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精选5则(围炉夜话依据事物之理)(1)

一、

如果你正确地去做一件事情了,即便运气不好,你所得到的结果都会大于零,但是当你没有努力去做,或者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去做的时候,它的结果只能是负数。

不管从人生的任何角度而言,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自己人生中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主要力量。

比如说你的生命能创造多高的价值,这除了来自于那些看不见的不能操控的因素之外,其他的则是与我们看待问题的态度,以及在这个问题中所参与的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为当你一旦做了的时候,即便这个事情没有按照既定规则的方向发展,哪怕绕了一些弯路,那么它也会在不同层面上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有很多因素是我们主观不能察觉的,但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对的,方式是正确的,这些不能察觉的主观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我们的助力条件。

在《围炉夜话》之中有一句话说:盛衰之机,虽关气运,而有心者必贵诸人谋;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兴盛或是衰败的关键,虽然有时候和命运有关,但是有心人一定更看重在人事上的谋划;形而上学的道理,固然是十分精细微妙的,但是讲求这种学问的人必然要让它能够实用。

围炉夜话精选5则(围炉夜话依据事物之理)(2)

《围炉夜话》之中所说的,“人事上的谋划”以及“将形而上的道理偏向于实用”,其实两者都在表达着同一种诉求,那就是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不管是面对人生还是对待知识的态度,如果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玄而又玄的事物上面,那么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有些事情虽然对人生能够起到作用,但是它是有限的,并且是需要条件的,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事物,也不能结合实际的生活条件,发挥它的正面力量,那么这些事物反而会成为生命的阻碍。

所以说,只有把那些飘在虚幻之中的事物拉到现实生活中,两者结合,也就是把形而上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思想,也就是形而下的智慧,才能够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创造一种更加伟大的生命意义。

正所谓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存在的作用就是为了更好地驾驭“器”,两者相辅相成,才有逐渐生长的生命力量,这样的生命是活泼的,而不是空洞和呆滞的。

生命有一个固定的定数,这个定数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气运,但是同时它也有一个变数,变数就是通过我们主观心念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围炉夜话精选5则(围炉夜话依据事物之理)(3)

二、

比如仔细体会就可以感受到,我们心念的每一个变化和存在、消失等等,都会对人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曾国藩的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国藩刚开始为人处事的时候锋芒毕露,虽然说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最后却成为遭人嫉妒的把柄,甚至容易因此受人暗算,咸丰皇帝甚至都不信任他。

到1857年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朝廷给了他三个月假。

曾国藩这个时候就上书试探咸丰皇帝,说自己回到家乡后,念及当今形势严峻,日夜惶恐不安。

皇帝自然也明白曾国藩的意图,但是他看到江西的军务已经有好转,所以就不想再授予实权给曾国藩,于是皇上就对曾国藩说:“江西军务渐有起色,即楚南亦就肃清,汝可暂守礼庐,仍应候旨。”

大概意思就是说:江西那边暂时没有什么问题,你就先在家呆着,等候圣旨吧。

曾国藩这个时候就忧心忡忡,甚至因为这件事情而导致失眠,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朋友送给他一些老庄之道的书,也相当于给曾国藩了一个暗示,让曾国藩意识到曾经所采取的处事态度存在问题。

曾国藩也是个悟性极高的人,他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之后,发现了自己曾经的过失,也就是锋芒毕露,伤人伤己的过错,于是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开始改善自己的错误。

从最初的锋芒毕露到后来的顺应无为,曾国藩的人生做了180度的大转变,当他开始转变之后,处世态度也日渐成熟和老练,所以在后面处理问题的时候也更加恰当和得体。

比如说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声望如日中天,曾国藩知道这样必然树大招风,容易招致猜忌和陷害,于是先行裁军,并且不要朝廷一分一文,自己把裁兵的费用安排妥当。

也正因曾国藩能够一改往日常态,以老庄之法修善其身,没有独享其名,做到功成身退,才以此为自己收获了更加良好的人生结果。

围炉夜话精选5则(围炉夜话依据事物之理)(4)

所以说,我们应该关注世间存在的规律,但是不应该执着于那些既定存在的规则之上,而是要在正确认知规则的基础上,行使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的主观力量恰当的与客观的规则条件等事物相结合,以此来为自己塑造一个更好的人生状态,这才是正确面对人生的态度。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