思维同样用到了Mary身上,所以Mary直言,不想跟这个“专横”的外婆一起生活。

以爱的名义,是很多家长一直在做的事。在他们的心中,无私付出不计回报,一心只想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因此,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买进口奶粉、穿进口尿裤,带他们去上各种早教班、兴趣班,买学区房让他们上最好的学习,报最热门的专业……

可是,请问你们可曾真正想过孩子的感受?可曾想过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曾想过他们想要玩什么?

以爱的名义,很多带给孩子的是伤害。有的,是一辈子。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8)

外婆伊芙琳、舅舅弗兰克和Mary

3. 孩子,不是你的,也不必去替你完成什么梦想

外婆伊芙琳是英国人,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名数学天才,考入了剑桥大学,跟很多同事一起研究数学。可惜等她嫁给了Mary的外公后,就跟着他到了美国,从此退隐江湖,相夫教子。

但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攻克世界最难数学猜想——千禧年问题的梦想。

黛安的出生和所展现出来的天赋,又让她的这个梦想重新燃烧起来,所以她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去确保黛安的数学之路,包括不让黛安上体育课、掐掉了黛安的钢琴兴趣、抹杀了她的初恋爱情等等。

在法庭上,伊芙琳直言:她对黛安的期待已经超过了普通母女的位置,而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着想。

这是一个非常理直气壮、又悲剧万分的理由。

明明是伊芙琳自己的梦想,却冠冕堂皇地跟“人类未来”扯上了关系。当然,这可能是伊芙琳自己的真实想法,可凭什么一定也要让女儿持有同样观点呢?

为了这个所谓的“梦想”,搭上了自己女儿的一生。值得吗?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不管怎样,对黛安是不公平的。

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可能是学霸(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9)

外婆伊芙琳

小结

走得太急太远,就会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无论是从弗兰克还是伊芙琳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有时候为了一个正确的目的,我们往往会走的很远很远,超过原本就应该停下脚步的界限,让正确变成了错误。

弗兰克急于让Mary成为一个“普通儿童”,伊芙琳则一心想让自己的家族解决数学猜想。他们都忽略掉了孩子(包括黛安,弗兰克和Mary)其实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爱好和观点的人,一个不应该任凭别人摆布的人。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应该停下脚步,放下“以爱为名”的牌子,想想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天才少女》这部电影所带给我们的终极思考是,教育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即是找到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的兴趣爱好。

所以,只要是不利于这个出发点的,无论你是持有什么理由,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要讲给我们听的话吧。


出于说明剧情需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