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 ),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号天池钓叟、雷轩、尧斋,年号“嘉靖”。关于这位仁兄,能当上皇帝都是机缘巧合,早期“大礼仪”事件不够他折腾,他的一生真是很有意思,篇幅有限,本文只讲述《大明王朝1566》一书中嘉靖帝的故事,他的其他经历暂且不提。


评价大明王朝里的嘉靖皇帝(大明王朝1566人物之嘉靖)(1)

明世宗朱厚熜

暗流汹涌——天象引政潮

已经腊月29了,自嘉靖三十九年入冬以来,京师未见一片雪花。百姓们哀声载道,民间传言:“大明自太祖高皇帝以来历经十帝,从未遭如此天谴!天怒着谁?”这就很有意思了,嘉靖这哥们是个极其要面子的人,民间都传成这样了,这家伙自然坐不住了,自己的面子不能调,于是开始祈雪,要知道他可是一心求仙的,这次他不光自己祈,还让钦天监(类似于现在的天气预报,明朝观天象的部门)的人一起帮他,于是政治风波的导火线——周云逸登场了。

周云逸是个敢刚皇帝的人,嘉靖问他为啥不下雪,他冲着嘉靖说:“宫内开支无度,官员贪污,国库没钱,这是上天在警告你呢”。前文已经提及,嘉靖爱面子,这可让他无比愤怒,不仅气得摔了自己的手里的玉杵还下令给周云逸廷杖,后果想必大家清楚了,他被打死了,但是周云逸的死并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嘉靖只好向天下认错,颁布了罪己诏,大意翻译过来为:都是我的错,对上天不够真诚,上天才不下雪,这是在警告我呢,都是我的错,以后半个月我将斋戒,希望上天能可怜苍生,下雪吧。

可是作为皇帝的手下,皇帝自己认错臣子岂能不做表示,太监头子吕芳,内阁首辅严嵩纷纷表态,不关皇帝的事情,都是我们的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管用,也没有科学技术能证实,反正就在臣子和皇帝抢着认错的情况下,还真下了雪,恰好嘉靖又在这时候喜得孙子,这祈雪事件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没完,嘉靖够作,不但要面子,还得要钱。

嘉靖四十年财政大会开幕,出席的主要嘉宾有,太监头子吕芳,本文主角嘉靖,内阁首辅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内阁二把手徐阶和内阁阁员张居正、高拱。严嵩父子自然一伙,徐高张一伙,吕芳代表的太监集团三足鼎立,财政大会和书中的主要矛盾就是这三个利益集团的争斗,严嵩父子是贪官没错,徐阶一伙想扳倒严嵩,而嘉靖呢,题目已经说了很会当皇帝,太监集团实际就是他的棋子,平衡那两帮人不至于让其中某一集团太过庞大。

评价大明王朝里的嘉靖皇帝(大明王朝1566人物之嘉靖)(2)

回到财政会议,上来就是审去年的账目,这个和现在公司年会没啥区别都是要总结过去工作的,徐阶一帮人的目的是要揭露严世蕃贪污,处处想让账目里不清不白的钱露出马脚,但是严嵩父子岂是等闲之辈,每一笔账都说的有理有据,最终呢徐阶一伙的目的是没有达成的。在总结过去工作之后呢,还要展望未来,嘉靖是个爱钱的皇帝,一为国库,二为修自己的道观,所以嘉靖也是要求搞钱出来的,众人将目光瞄准了富庶的江浙地区,要用丝织换取巨额财富,于是乎,故事发展从北京转移到了浙江,接下来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们都开始亮相了,轰轰烈烈的洗钱大战一触即发。

评价大明王朝里的嘉靖皇帝(大明王朝1566人物之嘉靖)(3)

轰轰烈烈——商道显绝招

据史料记载,明世宗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整个大明朝的经济收支却一直掌握在他手里,据说除了炼丹打坐以外,最让他关注的事情就是计算整个国家的财政收支,以致后世得出一个结论——大明朝的户部尚书,也就是当今的财政部长,实际就是嘉靖。为了搞钱,三方势力都将自己的人安插在了浙江地区,首先是严嵩集团的高翰文,郑泌昌(严世蕃的人),何茂才(严世蕃的人),胡宗宪(严嵩的人),其次是徐阶集团的谭纶,谭纶又举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海瑞,一个是王用汲,还有是太监集团的杨金水,最后是商人沈一石。这里还要说一下登场人物的职务,方便大家理解:

高翰文:杭州知府,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杭州市市长。

海瑞:淳安知县,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淳安县县长。

王用汲:建德知县,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建德县县长。

胡宗宪: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浙江省省长。

谭纶:台州知府,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台州市市长。

郑泌昌:浙江布政使,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浙江省财政厅厅长。

何茂才:浙江按察使,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浙江省政法委书记。

赵贞吉:应天巡抚,可理解为现在的南京市市长(后来代替胡宗宪一职)

第一回合,为了搞钱,朝廷推崇“改稻为桑”政策,目的是增加税收,但是老百姓不配合咋办,贪官们想了一个损招——放水淹地,开闸放水淹了百姓的地,没法种地,为了维持生计逼百姓为富商种桑织布,由此可见,老百姓才是自古以来受苦的。原杭州知府马宁远受郑,何二人指使为老百姓们带来了灾难。

第二回合,为继续推行“改稻为桑”政策,严世蕃派高翰文来担任杭州知府,高翰文主张“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其实严世蕃之所以派他前来,是权衡良久后的决策,浙江官场都是他的人,积习疲顽,表面上处处遵循上面的意思,其实做起来想自己远比想朝廷多,派高翰文来也是想敲打郑何二人别太过分。郑何二人自然没有想到严世蕃的目的,眼见高翰文来坏事,便勾结富商沈一石,沈一石打听到新来的高翰文爱音律,设计让杨金水的义女芸娘为高翰文献上一曲《广陵散》,美人计让高翰文上套,后以名声为威胁,让高翰文和芸娘远走他乡。

评价大明王朝里的嘉靖皇帝(大明王朝1566人物之嘉靖)(4)

第三回合,胡宗宪是个好人,一直游离在各个集团光明磊落,胡宗宪为赈灾和抗倭,先是找应天巡抚赵贞吉借粮,朝廷知道抗倭还要胡宗宪,不想他在这里面越陷越深,后调任赵贞吉代替他的职位,赵贞吉上任。海瑞知道官场弊病,要彻查郑何二人,上面为浙江这案子还设立了专案组,赵贞吉任组长,海瑞,王用汲为组员,这三个人就很有意思,赵贞吉是明白上面派他来的目的的,他的目的是这件事不能闹大,不能掉了皇帝的面子,海瑞是个刚正的人,他一心为官,要为百姓鸣冤,也就是海瑞的这个个性,让浙江的案子越来越精彩。

海瑞先是审问郑何两人,明白了背后是嘉靖在搞钱,杨金水代表的太监集团就是为了嘉靖,海瑞写了一份证词要送往朝廷,可是赵贞吉明白他这样干是要坏事的,于是和他拼速度改了又送了一份,如此,两份证词都到了嘉靖手里,这下好了,无论是严嵩,吕芳还是徐阶已经都无法挽救,嘉靖要动手了。郑何二人自然逃不过,自作聪明坏了大事,人头落地。沈一石明白,事到如今自己已无退路,自己了结了自己,并将这些年来自己与织造局的账目悉数上交。这里要提一嘴,太监这个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他们的眼力见可非常人能及,先是杨金水,浙江案里的重要人物,他装疯来为自己捡了条命,然后是吕芳,嘉靖让他去守墓,也可以看出嘉靖对他的好,这是让他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否则这案子继续下去吕芳就保不住了。

至此,相信大家能看出点什么东西了,这是一场嘉靖自导自演的一场洗钱大戏,目的是他自己要搞钱,底线是不能掉了他自己的面子,不能让天下人看出来是皇帝要钱。其实嘉靖帝是整场的幕后操手,他的大臣,太监,儿子,儿媳妇都是他的棋子(徐阶那伙人背后靠山就是嘉靖儿子裕王朱载垕),正因为他是幕后老大,真正他经手的事没几个,所以采用了以案件为契机,通过案子看嘉靖。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嘉靖帝是会当皇帝的。嘉靖在制衡党派,玩弄权力方面是把好手,他重用严嵩是因为严嵩能让他省心,会为他分忧,皇帝缺钱,严嵩就给皇帝搞钱,皇帝丢脸,严嵩就给皇帝找补,所以说嘉靖对他贪污啥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管理层要“用人不疑”,手下既然为你做事,就要给手下人办事空间,相信手下人能办成而不是处处过问,手下捞不到好处,自然没人给你干活。最后严嵩倒台也只能说是严世蕃不懂父亲的苦衷,太狂妄坏了大好前程。

嘉靖“爱”吕芳,在他眼中,吕芳是个体察君心的人,能为他干很多他不想干的事,说很多他不想说的话,太监这个工作确实很考验情商,情商低的人做不来这个工作,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嘉靖这种古怪的老头。

如果说嘉靖可以像他前期一样励精图治,而不是后期误入歧途,一心求得道寻长生,他会是一个好皇帝,有权谋,会用人,这样下去或许大明朝的未来又是另一番样子,历史将改写,当然历史不容假如,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史为鉴,不走古人的老路子,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大明王朝1566》这本书不愧为权谋之作,书中各方各势力明争暗斗,高手过招无不大呼过瘾,本文篇幅有限精彩程度自然比不上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书目,亲自体验一下置身官场的处事之道(文中情节人物皆以此书为准,如有与史实不符之处,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