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无疑是中华文化浩繁星空中最闪亮的星星之一。她从未远离我们,就在我们仰望的文化夜空中,不断沁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家园。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一直照到今。在吸吮历史文化的营养中,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便是一例,把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推上了热搜。

李清照如梦令全诗赏析(听歌说诗词如梦令)(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一首惜花、伤春、伤逝的词,创作手法上跌宕起伏、对比鲜明、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充分发挥长短句的节奏优势,运用知否知否叠词增强语气,运用借代修辞创作“绿肥红瘦”一词,成为经典。

在电视剧的主题歌中,创作人对《如梦令》进行了一番包装和铺垫,前阙内容是:

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

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李清照原创《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为主题歌的后阙,自然是全歌的高潮。如果把主题歌中今人创作的前阙与古人(李清照)创作的后阙(《如梦令》)两个部分进行对照,难免产生“觉昨是而今非”的厚古薄今之叹,不知道是今天的人们变肤浅轻薄了,还是堆砌词藻繁缛矫作装深沉了,总之没有了经典原创的那股淳朴真趣。后人难道只是古人的点缀和注释吗?说好的后浪呢?相信来者犹可追吧!

李清照如梦令全诗赏析(听歌说诗词如梦令)(2)

关于李清照,千百年来评价如潮,也有泼脏水的杂音。李清照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一是岁月变迁的维度,年少时与年迈时的风格区别;二是时代变迁的维度,经事前与阅世后的风格区别;三是事件变故的维度,顺境中和逆境中的风格区别。

李清照如梦令全诗赏析(听歌说诗词如梦令)(3)

同是《如梦令》,早期的《常记溪亭日暮》就单纯轻快,稍晚的《昨夜雨疏风骤》就沧桑持重,晚年的作品更是辛辣坚韧。随着家国时世的变故,李清照的作品都以不同的心境语言进行了忠实的记录。玉不琢不成器。父亲李格非的失势,丈夫赵明诚的早逝,南宋朝廷的苟安等等,都锤炼了一个伟大词人的品性,使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格局阔开,词风深沉。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何意绕指柔,化为百炼刚。重大事件变故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面对凄凄惨惨切切的凄风冷雨,没有留给后人一个柔弱的背影。李清照在丈夫去世后没有放弃对于幸福家庭生活的追求,再婚嫁人;在再婚被骗后毫不屈服地逃离魔掌,勇毅地打了一场轰动一时震撼历史的离婚官司,捍卫了不容玷污的名节。

面对丈夫赵明诚弃城脱逃的情景,李清照写下了光照千古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骨子里透出的铿锵正气,才是李清照最深刻的人生写照。

那么,“风雨着不透”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歌显然未得易安居士之风骨。新时代的软骨病该治治了。还好,《大秦赋》让我们隐隐看到了铮铮铁骨......

李清照如梦令全诗赏析(听歌说诗词如梦令)(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