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1)

不一样的教育新闻,不一样的解读视角,深受家长和老师欢迎的教育咨询平台。加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撰文 制作:每日新报主笔记者 刘德胜

欢迎朋友圈各种姿势的分享

身边的好学校

新课改背景下,市级重点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持续打造“一轴两翼”特色课程体系。“一轴两翼”的课程架构源于“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的百年南开校训的核心思想,“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教育主线作为课程体系中为培养群体树立的榜样标准,通过研发“爱国爱群”为特征的博雅教育实验和“服务社会”为特征的智慧创新实验,形成“允公”和“允能”课程体系。其中“允公课程”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允能课程”即为精品化的校本课程,主要侧重学科拓展类课程。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2)

天文活动中心

具体实操过程中,引入“书院制”教学概念,全力打造“允公博雅”文学院与“允能智慧”理学院,通过规划生涯发展课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学生规划与主动发展奠定基础。在“允能课程”的系统建构中,学校以天文活动中心、物理化学生物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生命安全初验馆和STEAM创客空间为实践基地,努力提升学生课程体验和核心素养。

天文科技教育教学领域独具特色

天文活动中心设施齐备提供实践舞台

开设天文校本课程,天文社团定期开展如水星凌日、狮子座流星雨、火星大冲、金秋揽月等重大天象的观测活动,专职天文科技辅导员带领同学们参加“国际路边天文夜”活动,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天文通讯赛中多次获奖……近年来,南大附中在天文科技教育教学领域独具特色。与此同时,拥有天文台、天文展示和天文教学三个功能区域的天文活动中心,也是学校开展“允能教育”特色课程的重要基地。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3)

天文活动中心

天文台位于劳技楼,是提供天文观测的场地。天文展示和天文教学区域在天文教室内部,主要用于天文教学、互动演示、学生活动以及向兄弟学校和社会开放供其参观、探究、学习。天文实验室拥有中国古天文仪器模型、天文望远镜成像光路演示仪、活动星图仪、全天星座图、直径4米天象仪、大小共6台天文望远镜以及20块活动天文展板,满足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动手实践。

打造物理化学生物创新实验室

实现“一轴两翼”特色课程有效实施

实验室是师生学习、实践、探究和创新的重要场所。新课改背景下,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将实验室的系统升级当做系统工程来抓。通过引入与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建设、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提升“一轴两翼”特色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围绕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时俱进地为学生提供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适合走班制教学的、创新型探索活动的功能教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4)

物理创新实验室

物理创新实验室拥有高中物理创新型(成套)组合仪器25套。通过各种仪器的组合搭配使用,完成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类物理实验275项。实验室还拥有力学、热学、光学、电学传感器19个门类,每个种类14套,满足传感器的小组化教学和使用。通过各种传感器替代传统的仪表,将实验数据采集之后交由计算机分析处理,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展示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得出物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开设了“趣味物理实验”、“电学小制作”、“科技比赛”等特色课程,让现有的课程内容变得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样,充分激发出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组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科技发明共获国际金奖3项,全国金奖16项,市级奖励百余项,有两位学生获天津市市长奖。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5)

化学创新实验室

化学创新实验室引进了先进手持技术设备,实现了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国际接轨,一些在传统实验室无法实施的实验也可顺利进行,一些难于理解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借助于手持技术的实验变得容易认知。同时,学校化学教师自主研发校本研修《手持技术与传感器使用》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除了完成必需的化学实验学习外,也为今后从事化学研究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6)

生物创新实验室

生物创新实验室拥有显微观察实验室、生物操作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实验室等三种类型,满足从基础实验到高科技实验的不同需求。其中在全市率先更新的数码显微镜,具有网络互动功能,并辅以影音、网络、智能设备投屏等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实验吊装系统的引入、实验桌新式布局的设置,也进一步利于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此外,生物技术实验室配备有PCR仪、电泳仪、冷冻离心机、倒置显微镜、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无菌操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等先进设备。既能配合新教材的实验要求,又能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兴趣培养等多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开设全市首个人工智能中学课程

人工智能实验室、STEAM创客空间即将投入使用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积淀,今年年初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课表中正式出现《人工智能综合实践课》,成为本市第一所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中学。在将《人工智能课综合实践课》打造成又一个品牌课程的同时,学校还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教学体系、教学工具以及教师培训等维度,并在初中全年级陆续开展的基础上,适时引入高中阶段。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7)

人工智能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开学后的新学期,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将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拥有7名类人型教育机器人、12台步态机器人、可编程机械壁、物联网实景屋、Python编程工具箱等设施,为学子们提供了“能互动,可动手”的实训环境,从“智能、机器、人”三个教学维度开展机器视觉、深度语义、运动行为系统,AI行为决策知识图谱、AI情绪情感、机器硬件基础、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管理、动作编程、机器人个性化设计等42个方面的实训实操,通过有效实践学生们将掌握趣味性基础编程、IOT智能传感、物联网场景应用、仿生运动控制等多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8)

早在2017年,生物教师满军就开始在高中二年级开设的生命科学与工程整合的STEAM课程,把美国的STEAM教育理论应用于中国高中教学实践,开创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跨学科选修课程。与此同时,装修一新的STEAM创客空间也即将在新学期投入使用。

生命安全初验馆开创南开区先河

提升安全意识 启迪生命教育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9)

生命安全初验馆

2016年,南开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南大附中生命安全初验馆正式启用,开创了南开区的先河。该馆分为红十字文化宣传区、自然灾害知识区、家庭安全知识区、地震体验知识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区、急救知识培训区、挑战测试区七个区域,包括安全知识问答、虚拟灭火、消防安全通道、逃生绳逃生、模拟报警、道路行进、各种标识提示等,集体验、自主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通过互动,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通过操作体验,了解并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增强自救互救能力;通过系统知识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争取“救命的黄金4分钟”,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10)

本文刊登于《每日新报》2019年6月30日12版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11)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12)

天津家长互助团

新教育微信平台万名家长互动新阵地!

资讯更及时、资源更丰富、活动更好玩!

邀你一起活捉小编、有问必答、红包开抢!

创新实验学校拓展学生成才之路(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创新驱动)(13)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限时开放 等你归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