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从古至今的集大成者们无不是有数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这一道理上升到国家层面亦是如此,比如日本,其在近代的崛起其实早在他们独特的民族性和国民性已经昭然若揭,日本这个国家从一个小小的“弹丸岛国”发展到如今的模样,撇开我们的民族仇恨不谈,他们的许多东西还是值得去学习的。

过去的圣人都是迟来的,鬓角不惧侵霜,中国有句古话叫“大器晚成”。2002年,日本43岁学渣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大器晚成”这个词语最好的例子,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田中耕一18岁时就进入日本的东北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专业。在本科学习期间,田中耕一的成绩也是本本分分、平平庸庸,甚至因为德语必修课的失败而被留级。在勉强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后,田中对生活还是充满了期待,选择了索尼这样的高端公司去申请相关职位,但现实对他打击很大,在首轮面试中就落选了。

田中耕一最新的成果(43岁学渣逆袭成诺奖得主)(1)

▲田中耕一近照

01

尽管有挫折,生活还是要继续。最终,田中耕一选择在一家小型仪器制造公司做了一名研究员。虽然职位平凡,薪水也不高,但田中耕一仍然认真对待。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研究中,并接连拒绝了几次升职的机会,他甚至为了节省时间剃光了头发,因为怪异的行为还被公司视为“怪人”。之后不久,田中耕一公司的老板决定研制一种测量生物大分子质量的新仪器,他看上了对工作痴迷的田中耕一,于是请他参与到新项目的一线研究。在压力之下,只有高中化学水平田中只能咬紧牙关。幸运的是,正是他的知识空白成就了他的研究成果。

田中耕一最新的成果(43岁学渣逆袭成诺奖得主)(2)

▲日本东北大学近照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激光测得的分子量可达1000个分子量的化合物,然而田中没有这种“常识”,于是仍然用激光射大分子化合物。一次意外田中不小心把甘油倒进了钴粉末里,他认为试剂昂贵,不应该浪费,所以他把混合物继续用作测试,却意外发现他已经分离的化合物分子量超过1000个。田中耕一沿着这一思路开发了新的仪器,同时申请专利,该项目为公司创造了1亿元人民币的利润,为此,公司还专门为田中耕一提供了1.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0元)的奖励。而田中耕一研究出来的这种方法被称为“软激光灭活”,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化学的发展,但田中耕一对这一发现并没有太在意。

田中耕一最新的成果(43岁学渣逆袭成诺奖得主)(3)

▲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夫人合照

02

之后,他在一次技术会议上简要地叙述了这个方法,然后被一位化学教授说服,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随后便再也没有关于田中耕一的消息了,他并不活跃在学术界。直到2002年,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公布出来,田中耕一才在此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但对于这个平时并不活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整个日本都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并不存在于学者数据库中,也从未听说过他的事迹,于是媒体开始疯狂地搜寻田中耕一。几番寻找之下,日本媒体终于从互联网上获得了田中耕一的确切信息:他是一家小型仪器公司的小研究员。之后一段时间内,田中耕一公司的手机都被媒体轰炸,所有媒体都想采访这个获得诺贝尔奖,平平无奇的小研究员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最新的成果(43岁学渣逆袭成诺奖得主)(4)

▲田中耕一接受采访近照

直到主要媒体开始把他挡在公司门口,他才意识到十多年前的论文真的获奖了,面对媒体对这项研究的询问,他坦然地承认他的化学能力有限,他添加了错误的试剂,这个成就只是意外获得。随着采访的进行,田中耕一和他公司的人却开始有困扰了,以后他们该如何称呼田中耕一,称呼其为田中先生吗?在日本只有从事某个特定领域的受人尊敬的职业才会称之为先生,但田中耕一既不是学术界的学者,年龄也才40出头,不如日本一般年迈的科学家,资历深厚。一夜成名的田中耕一被名利所困扰,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赢得诺贝尔奖,于是还不断地问自己,是比那些把一生都奉献给科学研究的人更有优势吗?

田中耕一最新的成果(43岁学渣逆袭成诺奖得主)(5)

▲田中耕一近照

他没有一直沉溺于自我怀疑当中,而是决定改变自己,他平凡的生活有了目标,那就是变成一个值得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就像那些献身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一样,于是田中耕消失了16年。这16年里他致力于“血液检测敏感性”的研究,这项研究将极大地促进血液检测疾病的应用。在耗了16年的生命之后,田中耕一终于在提前30年检测血液中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前兆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发表了一篇论文。如今的田中耕一笔直地站在镜头前,笑容灿烂,当他提到他的研究时,他的眼睛闪闪发光,因为他花了16年的时间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值得诺贝尔奖的学者。

结语

名利或许是一夜之间,但田中耕一并没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当之无愧地接受赞扬,而是从内心去反思自己是不是契合,并努力提高自己以获得内心的平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自己,如果你选择和自己妥协,那一生的遗憾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如果你选择超越自己,打败自己,那么生活将永远向上,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死水,沉沦于平凡。

参考资料:

《最年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