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小白船》支配的恐惧感不久,刚刚完结的悬疑剧《非常目击》又把大家耳熟能详的“长亭外,古道边”这首《送别》用进了一起未成年人谋杀案中。

稍作梳理不免让人汗毛直立,许多童谣都被用作悬疑、恐怖类影视剧或文学作品的插曲、主题曲——

日本拍摄过系列影视剧《恐怖童谣》,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了一部北欧电影《诡异童谣》。推理动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之狱门塾杀人事件》曾引用《谁杀死了知更鸟》,这首童谣曾被多部悬疑作品使用。就连《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也以一首童谣《丸竹夷》作为解密关键,甚至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中,也推出过一集《恐怖童谣》,吓坏了不少观众。

细思极恐完美谋杀案(未成年人谋杀案现场响起送别)(1)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以一首童谣贯穿始终

在文学作品领域,以童谣引出悬疑故事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捕鼠器》、横沟正史的《恶魔的彩球歌》、东野圭吾的《白马山庄杀人事件》等,童谣都是重要线索。

明明代表着天真可爱的童谣,为啥备受悬疑、恐怖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青睐?

“童谣”与“原生家庭”主题十分吻合

“编写悬疑类剧本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寻找一件关键‘道具’,成为整个剧本的线索。”在编剧阿乙看来,目前非常流行的“成长伤痛”型悬疑题材影视剧,选择“童谣”作为这样的“道具”并不奇怪。

“如今悬疑、恐怖类题材,往往喜欢溯源主人公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遭遇以增强作品深度,‘原生家庭’是现在国内网络很红的话题,在国外也早已被接受。”阿乙分析,近期播出的悬疑题材影视剧《隐秘的角落》《非常目击》《摩天大楼》和《在劫难逃》,全部涉及这一主题,其中《隐秘的角落》和《非常目击》不约而同选择童谣作为贯穿全剧的插曲。“具象化一件从小到大影响主人公的‘道具’,童谣是不错的选择。这些童谣既是主人公的心理写照,也为全剧的走向点了题。比如《隐秘的角落》里,孩子渴望的是带他们前往幸福的‘小白船’,而《非常目击》则是被一起案件改变命运的人,选择如何‘送别’自己的过去。”

细思极恐完美谋杀案(未成年人谋杀案现场响起送别)(2)

《非常目击》里的人物都在“送别”自己的过去

相比其他具体的物品,选择童谣作为“道具”,更能引起观众广泛共鸣。“这些影视剧、文学作品选择的童谣,往往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相比其他私人性更强的物品,比如《在劫难逃》中的‘玫瑰千纸鹤’,童谣的代入感无疑更强。”

反差营造“碎裂感”、极简旋律引发“恐惧感”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的这句话,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正是对童谣被用于悬疑、恐怖类题材作品的重要注解。

“童谣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童年的美好,让这样的美好‘变质’带来的悲剧感是十分强烈的。”市民陆维在看《隐秘的角落》时,时常哼起小时候合唱团的必唱曲目《小白船》:“用这首歌里看似欢快、充满希望的氛围来对比照片中孩子的命运,巨大的反差让人心疼。”

细思极恐完美谋杀案(未成年人谋杀案现场响起送别)(3)

《小白船》的童声反差凸显悲剧感

童谣旋律大多简单、朗朗上口,但在音乐专业人士眼中,正是因为旋律简单,如果用单一乐器或声调重新演绎,并将原本欢快的节奏放缓,这样的乐曲往往容易呈现一种令人不安的感受。从事音乐教育的叶澜举例:“很多惊悚题材的电影中,会出现童谣、发条玩具、八音盒等道具,发出的单调声音是悬疑、恐怖故事的常见配乐。”

在一些观众看来,童谣本身也代表着“逝去”,“逝去”的时光中往往可以隐藏许多秘密。阿乙说:“泛黄的旧照片、一段老歌或伴随成长童谣,都很容易营造这样的惊悚氛围。”热衷上世纪香港电影的市民陈磊发现,80、90年代的香港灵异电影,喜欢在惊悚恐怖画面配上儿童笑声或童谣,粤语童谣《月光光照地堂》曾出现在不少香港电影中,曾是他的“童年阴影”。

以童谣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品“细思极恐”

不少观众还表示,很多童谣、童话,成年之后再去看,简直“不忍直视”,即使不附加这些童谣、童话创作的背景,其内容本身就充满恐怖感。

“比如《两只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我小时候只是觉得奇怪,现在回头想想不是虐待动物吗?还有《十只兔子》《妹妹背着洋娃娃》等,都让现在的我不寒而栗。很多童话里更是充满了谋杀、虐待这样的内容。”市民周薇回忆自己小时候曾接触过的一些童谣和童话,小时候的美好感几乎消散全无。“就算不去看网上那些所谓的‘暗黑版’‘成人版’,这些童谣、童话本身也很吓人。”周薇最近在给女儿讲童话故事,讲到灰姑娘姐姐“削足适履”,白雪公主的继母穿上烙红的铁鞋跳舞直到死去,“其实都很残忍,可小时候好像浑然不觉,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

细思极恐完美谋杀案(未成年人谋杀案现场响起送别)(4)

电影《故事的故事》将类“童话”具象化后,很多画面令人不适

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童谣会记录下当时特殊的历史文化,其中不乏现在的人们看来荒诞怪异乃至暴力血腥的内容。此外,一些童谣、童话本身也是通过恐吓孩子达到“听话”的目的,因此自然会有恐怖情节。不过他们也认为家长无需特别担心:“童谣、童话会随社会变化而在细节上进行改编。至于成为悬疑、恐怖元素,那是给成年人看的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隐秘的角落》剧照

来源:作者:简工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