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株机新车在哪里(中车株机由)(1)

正在进行试运营的“追风者”。(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谭清云 摄)

【编者按】

指出,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得有内容,得有标志性技术。

从国家层面来看,在某些重要领域,标志性技术应是能发出“比肩国际”、“世界领先”等中国最强音的科学技术。

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株洲曾创造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00多个第一。

放眼当下,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株洲制造”崛起,株洲正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

在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一下,株洲有多少“站在世界前沿的株洲技术(产品)”。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 记者 夏柯 通讯员 刘天胜

什么是“新国货”?世界领先的先进技术、足够优秀的产品设计、经久耐用的质量、不输洋货的使用体验。

用上述尺子衡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有足够的底气。

80年的积淀,由“追随者”、“同行者”到“领跑者”,中车株机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多项纪录:

先后研制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和快速客运、客货两用、重载货运等各型干线电力机车51种;

引领中国电力机车由普载向重载、由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转变;

城轨车辆领域拥有达到欧洲标准的高档全系列城轨车辆研发制造平台,共为国内外16个城市提供城轨车辆近7000辆;

“蓝箭”、“中原之星”、“中华之星”等电力牵引型动车组,成功走出国门;

自主研发出超级电容,全球首创以超级电容为驱动单元的现代有轨无轨电车;

2016年5月6日,研制的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试运营……

中车株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被誉为 “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代表着轮轨上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面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铁路第一速——“中华之星”

2000年9月,我国首台高速交流传动DAJ1型电动车组动力头车在公司首次亮相,该机车后被命名为“蓝箭”,设计最高时速305公里。当时,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王淀佐评价:“‘蓝箭’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追赶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又一道里程碑。”

而后,中车株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奥星”、“中原之星”、“中华之星”等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相继问世。值得提及的是,2002年“中华之星”在试验时,曾创造了每小时321.5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

超级电容

2015年10月9日,中车株机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功率石墨烯超级电容问世,其功率提升了3倍,电能运用效率更高,可运用时间更长。经院士专家组评审认定,其代表了目前世界超级电容单体技术的最高水平。

3伏/12000法拉超级电容适用于有轨电车,在30秒内即可充满电,单次充电行驶里程可达6公里,具有零排放特点,比有网电车节能30%以上。

2.8伏/30000法拉超级电容适用于无轨电车,单次充电行驶里程可从目前的4至6公里提高到8至10公里,车辆只需在首尾站点充电,充电时间在1分钟内。

3万吨重载之王

大秦线可谓是世界重载铁路的奇迹,中车株机自主研制的铁路“大力神”和谐1型电力机车在此担当运输重任。8轴9600千瓦,具备单机牵引万吨重载列车的能力,被称为“重载之王”。

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也是我国铁路重载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被誉为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高颜值的深圳地铁11号线列车

2016年3月10日,号称史上颜值最高的“深圳地铁11号线”亮相。令株洲人自豪的是,运行在这条线路上的同样高颜值的列车,正是中车株机“大国工匠”们的精心之作。

普通地铁线路最高时速为80公里,但地铁11号线列车时速可达120公里,是国内时速最快的超大编组地铁列车。

“前脸”饱满挺拔,色彩素雅洁净;车厢内,天花板别具匠心,LED灯光营造出蓝天白云的效果,被赞“颜值高”。

世界最长中低速磁浮运营线——“追风者”

2016年5月6日,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试运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使用的磁浮列车由中车株机与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自主研发生产。

从磁浮高铁站发车,途径磁浮榔梨站,止于磁浮机场站,这列被命名为“追风者”的磁浮列车,离地8毫米,如子弹般“贴地飞行”。全程18.55公里,“首秀”用时18分钟。

长沙磁浮快线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6日开通试运行,设计最高时速100公里,每列车采用3节编组,最大载客量为36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