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假装英语很流利!

学英语的轻松办法(如何假装英语很流利)(1)

今天的选题是我结合了多年的口语教学理念,总结出来的“装逼指南”。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忽悠老外,更不是蒙骗自己,而是你会发现在讲外语的这条路上,不仅任重道远还有空可钻……英语里有句话就叫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假装你可以做到某件事直到你不用再装了)

所以,一起装一装,更健康!

其实在用英文聊天/发消息的时候,也就是非正式的口语场合,有非常非常多的捷径可以走,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看起来很厉害,也是一种成就哦!

虽然都是看似很简单的技巧,可是往往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点哦!

(注意:在开始以前再次强调,给出的反面例子并不是错误的例子,只是想要给大家一个如何更加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提示,抛砖引玉吧!)

01. 短句可以救命

无论是在上针对词汇量的童话课还是针对对话技能的口语课,我都非常喜欢强调短句的力量。毕竟,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你老让我拥有英语思维,是不是太强人所难了?

尤其是一个长句,例如,当我们要说“我们待会就细聊一下这些内容”,将英语当作第二外语来学习的人一般会自然而然地将它翻译为"let's talk about it more in detail later",但是一个母语者可能会这样说"so we will get into the meat ofall of that shortly",这种用词差异不是通过一个视频或者一篇文章就可以达到的。

所以,我决定把一些含金量很高的短句作为咱们的开场。

什么意思呢?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假如你在和一群说英语的人就某个话题在发表各自的意见,学校里都学过,在表达“我的观点”的时候,可以说in my opinion,可是这不是在写议论文(就算是写文章也听起来很别扭与老套了),而是在说话也,它当然不是错的,但是听起来缺了点人情味,这种情况下会建议你使用一个短小精悍的"I would say"直接插入重心,干脆又好听,而且歪果仁也可以立刻明白你是在叙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你想说:“要我说的话,搞暧昧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

I would say, the friend-zone shit is a sign of immaturity.

(非常口语化)

或者

学英语的轻松办法(如何假装英语很流利)(2)

我觉得她是个不错的女孩。

I would say, she's a rather sweet girl.

那么当我想同意对方的时候呢?

我也觉得搞暧昧很幼稚呢?

Me too? / I think so too.

你逗我呢?我们想要说听起来很地道的英语,不是教科书式的英语,再想一下。

- Exactly[ɪɡ'zæktli],硬要翻译的话那就是:“说得没错,太对了,就是嘛!”这不是什么玄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替代品,而是地道接地气又简洁的装X利器。

同样地,totally, completely, obviously, 这一类副词都可以拿来替换啦。其实你说"agreed"也没什么不好,用副词只是体现得比较夸张,强度比较深入而已,增加那种志同道合的快感。

如果我要反对对方呢?

我觉得搞暧昧挺美好的,那是一种恋人未满的心动。

I don't think so? I disagree?

- Not necessarily,要翻译的话也就是:“未必,那可不一定哦,话别说得太快了”。是不是听起来都要委婉一些了,我并不是在反对你,我只是在告诉你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的。所以还可以说"No offense"我不是想冒犯你的,但是我就是和你想得不太一样,所以可以想象后面总是跟着but对吧!

如果你不想那么有礼貌,那么甩一个"No way"(才不是呢),或者"bullshit"(屁咧)过去也是可以的。

而这种短句的积累可以是通过看电影,阅读有趣的对话,也可以来参加松兔的贱萌鸽子公开课,十一月有三次讲解绘本界奥斯卡得主贱萌鸽子的课堂, 贱贱的鸽子会给我们超多好用又欠扁的短句, 详情在这里。

02. 礼貌性

“喂喂喂,懂礼貌谁还不知道么?别这瞎BB了。”

客官请勿发火,我说的注重礼貌性不是说中国人没礼貌,而是大多数国人用的英语都听起来挺没礼貌的,这是文化差异,不是民族差异。

什么意思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在聊天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听清或者没有听懂对方在说什么的时候,中文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虾米?啥?抓(第四声)子?(四川)",而英文中的对应词汇则是"what",所以许多老外就常常汗颜地听着自己身边的中国好友一大个"WHAT?"甩过来。

what?这种文化差异很有趣,当你干脆地扔过去一个what的时候,一般来说不是说你没听懂,可以再说一遍吗?而是表示,你说啥?你再说一遍?那种吃惊或者愤怒的感觉。(这个在视频中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还是会建议宝贝们尽量减少使用what?的次数,试着把它换成"Sorry, again?" "Sorry, can you repeat that?" "I didn't get it, what's that again?"这种短句吧!

Pardon me?好像有点太绅士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还有,当我们中国人在餐厅或者是在朋友家的时候,在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渴望的时候,只需要说:“我想喝水或者我想要一杯啤酒。”甚至大多数时候会直接指着菜单说:“我要这个/那个/还有这个那个。”

与英语相对应的“要”的动词则是:want(想要)。

于是我常常听见这样的句子:"Hello. I want a beer." (嗨我要一杯啤酒)作为同乡人的我听起来是不觉得有任何问题的,可是当学了也用了太多年英文以后,用说英语的那支耳朵在听的时候就觉得怎么那么刺耳。

I want …… 在英文当中是没有一点客气可言的,它指的是说话者本人要去干嘛,主观意识上的要去做某事,或者得到某样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在调情的时候发送"I want you"是很有力量的,因为它并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强势地说明了自己要的结局,我就是要你!

所以,当服务员在听到I want的时候,极有可能在脑袋里翻了一个大白眼,我管你要啥咧!

因为是请求到了对方的服务,无论是来自朋友同事还是陌生店员,最好的方式还是使用"I would like(to have a beer/ a beer)"或者是"A beer,please."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很恰当得融化“我要”这种干脆直白的误解。

还有一个补充的小点是,在中国的餐厅大声喊叫服务员一点都不稀奇,因为我们需要博得忙碌的TA的注意力,可是在西方文化里高举手臂,大呼“waiter/waitress”确实会有点叫人汗颜,因为他们其实一般会主动靠近你,毕竟那是一个靠小费盈利的职业,所以这种时候,只需要轻呼一声"excuse me"就万事大吉啦。

同样的,在与客户或朋友聊天聊到重要的部分,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这是多么合乎人情的表现啊,那么在中文里我们有时也会随带来一句:“啊,不好意思。”在说英语的时候,自然也可以补充一句"excuse me"。

再或者,在会谈的过程中手机突然响了,或者自己想要中途离席去一趟洗手间,"excuse me"都会让你听起来得体又有范哦!

还有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我观察下来,当老外在对一个中国人表达感谢的时候,thanks, thank you so much, thanks a lot云云,好像是因为羞涩的因素,常常我就没有听到那位中国人有任何回音了,如果有,可能也是说的"You're welcome." "My pleasure." (都挺好的,就是有点生硬和正式了不?)

而歪果仁常常会误解对方的沉默,TA原来本来是不想帮我的呀?尴尬!

但是这时的中国人已经在心里默默说了一万句“不客气”了吧!

这种随意的时刻,我们又会建议大家轻松的丢出两个短句就好:No worries (没啥的;没事)Not a thing (提都甭提)或者No problem (没问题呀),言简又意赅,满分!

03. 见面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在与他人见面的时候要打个招呼,无论是中文的“你好”,“吃饭了吗”还是“最近咋样”,都是恰当的开场白。在英文当中它们则会显得尤其的重要,也可以说是西方文化中约定俗成的必备寒暄表达。

大家千万不要怕,这种所谓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寒暄其实可以打破僵局与尴尬,还莫名其妙就给自己的语料库增多了一些内容,大家都知道在询问对方“你好吗”的时候,其实脑子里已经在高速运转下一个想要说的话题了,在英文当中的这一句简简单单的"How are you"则会让你在任何社交场合下自动加分哦。

在商店里,对工作人员:"Hi, how are you? I would like... "

在路上,遇见熟人:"Hi, how are you? I haven't seen you around."

在工作上,对老板同事:"Hi,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today?"

这种金句,谁不用谁是小狗。

当然,在与非常熟悉的损(好)友闺蜜在一起的时候,就不再是寒暄这一套啦,这种时候大可以轻松问好:what's up / how's it going?都是你的好朋友,我有特别写过一篇如何在各种场合打好招呼的文章/视频,戳这里。

04. 填补词 | 俗称语气词/小词

啊,这个太有用了。

这种词被称为filler,也就是填补语句,或者说是语气词,实则是无意义的,但是却是母语者日常生活必备良品,而且还是雅思托福口语考试中的重点部分哦。

它就是当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而且避免老说uh,uh,uh....卡顿3分钟,我们中文当中也有这样的衍生产品,例如:那(nèi)个、我说啊、唔、然后吧、反正嘛之类的。

最经典的filler便是"you know"!

学英语的轻松办法(如何假装英语很流利)(3)

虽说,you know已经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槽点之一,但是它的使用范围与频率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但是松兔还是想要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适度使用,请勿过量服用。

它的作用啊,其实是,没作用,对的,这类词一般都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可是因为歪果仁他们自己太喜欢用了,就听起来很地道了呀,它们用起来可是会上瘾的,因为真的很爽,感觉自己英语流利得不要不要的。

可以这样说,我们之前不是提到了搞暧昧吗,还是原句,我们加一个you know试试看:

I would say,you know(停顿,在思考), the friend-zone shit is a sign of immaturity,you know(结束,确定一下).

它其实并不是真的在说“你知道的”,可是这两个单词放在一起就是你知道的,所以有时候用太多了,老外也会生气,"I don't know"(我特么不知道)。

这一类词有很多,而在用它们的时候,你们大可拖长音,you knowwwwwwwwwww,停五秒,想象接下来继续该说什么,这样听起来就不会那么卡壳了。

下面列一组最常见的填补小词:

well“恩” “那个” “啊” “这个” 停顿而已

例子:Well, I find Shanghai cool.

anyway “反正嘛” “哎呀,总的来说” “好啦好啦”

例子:Anyway, you'll see.

I mean... “哎呀,我的意思是”

例子: I mean... Shanghai is not bad.

like...“就是啊” “差不多(多久了)”

例子:She's like, (停顿) so annoying.

I haven't seen around for like(差不多 不确定), 10 years.

I was like... “我当时就……” “我当时就说了”

例子:I was like, "fuck it, I'm gonna do it."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副词,母语者超爱用副词来表达夸张又夸张的感觉:actually, basically, apparently, obviously...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哦,你有什么样的技巧也欢迎留言与我分享~

本文的技巧初看好像没有什么玄机,也正是因为它们其实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生涩词汇,或者难以捉摸的语法搭建,才让英文使用起来会更舒服,最简单的东西往往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希望大家在下一次说英语的时候可以培养起来使用这些“基础词汇”的习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