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语典故都记录着历史沧桑和耐人寻味且寓意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其中也不乏具有传世和警世的文化含义。南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孕育出大量颇具特色的成语典故,作为一个南阳人,这些成语典故你了解吗?

【羊续悬鱼】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1)

成语,典出

《后汉书·羊续传》

据《后汉书·羊续传》,汉羊续为南阳太守时,有府丞送鱼给他,羊续拒收,推让再三,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待府丞走后他把鱼挂起来,府丞再送鱼时,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著柱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著,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明朝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后遂用"羊续悬鱼、悬鱼、羊续悬枯、挂府丞鱼"等表示居官清谦、不受贿赂。

【三顾茅庐】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2)

成语,典出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势力最小而无地盘、又无兵力的刘备听说隐居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亮很有才能,便恭恭敬敬地亲自去寻访。刘备前后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在茅庐中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使刘备大为叹服,再三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卧龙岗为刘备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打了许多胜仗,为蜀国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召父杜母】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3)

成语,典出

《后汉书》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杜诗〉

召父杜母,指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 。他们都曾为河南阳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南阳人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

【望梅止渴】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4)

成语,典出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此事发生自方城县博望镇西南6公里处,有一村,名梅林铺村。据传汉代这里有一大片梅林树,当年曹操率兵征宛,兵士口渴难当,曹操急中生智,在马上扬鞭一指,前面有梅林,可到那里摘梅子吃。士兵急行,口有涎水。后因以“望梅止渴”比喻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5)

成语,典出

唐·房玄龄等《晋书·乐广传》

晋朝时候,南阳新野人乐广在家里请朋友喝酒。那位朋友高兴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时,突然看到酒杯里有条小蛇,但是已经把酒喝进肚子里了。他感到十分厌恶,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回家便病倒了。

乐广听说之后,便到喝酒的地方仔细观察,原来是客厅的墙上有一把漆彩弓,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位朋友放酒杯的地方。于是,他又请那位朋友来喝酒,答应治好他的病。朋友心情紧张地端起酒杯,仍然有一条小蛇。乐广笑着说:“这只不过是墙上那把弓的影子罢了。”说完,把弓摘了下来,酒杯里的蛇果然不见了。那位朋友弄清了真相,消除了疑虑和恐惧,病也就好了。

【鸿鹄之志】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6)

成语,典出

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阳城人(今南阳方城)。秦朝末年,陈胜看到统治者暴虐无道,民不聊生,决心改变这种现状。有一天,陈胜和其它雇工在地里干活。歇工时,大家说起贫苦的日子,都非常愤恨,但又认为无可奈何。陈胜听了,连声叹气。过了一会儿,他对大家说:“如果我们当中将来有谁富贵了,都不要忘记了大家。”雇工们都笑他:“你也是被人雇来种地的,哪来的富贵?”陈胜又叹息说:“唉,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雇工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的陈胜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

【朝秦暮楚】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7)

成语,典出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

南阳西峡县西坪镇是秦楚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时候,西坪古城驿站的东城门和西城门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上面分别刻着“东接楚界”和“西接秦关”几个字,到1959年,这两块石碑依然保存无损。“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典故就是从这里说起的。

“朝秦暮楚”原指早晨此地属秦国,傍晚又被楚国占领,归属楚国。比喻战争年代地理归属常常变动。 现在,朝秦暮楚又指常常变卦,反复无常;也另指遇事拿不定主意;还形容一些男人喜新厌旧、移情别恋、破坏家庭和睦。总之,朝秦暮楚这个词多用于贬义。

【鸟尽弓藏】

出自河南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吗)(8)

成语,典出

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范蠡,楚国宛三户(今南阳)人,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陪同勾践卧薪尝胆,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韬略,协助勾践彻底打败吴王夫差而雪耻辱国。吴王夫差兵败出逃,多次求和不成而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并称霸中原。在欢庆宴上,发现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范蠡的外衣,都以为范蠡投湖自尽了。过了不久,范蠡给文种送来一封信:“飞鸟打尽了,弓箭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越王生性好疑,只能与他共患难,不可与他同安乐。如果不趁早离开,不久就会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蠡是隐居了起来。然而他并不完全相信范蠡的话,最终被越王勾践赐死。

成语“兔死狗烹”也源自这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