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过年回家最想吃的美味
秦玉龙/文
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不同地域文化、饮食习惯各异。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尤其是西北人天生爱吃面,这是
也许正是缘于此,笔者的家乡,地处西北的甘肃平凉城里,无论星级饭店、苍蝇馆子、街头小吃摊,面食都是处于当仁不让的“霸主”地位。而要说起具有当地特色的面食来,那可谓花样繁多,不胜枚举。不仅各种杂粮可以做面,各种菜肴可以入面,而且制作方法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如曹庄浪的臊子面、干拌面、酸汤面、疙瘩面、汆汆面、旦旦面;恰灵台的手擀面、臊子面;我哩泾川的长面、花花面。还有回族的拉条子、炒面、烩面、生汆面、牛肉面、羊肉面片。汉族的饸饹面、刀削面、揪片子、浆水面、卤面等等。
说起北方人爱吃面食的缘由,知名民俗学者茹坚认为,北方人爱吃面,是和地理环境以及农作物种类分不开的。北方(包括西北)作为小麦适生区,其主打农作物就是小麦面粉,我们当然吃的都是面食了。而南方盛产水稻,主食当然是大米了。一位北方作家曾经这样描写:纵然面前摆满人间珍馐美味,我依然只好这一口——一碗母亲做的手擀面!其实,北方人爱吃面,除了从小就吃惯了面食之外,关键一点是便宜。虽然现在一碗牛肉面卖到了6块钱,一碗炒面卖到了13块钱,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面食还是相对便宜又实惠的。
然而,在这众多的面食中,北方人尤其是西北人,对长面可谓是百吃不厌。尽管如今生活水准提高了,饭桌子上的盘盘碗碗比过去多了,但在农村,手擀长面依旧是待客的不二选择。擀长面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过去,在平凉乡间,谁家过事待客,都要请村里的巧手媳妇来帮忙。村里的长辈认为,没有力气的女人擀不了,有力气不使力气娇贵的女人也擀不了。有力气无智慧的女人擀不了,有力气有智慧无品行的女人也擀不了,力气、智慧、品行三者皆有而无爱心没有爱情的女人也擀不了。你看,一个擀面人,就被赋予了这么多的人文内涵,可以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这也恰恰反映了“面食文化”对于当地民俗、地域文化的影响力。
西北人吃干面、炒面时还讲究喝面汤,自古就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原食”,指的是面食,而“原汤”是指煮这些面食的水。笔者一直以为这是老人们随口一说,没有科学依据。最近,当我请教了一位营养专家后则得知,“原汤化原食”这种说法,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化”有“消化”的意思。煮面时,其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当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淀粉颗粒会分解成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汤中还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掉,也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汤可以帮助减少积食。也就是说,喝面汤可以治“烂嘴”,不信你试试看。
北方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其饮食文化、面食制作方式、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陕西的biangbiang面,甘肃的牛肉面,新疆的拉条子等等。只要你来到北方,生活在北方,吃在北方,你就不得不跟着北方人的“嘴”走。同样,北方人的“大嘴”也很包容,南方人到了北方生活,你在依然可以吃到四川的麻辣烫,云南的过桥米线,广东的甜食,还有正宗的兰州牛肉面。
言归正传,说一千道一万,北方人还是最爱吃面。酒席上,山珍海味再好吃,没有一碗酸汤面收尾,感觉还是没吃饱。出差、旅游十天半月,一进平凉城,就直奔饭馆子,来一碗节节或片片炒面,就着两轱辘子大蒜,吃它一个风卷残云,嘴上流油,额头冒汗,那叫一个舒坦……这种惬意感觉,就如著名画家蒋志鑫所说:出门在外,没有面吃的日子,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平凉依山傍水,是个小杂粮王国,其面食文化源远流长,用杂粮、小杂粮制作的面食以其无与伦比的食疗价值更是独具特色。现代营养学说明,食品多样性更有益于强身健体的需要,杂粮为食品多样化提供了内容。如果您好奇,嘴馋,想品尝一下面食,欢迎来平凉做客,笔者请您吃“百面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