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26日,反映温州人生活的第一部故事影片《何处不风流》在温州首映,至今已有33年。片中插曲《卖汤圆》“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江心屿卖汤圆的经典剧情,仍旧萦绕在很多温州人的记忆中。该片除了拍摄地在温州外,也是第一部由我市编剧、演员和部分群众直接参与的影片,第一次在中国银幕上留下了温州商人的形象和故事,具有浓浓的“温州味”。

由话剧《光明行》改编而成

获得当年全省唯一拍摄指标

今年73岁的温州著名编剧张思聪是影片《何处不风流》的编剧。5月24日下午,他拿出珍藏30多年的宝贝——《何处不风流》的8张清晰剧照和1张海报,细细观赏,思绪回到了35年前。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青年敢为天下先,自谋出路。张思聪深有所感,于1981年完成六幕话剧《光明行》。故事讲述女青年庄丽下乡插队十年,回城后很想干一番事业。她在街道的帮助下,与待业青年办起了个体经营的卖汤圆的服务社。她的男朋友杨光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为庄丽谋到了外贸公司的工作。当庄丽知道杨光是走后门挤掉别人而搞到的名额后,毅然辞掉工作重回服务社……

当年11月,该话剧由温州市文工团演出,并参加浙江省现代戏调演,荣获编剧一等奖等11项大奖。该剧演出后,观众反映非常强烈,国内许多报刊发文介绍,上海等地一些剧团还改编演出。“当时拍电影也要有指标,每年全省只有一个。”张思聪说,省文化厅领导在得知这部话剧如此受欢迎后就立即决定,由浙江电影制片厂将该剧拍成故事影片。

当时张思聪正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带职深造。为了把这剧本改编成电影版本,他经常在沪、杭、温三地奔波。经过他和浙影厂派来的胡月伟一个多月的努力,1981年12月完成了剧本改编,“我收到了2000元稿酬,这在当时是笔巨款。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是40多元。”

一部讲温州人的电视剧(温州人创作反映温州人生活的电影何处不风流在温首映)(1)

拍江心屿卖汤圆

数百人排队要当群众演员

1982年6月24日,温州城迎来历史上的第一个电影剧组,这部反映温州人生活的故事影片在我市开拍。导演之一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朱文顺,是富有经验的电影界前辈,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就从事电影工作,执导了20多部名片;另一位导演为时任浙影厂厂长陈献玉。演员阵容也颇为强大,女主角由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青年女演员赵娜担任,另两位女主角为庞敏、宋迎秋,男主角为王福友、金康民,温州市文工团的金戴玲、邢时苗,温州市少艺校学生徐昉等都担任了重要角色。

“当时剧组在温州挑选演员时,以为邢时苗不会演,结果他把‘混混’焦一标的角色演得活灵活现,非常讨彩。”张思聪说,“焦一标”留着长发和胡子,经常拎着一个收录机满大街“扎台型”,是略带反面色彩的角色。

今年58岁的著名温籍导演邢时苗,现为国家一级编导:“由于第一次接触电影,我和其他温州演员一样,对电影的表演技巧缺乏了解。”

邢时苗回忆了一场“挨巴掌”的戏。当时,剧组在市区马宅巷试拍艾娜“掌掴”焦一标的镜头,由于饰演艾娜的演员庞敏以为邢时苗会闪开,所以并没有控制手上的力道;而邢时苗也搞不清试拍和实拍的区别,当庞敏一个巴掌扇过来时,他就老老实实地挨打了。几次拍下来,邢时苗的脸肿了起来。

邢时苗感慨地说,《何处不风流》让他第一次接触了另一个艺术领域,加深了对电影的了解,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可能是因为温州第一次拍电影,当时拍摄现场围观群众很多。而且,各个部门和单位都非常支持拍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市瓯绣厂职工、温二中学生、珠冠巷居民都担任了群众演员。”张思聪说,在江心屿拍摄三位年轻女演员卖汤圆这场戏时,需几位群众演员参加,结果有数百人排队报名参加……

看到剧中场景和人物,格外亲切

短短4天首轮公映,观众近20万人次

1982年10月11日,该片拍摄完成。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后期制作、送审等工作后,终于在1983年4月完成全片,片名也由原来的《光明行》改为《何处不风流》。“剧组为此想了几十个名字,都觉得不合适,朱文顺导演就拍板定了《何处不风流》这片名。后来的高票房和好评,也验证了这个片名。”张思聪说,1983年5月26日,浙江电影制片厂在温州电影公司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

60多岁的林巧丽家住市区五马街,回忆起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情景,高兴地说:“当时我在电影院门口看到这片名《何处不风流》,觉得这是一部外国片,但进了影院一看,原来是国产片,而且还是一部有关温州的电影,很亲切!庆幸自己当时被这片名所‘骗’,否则就会错过它。”

演员庞敏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是个女三号,但她艳丽的花衬衫搭配喇叭牛仔裤的服饰,一头卷发高高挽起的发型,让很多温州女性纷纷效仿,引发了温州一股时尚潮。

江心屿、九山湖以及大小高桥附近的寻常巷陌都作为场景在剧中出现。“我看过这部电影很多次,每次都觉得很亲切。观影过程中,许多观众都会说:哇!那是我家!啊!那个人,我认识……”张思聪说,5月27日至31日,短短4天内,在市区13家公映单位首轮放映就达196场,观众近20万人次,每场几乎满座。当时市区不到40万人口,可见这部影片的受欢迎程度。

张思聪说,这部影片让温州人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熟悉的家乡景观,也让很多温州以外的人第一次认识这个“个体经济”繁荣的地方。那时,温州这座城市还不太有名,但也就是这部影片“演绎”过的这些小人物们,在此后的岁月里,以当年对这部电影同样热衷的执着和热情,酝酿并掀起了温州史无前例的创业浪潮。

温都记者 叶锋/文 郑之越/图;温都全媒体内容官 刘若子;首席信息集成官 胡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