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敏感期与关键期

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什么教育要适龄?如何判断培训机构的好坏?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同卵双胞胎,在哥哥48周时训练他爬楼梯,此时哥哥刚学会站立不久,能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他15分钟,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最终哥哥在艰苦训练6周后,终于学会了独立爬楼梯。

双胞胎中的弟弟到52周才开始训练,此时他基本走路姿势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也更有力量。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弟弟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爬楼梯了。

格赛尔后面反复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时候学习爬楼梯最佳。此后他又做了其他领域的实验,包括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等,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任何教育内容都有“最佳教育期”


实验说明了什么?

格赛尔“最佳教育期”的说法直接影响了“关键期”概念的提出(与蒙台梭利的敏感期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现在大行其道的关于“适龄性教育”的划分多来源于此。

对孩子的心理学实验(改变你的教育观念14个心理学实验)(1)

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曲线图

广为流传的“狼孩”的例子也佐证了这一点,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大的叫卡马拉,约8/9岁,小的叫阿玛拉,约5/6岁。两年后阿玛拉死去,卡马拉在人类世界活到了17岁,但是去世前仍只会说简单的单词。

而相反的,二战时期,有一个日本士兵躲到了森林里,十几年以后才出来,但是经过简短的一段适应期,语言能力就恢复到从前。

这正说明了,语言能力的学习也有其关键期,在关键期到来前着急教育是拔苗助长,但错过了关键期也同样事倍功半。

其他能力的发展亦如此,所以,如同我们在《都说了解是教育的前提,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什么》这一文章中强调的,教育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父母要做的事情是,提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然后创造环境放手让孩子探索。

好的培训课程也一定是适龄性的。

对孩子的心理学实验(改变你的教育观念14个心理学实验)(2)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