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神农氏。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发明陶器,作为百姓的饮食用具;发明纺织技术,使赤身裸体的人穿上了衣服。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1)

北和村,原名北禾村,相传因位于炎帝尝百谷得嘉禾之地—羊头山之北得名。炎帝庙四周田园广阔,农舍毗邻。该庙创建年代不详。相传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2)

北和炎帝庙在山西省长治县城2.5千米的北呈乡北和村西隅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3)

据庙内现存碑碣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清道光十五年(1835)、道光二十六年(1846)又募化维修。庙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原有戏台三间,单檐歇山顶。钟鼓二楼位居戏台两侧,广深一间,上下两层,单檐十字歇山顶。戏台与钟鼓楼之间辟山门两座,供出入通行。北为献亭,四柱三间,方形石柱,卷棚顶。1936年被大风刮倒。现除正殿、西耳殿保存完整外,其余殿宇不复存在。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4)

正殿,亦称五谷神殿,广深三间,六架椽屋,硬山顶形制。殿身较短,斗栱为柱高的三分之一。柱头斗栱五铺作出双昂,并出45度斜昂。昂形呈琴面式,斗栱肥硕,用材粗壮。殿内使用减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征显著。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5)

檐下悬挂着清顺治年间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块,黑底金字。黑底金字,闪闪发光。殿内神台上原塑有炎帝真君神像及侍女像,早已毁坏。正殿两侧为东西耳殿各三间,为清末重修之物。东西配殿各三间,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6)

北和炎帝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7)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8)

炎帝神农庙一览图(华夏古迹文华物章)(9)

更多文章点击链接跳转或翻阅往期文章:

华夏人事东西文明:迁安轩辕阁黄帝庙轩辕台 华夏古迹文华物章:鳌头山「古浊鹿:易涞水涿州房山涿鹿」黄帝城 华夏古迹文化物章:黄帝城三祖庙中华三祖文化旅游区 华夏人物东西文明:帝王传:雄霸威武秦始皇 山脉峰岭丘岗塬台:九嶷山下舜帝庙 华夏.人.事.东西.文明:高洛音乐会「黄帝文化」 华夏古迹文华物章:运城关帝庙寻古 华夏古迹文华物章:北京轩辕庙黄帝陵 华夏都市城镇:安次区/武清区「黄帝安墟」 华夏人事东西文明:黄帝乐师乐祖伶伦 华夏人事东西文明:涞水鳌头山黄帝城(民间)祭祀轩辕黄帝典礼

#春日生活打卡季##云游神州##庙祠堂陵宫观寺院庵茅棚##山西##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