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1)

  前短时间看到几个年轻人在热议追剧,我和他们玩笑,说我小时候比你们追得牛多了!你们是一集一集在手机上电视上追电视剧,我小时候是一个大队接一个大队的追电影,那时我们叫攆电影!就是追着巡回放坝坝电影的电影队一个大队攆一个大队的反复看同一部影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坝坝电影最受欢迎。那时相岭区只有一台电影放映机,就是放映电影胶片那种老式机子,虽然每个公社都有一名电影放映员,但区上那部电影机要转轮子在全区六个公社近百个生产大队巡回放。全国当时就只有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等我们都说得出名的几家电影厂家,一年就只有三两部电影公映。所以,一个生产大队一年能放一场电影就算不错了!每逢大队放电影,家家户户欢天喜地简直比过年还要闹热!能看上一场坝坝电影大人娃儿要快乐好多天!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2)

我们益兴大队放坝坝电影的地点是桐子坳五队谷棚子敞坝头,我们家走马儿湾、东京岩翻过去就两里路。每次放坝坝电影之前,大队事先通知队长,队长就在当天出工吃烟时(生产队干活中途休息叫吃烟)把桐子坳放电影的喜讯告诉社员,而且下午还会很有人情味地提前收工。母亲收工一回家就告诉我们:“快点烧锅,饭吃了走桐子坳看电影!”几姊妹一片欢呼,烧锅的烧锅、牵牛的牵牛(傍晚要把牵牛从牛滚凼牵回家)、挑水的挑水,做起活路来干劲倍增!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3)

吃晚饭简直巴不得一口把饭倒进喉咙,起起处处(形容快速吃饭的样子)几口整了半碗就下桌子,抓紧时间找电筒、提马灯,还现做一根油桶(用一段慈竹注入煤油,再塞上一个草纸塞,用于夜间行路点燃照明)。一切准备就绪,姐姐们扛起两条长板凳,我还急急忙忙邀起灯杆湾几弟兄一起往桐子坳跑。过了河沟坡,路上络绎不绝都是同队看电影的,大人们见面就大声开玩笑上堂子,娃儿些看到小伙伴兴奋地呼朋唤友,好不热闹!我最讨厌走东京岩过,那里住了一个认的亲戚陈二老表,一看到我就喊:“何温群!你都要去看电影啊?”其实他口中所说的何温群是河东公社的妇女主任,旧时妇女地位极低,就连公社负责妇女工作的都让人看不起,经常拿来谐谑耍笑。听他这样叫我,心里甚是恼怒,远远地对着他家大吼:“陈二娃,倒起爬!胯下夹个干蝦麻儿(音xiao.mao青蛙别称 )!一走一走叽叽嘎嘎!”一路的兄弟些一起帮到我齐声大喊,强大的气势压得陈二老表腔都不敢开了,大获全胜的我们在石板路上又唱又跳,慌忙追上已过黄路蹁(pian)的大人们。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4)

黄路蹁上去有个名叫夹槽沟的小峡谷,那是一段开凿在两面山脊之间、两边箭竹子棚拢来遮天蔽日的峡谷路段,就是白天都显得十分肃杀阴暗。传说那里曾经闹过鬼,叫什么路祝鬼也称道路鬼,夜间行路闯到道路鬼会遭迷到,人在同一个地方来来回回走不出去。平时我们白天都不敢轻易从那里经过,每次路过哪怕和大人一路也是大气都不敢出。好在那段路并不长,三步并作两步跑出夹槽沟,就可以看到桐子坳放电影的谷棚子了!

五队不太宽的公敞坝上早已人山人海,少说也有一两千人,公敞坝早就站不下了,敞坝两边的干田子也安满板凳椅子人满为患了!要说我们益兴大队总共也就千把人,咋个有这么多人来看电影呢?其实看电影的人中估计有一半以上是临近的大冲、双凤、新加、大房几个大队“追电影”过来的!哪个大队要放电影的消息一传出,相邻大队甚至十多公里外桃坪公社新加大队也有人扶老携幼赶过来看电影!更不说只有三四华里的相公岭街上场前场后的新生、新桥、水清、高坝大队“追电影”就更多了!反正我就跟着牟大叔攆着电影队最远追到过十五华里之外的桃坪新坪大队,第六次看战斗故事片《侦察兵》。看得最后可以把这部电影里的每一句台词都如数背得下来了!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5)

大人们举着板凳在人群中转了好几圈,才在敞坝外茅斯棚棚旁找到一处勉强可以安得下两条长板凳的地方,这里离屏幕太远,而且还要斜着看!好多攆电影的路程遥远没有抬板凳,只有随便找个地方席地而坐了。敞坝中间居然有好多外大队的早早占据了有利地形,我们几个男娃儿才受不得这种窝囊气,本大队放电影让外大队的占了好位置!不行!得挤到前面去!大人些也不得怕我们走丢,只是说看完就走这里来哈!迟了不等你们!等夹槽沟的道路鬼拉起去!这个威胁对我们最有杀伤力,哪个敢一个人摸黑夜闯夹槽沟?!好不容易挤到电影机子后面,机子旁边居然没有看到熟悉的公社罗电影(那时电影员风光得很,大家都尊称某电影),机子前面最好的位置当然是大队干部家属们提前占去了,但大队支书会计几个大人物却不见踪影!这时,人群里有两个小声议论,才晓得大队支书陪电影师傅走坡上桐子坳人户头吃夜饭去了。原来,每个大队放电影是要办电影师傅的招待的。那时交通主要靠步行,电影师傅还要提前找几位体力好的男青壮年专门负责背电影机子、抬磨电机(柴油发电机)。电影机子是用几个箱子装起的,这得要有责任心的人去背,不能摔坏,更不能弄丢,粗心的人还干不了这活儿。到了放电影的地方还要抓紧时间把放机子桌子摆好,把电影机子、磨电机子一一安好接通电源,还要在大队早就准备好的两根硬头黄竹竿上绑好银幕立在敞坝边上。这些相帮弟兄当然是要跟到嗨“油大”的(油大就是吃席口)。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6)

天快黑了,电影师傅还没来,坝子头人头攒动,大人玩笑声小孩哭闹声此起起伏。忽然,敞坝中间一处年轻女孩多的地方好像躁动起来,一女孩哭声惊叫“蛇!蛇!”不知哪个二杆子看见那坨女孩多,竟然往里面扔了一条死蛇!引得女孩的母亲一阵叫骂:“是哪个死儿绝女的私娃子!给老娘邵啥子?!(邵:肇事、耍流氓的意思)等老娘捉到你龟儿子,把你狗*的打成麻瓤(稀烂的意思)!”引得全场一阵哄笑!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7)

夜幕快要降临,才听到一男人大声喊“让开让开!师傅来了”满坝的人齐刷刷转过头去,看见几个大队干部簇拥着大家都认识的罗电影和另一个可能是区上放映员过来了,一群人满脸通红、油光满面挤到机子旁边,大人娃儿一阵哄闹“来了!来了!”

这时,谷棚子后面老远的地方突然传来一阵“吐!吐!吐!”的轰鸣声,磨电机启动了!磨电机一般要放在几十米之外背风位置,主要是为了减少噪音。磨电机一响,放映机旁边的电灯就亮起了,现场又是一阵欢呼。这时就怕出现故障,那样电影师傅就得来回检查线路,跑得个满头大汗。电影师傅都会弄这些活路,当时在我看来,电影师傅就是了不起的人才。电来了也别慌,罗电影还要不忙不紧的倒片子,也就是把上一场放过的片子(电影胶片)倒回原来的顺序,这一场才能正常放映。

我们都知道,大队支书在放电影之前,是要抓住机会用电影机子上的话筒过一通瘾的!他难得用扩音器开洋荤,一上来就乱七八糟颠三倒四像泼妇骂街,不是乱叨哪个生产队的牛没栓好踩了秧田,就是赌咒发誓臭骂一队的几个二流子一天到黑不做活路在街上鬼混。社员们好像十分喜欢这种讲话方式,在支书妈天娘地骂到高潮之处居然齐刷刷哄堂大笑鼓起掌来。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8)

在支书发表重要讲话的同时,电影师傅已经打开机子调准焦距,一大束强烈的白光射向早已白里透黄的银幕上下左右晃动,机子前面几个顽皮的大队干部孩子,居然举起双手在光束前做着各种动作,银幕上出现羊、狗、猪各种形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些“高干子弟”倒是出尽了风头,惹得我们这些贫下中农子女暗自羡莫嫉妒恨!

终于等到支书口吐白沫讲累了,电影正式开映!银幕上出现了伟大领袖闪闪发光的头像,头像下面是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罗电影用破锣嗓子预告电影片名:中央文献纪录制片厂的《万岭竹乡春苗壮》、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斗故事片《侦察兵》。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9)

当纪录片中出现万岭箐赤脚医生蒋先虎背着红十字药箱在竹林间小路上出诊的时候,认识他的人得意洋洋地大声说:蒋二娃那狗*这回长脸了!大家都知道,纪录片只是看电影的开胃菜,接下来才是正片子。经过换片的短暂黑暗后,伴着令全场精神振奋的乐曲,银幕上终于出现了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大家都知道八一厂出品都是最扎劲的战斗故事片,那晚的《侦察兵》最经典!片中敌军官张军长大败后说的一句经典台词,至今大家打大二搓麻将输了钱都还在活学活用:“不是我军不努力,是敌军太厉害!”

那时战斗故事片片居多,大多数还是《侦察兵》这种黑白片,但一点都不会影响大家的追捧!最好看的有《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奇袭》,有时候银幕上我军与敌军打得灰喷,等激烈的战斗刚刚打完,居然会有老壳可能搭到过的“卡子”(傻子)跑去银幕下草丛中扒来扒去想捡马子壳(子弹壳),引得四周观众忍俊不止。后来改革开放后文武宫放《刘三姐》,据说还有花痴男人爬上戏楼按到银幕上漂亮迷人的刘三姐接扯!这是后来看电影的笑话了!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10)

看电影最焦人的是换片,一部电影一般有三至五卷片子(电影胶片)。电影师傅中途换片子,技术好的很连贯,技术差一点的就会冷场。遇到片子突然断了或者发电机坏了,大家便一起在埋怨声中焦急等待修复。

正片子一放完,大各的高喊张三李四王二娃,电筒乱晃到处找娃儿。小各的几占头没看到爹妈,无头苍蝇般乱跑大哭。一时间场子里一片混乱,喊声哭声四起!不多时,人们就举着灯笼火把渐渐四散离去踏上归途,山路上或明或暗的灯火让黑夜里的山村呈现出别样的景观。桐子坳谷棚子敞坝头留下一片狼藉,终于恢复了寂静。

我们随大人提着打着电筒、提着马灯、举起油筒经过阴森森的夹槽沟回家,一路上还在意犹未尽地议论电影中的故事方兴未艾也许还有续集,于是大家又有了新的念想:但愿这部战斗故事片的精彩续集早点出来!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11)

那时,相公岭街上看电影是在文武宫坝子头,每逢过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每晚都放一部精彩的电影。腊月二十几头,国药店到文武宫再到兽医站临街的墙壁上就会提前贴满长长一壁花花绿绿的电影海报。其实文武宫也是坝坝头看电影,遇到下雨电影照放不误,场子里便是斗笠、雨伞一片,后面看不到的叫骂不断。即使如此,这里看电影还是需要花钱买票的。有次春节,二姐三姐为节约一角钱少买了一张票,我出了一角钱居然让我装病趴在三姐背上背着入场检票,检票的陈电影发现少一张票拦下我们:这娃儿咋个力?没买票?三姐回答:生病了!陈电影大声呵斥:生病了朝医院头背!那时我已八九岁免不到票,最终只得补了一张票才得以入场,让我好生丢脸好气愤,整场电影看完还在生二姐三姐的气!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12)

后来我读中学就住在与文武宫相邻的国药店,晚上义务帮父亲他们看铺子,这下子看电影就方便了!因为国药店里厕所头有一道后门直通文武宫戏楼下面,晚上电影开场后打开这道门进场畅通无阻!好多时候我下了晚自习都要摸进去免费看半场。这条“绿色通道”也笼络了一群想看豁皮电影的同班同学,他们时常央求我带进去看半场免费电影,我也因此在每学年投票选班长时不想胜出都不得行!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13)

改革开放后,农民腰包渐渐鼓起来,农村免费坝坝电影也慢慢演变为商业化运作了,遇到农家户做大生、接媳妇,大方的女婿姑爷就会请一场电影到场祝贺,但最初50元一场的电影钱在当时还是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老婆后家当年接兄弟媳妇就因此未请电影,让自己好久都多难以释怀。现在政府送文化下乡也在放坝坝电影,但是当下城乡一体化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文化选项,让大多数农村人早已融入现代信息社会,就是家门口放坝坝电影也懒得看,还不如躺在床上抱着手机追剧!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14)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追攆坝坝电影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那段天真快乐的时光早已深植于心底,幻化为一缕温情脉脉的回忆。时至今日,我还会在暗夜沉梦之中,偶尔梦见那熟悉的白色幕布在夜风里微微鼓动,温暖的光束柔和地映照银幕上,无数飞萤在放射状的光柱里快乐地翩翩起舞……

80年代坝坝电影(追电影忆农村坝坝电影往事)(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