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2021互联网 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论坛”在重庆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指导,高德地图联合中国道路安全协会举办。

杭州上城区高新规划(聚集着阿里网易)(1)

三年的发展与历练,使得高德智慧交通在技术体系方面已经实现了由“点”成“线”、由“线”构“面”、由“面”筑“体”的三维升级。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先生在论坛上表示,高德地图智慧交通对于数据库中的交通大数据进行了加工,使其成为可用信息流,再加上多年的不断沉淀,最终实现了“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心服务”,为用户提供了高品质出行服务。

那么,何为精准感知?在实现“精准感知”之后又如何做到“精确分析”?“精细管理”最终是如何给市民带来 “精心服务”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妨来看看杭州滨江区的例子。

作为杭州市主城区唯一不限行的区域,同时聚集了阿里巴巴、网易、华为等大批驻杭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小镇”,滨江区成为了当地市民心中永远的“堵点”和“痛点”。

在高德智慧交通的帮助下,历经365天,这座拥堵小镇,终于完成了的“进化”。

作为本次 “进化”的关键,高德地图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贯穿了本次交通综合治理的前前后后。通过系统扫描,识别出互联网小镇区域的机动车、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与步行的出行结构和出行比例,我们会发现,该区域的机动车占比高达37.6%,而公交和地铁占仅为28.5%,这便造成了区域内停车问题突出。再通过分析滨江区大范围出行人员通勤特征,我们发现,滨江区内前往区域外的通勤人群占比最大,且通勤时长高于杭州市通勤时长,约31分钟。

通过以上精准分析,基于主要通勤问题路径,高德智慧交通给出了为通勤需求过大的路段开通公交专用道及公交专线的建议,从而缓解拥堵。同时,改善地铁站接驳等问题,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改善停车问题。

实时感知流量数据,协同城市大脑停车数据,实行可变单行道路和可变转向车道的智能关启,高德地图充分利用了依据互联网小镇交通流的潮汐特征,将拥堵延时指数下降达15%至30%,从而实现了道路资源动态的利用率最大化。

杭州上城区高新规划(聚集着阿里网易)(2)

在杭州交警、住建部门与高德地图等企业的携手努力下,滨江区高峰拥堵指数下降至11%,事故警情下降32%。同时公交专线公交客流量突破整整40000人次。示范区交通事故警情由日均15.2起下降到10.4起,下降率高达31.7%,违停车辆从以往的每天最多1000辆下降至最低18辆。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表示,高德始终保持对交通行业、对科技创新的敬畏,致力于打造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实现改善交通治理、辅助政府决策的产品化能力提升,为建设“互联网 市交通管理”提供助力和支持。

杭州上城区高新规划(聚集着阿里网易)(3)

未来,高德地图会融合更多的机器智能技术,不断优化路网级的智慧决策能力,并完善系统平台,惠及交通管理和出行的各方面。

正如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所说,我们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每座城市的交通分析效率将超过90%,每一位一线执勤交警每天可少跑30分钟,每一位上班族每天能多睡十分钟,二次事故发生率将会降低20%以上。

此外,高德地图也将在论坛上发布“道路作业车辆安全预警系统”,致力于实现道路作业车辆与高德地图的高效联动,实现“端到端”的精准触达。

杭州上城区高新规划(聚集着阿里网易)(4)

该预警系统也做到了全程调度可视化,管理数据化。无论是作业车辆的工作时间、驾驶速度还是视频图像等各类资料,均可实时进行查询和调用,为日常管理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手段。

杭州上城区高新规划(聚集着阿里网易)(5)

未来,作业车辆护卫系统将探索更多功能,例如辅助驾驶、预警碰撞、车道偏离提醒功能等,立志为高速公路高危作业车辆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