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1)

郭尚先官至侍郎。他一生博学多艺,工书法,“本学欧阳,后兼颜,褚”,在清朝的时候被朝鲜、日本诸国人争相以重金求购其墨宝。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小楷《黄庭内景经》,成为“故宫至宝”。是后人公认的“当朝小楷第一”“五百年第一小楷王”。当朝皇帝都令其写朝廷匾额。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2)

郭尚先传

郭尚先(1785-1832)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父。莆田县城内书仓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人。祖郭占选,乾隆庚辰举人,溧阳知县,调无锡,有治行。父郭捷南,附贡生,以诗、古文名于时。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乾隆五十年(1785)九月初五日生。嘉庆十二年(1807),福建乡试第一名,嘉庆十四年(1809)洪莹榜二甲30名进士。被选入翰林院庶吉馆,奏习国书,散馆时,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十八年(1813),奉派贵州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年(1815),充国史馆纂修。修《治河方略》、《明鉴》、《大清一统志》等书。次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3)

郭尚先故居

嘉庆二十四年(1819),赴广东任乡试官。回京后继充《明鉴》纂修,文渊阁校理,派教习庶吉士。嘉庆二十年(1815),尚先丁父忧,归里。适逢莆田大饥,他建议府县向富户籴粟,设厂减价平粜,不少灾民赖以存活。服阙返京,复原官,仍教庶吉士。道光八年(1828),出任四川学政。为官清正廉洁,有德政,去除积弊,学风、考风、文风大振,蜀民咸颂德政。为官忠勤,深得朝廷嘉许,累官至礼部右侍郎。道光十二年(1832)秋,山东主持乡试。好读经书,尤喜郑樵《通志》。与林则徐交甚密。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4)

郭尚先后裔郭风

工书法,善行草,其楷体典重工致,为当时的馆、阁所摹效。其书本学欧阳询,兼学颜真卿、褚遂良。堪与元朝的赵孟頫、明朝的董其昌相媲美。求书者络绎不绝,日本、朝鲜仕宦以重金向他人求购其书作。善绘画,精篆刻。其画除山水之外,尤擅长兰石;其篆刻朴茂浑古,法度精严,有《芳坚馆印存》2卷行世。著有《经筵讲义》和《增默庵文集》各8卷,《增默庵诗集》2卷、《芳坚馆题跋》三卷、《使蜀日记》和《进奉文》各1卷,《清史列传》均有载。因殿试和恩监试中,抱病履职;冒严寒至刑部会审重案。终积老成疾,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廿九日辞世。林则徐作《大理寺卿郭兰石郭先生墓志铭》。祀四川名宦寺。墓葬在今西天尾镇上郭村,尚存,有神道碑刻“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贤政大夫大理寺卿加二级崇祀四川名宦祠半石郭公基道”。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5)

郭尚先楷书

书法成就

郭尚先的书法很全面,其对篆、隶、楷、行、草俱有涉及,但传世墨迹以行书为多,成就最高。马宗霍《书林藻鉴》评曰:“兰石先生以工八法,名嘉、道间,作字甫脱手,辄为人持去。片缣寸楮,咸拱璧珍之。书法娟秀逸宕,直入敬客《砖塔铭》之室。行书嗣体平原《论座帖》,中年以后,几与董思翁方驾齐驱。”这则评语道出了郭尚先学书的端倪,“以工八法,名嘉、道间”说明郭尚先书法在当时很有影响。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6)

郭尚先不仅书法精妙,书评理论也很有深度。在书法艺术上,他在当世极据负有盛名。其书法,“本学欧阳,后兼颜,褚”,以致当时朝鲜、日本诸国人争相以重金求购其墨宝。他又善绘画,山水之外,尤擅兰石;其篆刻则古朴浑厚,法度精严,被誉为“深入汉人之室”。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7)

郭尚先兼工兰竹,小楷名品《黄庭内景经》用笔精到,点画有唐人笔意,其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丰厚学养是一般的书法家所难以企及的,这件作品全卷画有乌丝栏,乃是郭尚先平生的精心制作,功力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郭尚先除了书法写得好,他的书法理论更是发前人之未发,他写的《芳坚馆题跋》也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部里程碑著作。他还擅长篆刻,他的篆刻古朴浑厚,法度精严,被誉为"深入汉人之室"。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8)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9)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10)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11)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12)

郭尚先在清代排名(莆田郭尚先清朝小楷第一)(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