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梦 依 稀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

成都市在20世纪50年代之初,成都刚刚解放不久,政府兴办了第一所幼儿园——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新中国成立前的成都有教会在成都办的孤儿院,如青龙街的“福音堂”(三医院对面基督教堂)收救孤儿,现成为第五幼儿园。

但当时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幼儿园。

所以政府兴办的成都市第一幼儿园是真正现代的最好的正规幼儿园。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2)

黄瓦街20号 ● 1952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3)

绵竹火柴

我在多年往返成都,绵竹的时光中收集保留下一些绵竹火花作纪念,可能现在绵竹也见不到了。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4)

上世纪50年代的绵竹地方合营益民火柴厂的大凤火柴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5)

朴实无华的文字带来亲切自然的旧绵竹画卷

深远而悠久的回味,令人感慨涕零。好久方便再去一次找找当年的感觉?

水煤气汽车,吹拿波头的吹风炉,手拉竹笆风扇,这么稀奇,我们都未见闻。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6)

那个时代的照片太珍贵了,作者心灵手巧。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7)

曹锋 王立在粤川公司设计室

我初到广州时,广州的技术人员并不把四川来的看在眼里。特别是比较有技术的人就想看看四川来人本事如何。

当时广州电视塔的消防系统中采用的是进口报警控制器“阿波罗”感烟报警系统。

而报警控制器主机发生了故障,当时又无技术资料,又无线路图。而当时这主机就价值5万多人民币,没有人会修,也没有人敢修。我也是第一次见这种机器,但无可推脱。

我将主机拆开仔细查看线路,凭着几十年搞无线电的经验,查到了故障。

印刷板上的线被烧断了,这是施工人员接线错误造成的,我将印刷板的断线用跳线接上,换了烧坏的元件。交还广州的施工人员安上之后,故障完全解决。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8)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9)

知青生活 ● 芒果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0)

时光又过了20年。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天我在那时出的一本杂志《小说月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寻根儿”。

是一篇纪实性小说。说的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日本流浪儿,到了日本寻根。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1)

下图为上世纪60年代初的绵竹公私合营益民火柴厂的绵竹火柴,在”绵竹”二字上叠有”南轩故里 古井月波”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2)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而到阿里的路是我所行最难的路,你如走过这段路,其他的路就如履平地了。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4)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5)

粤川已成历史的记忆,珠江的一个浪花。粤川的人们有的得到锻炼,百炼成钢,有的春蚕丝尽,放尽光热。

有的消沉潦倒,有的事业辉煌。

有的狱中度过余生,有的寻得真知灼见。

有人学会了与贪官周旋,有人学会了与贪官勾结。有人学会了投机钻营,有人坚持了光明正大。那是一个大熔炉、一个大染缸,但你可以烈火涅槃,出淤泥而不染,微笑惯看群生。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6)

75年前的影像资料档案(50年代之初的奇闻趣事)(17)

以上内容均为节选!

摘自于作家“王立”的作品《别梦依稀》,已由电字书设计制作,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向全球读者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