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人们在工作的时候都会给自己交各种保险,除了防止意外和风险发生之外,就是为了日后养老做打算,虽然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养儿防老的说法,但是没有哪个父母真的会完全依靠儿女,尽量给自己攒点养老金,或者是领退休金,那样的话也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了。
在现代人们确实是有这样的保障,可是在古代人们却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官员在退休或者是主动辞官回乡之后无疑是失去了经济来源,那这些官员在辞官回乡之后他们依靠什么生活呢?孰不知古代有一特质被我们疏忽了,那这个特质是什么呢?
辞官回乡仍有存款和退休金
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经常有一些官员会主动离职,可能是因为年老体弱,实在是无法继续辅佐帝王,能力大不如前,这个时候就没必要继续坚持为官,该退休就退休了,也有可能是不喜官场,不愿意参与到政治争斗之中。
就比如唐朝时期的诗仙李白,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果断辞官去浪迹天涯,当然,也有可能是功高盖主,自身的存在让皇帝忌惮,或者是存在危及政治统治的因素,这个时候主动退出是最好的,要不然早晚被清算。
那这些官员在辞官回乡该怎么生活呢?其实在个别朝代,或者是对于一些个别官员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首先他们可能在为官期间积攒了很大一笔财富,足够他们养老,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商范蠡,那可是富可敌国,他主动辞官根本不需要担心日后生计问题,还有大贪官和珅,其家产相当于当时的八亿,这可是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要是不被抄家,他子孙几辈子都花不完。
除此之外,也有朝代会给官员发退休金,例如清朝时期朝廷会给退休或是辞官的官员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退休金等等,官阶稍微高一点的也有五十两白银,以此向上递增,不同职位,不同地位,退休金自然不同,别看这五十两感觉不是很多,但是从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这可是相当于一万多块钱,而且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也就几十两白银而已,所以这些退休金绝对是够低级官员养老的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拿到足够的养老金,也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有,很多基层官员是没有这种福利,往往是四五品官员以上才有,所以对于其他的官员来说他们可能就没有这方面的特权和待遇了,那他们又该如何生存呢?这就不得不提及古人的生存方式。
传统的男耕女织时代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农业大国,除了地大物博的因素之外,再就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是我国几千年来封建王朝一直秉持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依靠土地种植庄稼,也以此为生活来源。
而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就提出了“重农抑商”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束缚人们思想,让底层的百姓老老实实的种地,为国家发展提供足够的粮食,与此同时,最初开阡陌,实现井田制的时候,官府就已经开始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并且将好的土地分配给各家各户。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国家的税收,扩大生产,也是为了更好的安抚百姓,让他们有所依托,可以自给自足,就算官府不给予保障他们也同样可以生存下去,避免因此引发动乱。
所以说古代官员辞官回乡也好,还是隐居山林也罢,他们始终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大不了在官府管控不到的地方自己开垦一片土地也同样可以继续维持生计,如此一来过着田园生活,远离世俗喧嚣,就算生活清苦,也不失一种悠然自得的生存方式。
土地私有制存在,依靠地产生活
正是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影响下,无论是官府分配的土地还是自己开垦的,只要通过官方认可,那土地就可以占为己有,这也就是古代封建王朝时期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地方——土地私有制,而且这是合法合规的,只要你有钱,你可以去购买别人的地产,尽管在一些个别时期,官府不太愿意让一些地主豪绅大肆的圈地,但是这种现象仍无法避免。
要知道在古人眼中,土地就命根子,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土地那就代表着没有了经济来源,一家人只能和西北风,可要是有了土地就可以租借给农民获得租金和报酬。
一般情况下,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通常都是四六分或者是三七分,而拥有土地的一方肯定是那大头的,毕竟封建等级剥削一直存在,无法改变,也可以自己雇人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或者是其他的农产品,这些庄稼的收成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而退休或者是辞官回乡的官员,在这之前肯定会做好打算,提早购买一大片土地,用于日后的生存,当然,他们肯定也会积累一定的财富,利用手中的资源和人脉去占据更多的土地,对此朝廷是没有办法横加干预的,按照传统的规定来看,这是合理合法所得,所以说不用担心这些辞官的官员在日后没有生存下去的资金,他们依靠土地依旧可以过的风生水起。
结语
而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古代的阶级分化和财富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士农工商等级严明,底层的百姓过着贫困的生活,甚至连基本的土地都没有,只能被迫给地主打工,或是背井离乡,忍受严重的剥削,而上层贵族阶层却可以聚敛财富,过着滋润的生活,坐拥足够的财富,普通百姓要想改变命运谈何容易,其中的辛苦与生活的艰难又有几人能体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