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其不但著《离骚传》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出高度评价,还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巨著《鸿烈》又称《淮南子》,在我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读史至淮南王刘安可知,其不但有光辉的一面,还有极其丑恶的一面,可以说,淮南王刘安与其父淮南厉王刘长“忘恩负义”父子传承达两代,是西汉历史上的典型。

一、淮南厉王刘长频频挑战汉廷底线

淮南厉王刘长椎杀辟阳侯审食其为报母仇尚有情可原,但行事偏激,从未念及汉文帝对其亲情的考量,一再与朝廷作对,甚至大逆不道,试图造反。

淮南厉王造反未遂,为朝廷羁押。群臣商议后认为,淮南厉王当处以死罪,但汉文帝却再次将其赦免,仅废去王号,将其流放至蜀郡严道邛邮,但其却于途中绝食而亡。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1)

淮南厉王刘长

总之,汉文帝频频示出兄弟之意,仁而又忍,但淮南厉王却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结果身死国除。但是刘长家族的忘恩负义,并未因淮南厉王刘长去世而结束。此后,汉文帝不顾群臣劝阻不断施恩于他的儿子们。

汉文帝八年,出于对刘长的怜悯,封其四个儿子为侯,即刘安为阜陵侯,刘勃为安阳侯,刘赐为阳周侯,刘良为东城侯。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

汉文帝十二年,追谥刘长为淮南厉王,并按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汉文帝十六年,将原淮南国一分为三,封刘长在世的三个儿子为王,即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2)

宽仁之君汉文帝

二、淮南王刘安依旧忘恩负义

淮南厉王刘长去世后,汉文帝不顾群臣反对,对刘长诸子一再施恩,但并未换得其长子刘安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对汉廷怀恨在心。司马迁的《史记》即描述淮南王刘安时刻不忘刘长之死,并伺机谋反。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3)

淮南王刘安与太子迁商讨谋反

淮南王刘安身负为父报仇之志,克制自己的私欲,逐渐养成了喜好读书、弹琴的良好习惯,而不像其他诸侯王一样整日恋女色、射猎、逐马,同时他也常“行善积德”,以博得百姓爱戴。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

1、汉景帝三年,淮南王刘安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临,以吴王濞为首的刘姓诸侯王反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淮南王刘安原本已经答应吴王濞出兵响应。但是“七国之乱”爆发后,淮南国相主动请缨领兵驰援,但其在取得兵权后,却不听淮南王刘安的号令去支援吴楚联军,反而指挥淮南国的军队据城抵抗吴楚联军。后来,淮南国在汉廷的帮助下得以保全。淮南王刘安本来为反叛而整军备武,却阴差阳错与汉廷站在同一战壕。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4)

淮南王刘安准备相应吴楚联军

“历史倪说”认为,淮南王刘安意欲会同吴楚联军反叛,汉廷并非全然不知,仅从刘长三个儿子对反叛的态度及平叛后汉廷对他们的安排即可获知。

“七国之乱”爆发之前,吴王濞派使者分别联络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结果衡山王刘勃当即表示绝不反叛汉廷,而庐江王刘赐未见回应。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对刘长的三个儿子做了如下安排:不但表彰了衡山王刘勃忠贞不二,还以衡山国潮湿为由徙封刘勃为济北王;将未回应吴楚联军的庐江王刘赐徙为衡山王;淮南王刘安未作变动。

2、汉武帝建元二年,淮南王刘安入京朝见新君,前来迎接他的是已任太尉的武安侯田蚡,同时也是汉武帝的舅父,平日与淮南王刘安一向交好。

武安侯田蚡认为,当今皇上尚无子嗣,以淮南王刘安的人望,同时还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孙子,一旦皇帝驾崩,将是即位的不二人选。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5)

武安侯田蚡

淮南王刘安听闻此话,大喜过望,出手阔绰,当即奉上重金。同时,淮南王更加用心广交宾客,积极准备谋反。

武安侯田蚡作为汉武帝的舅父为何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而且此时汉武帝即位不足两年,一个不满二十岁的皇帝,年富力强,此时即谈论其无子嗣,岂不荒谬。

“历史倪说”认为,武安侯田蚡的话,看似荒谬,实则是在暗示淮南王刘安趁汉武帝年少,且立足未稳,可取而代之。

3、后来,淮南王刘安父子因阻止郎中雷被从军讨伐匈奴而被问罪。侦办此案的大臣认为,淮南王刘安阻挠雷被从军奋击匈奴等行径,阻挠天子诏令实施,应判处弃市死罪,但未得到汉武帝的批准。群臣请求废掉淮南王刘安的王位,仍被汉武帝驳回。当群臣请求削夺淮南王刘安五县封地是,汉武帝仅准许削夺二县以示惩戒。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6)

汉武帝宽恕淮南王刘安

汉武帝一向杀伐果断,但在淮南王刘安问题上却展现了一再释放“善意”的一面。

与汉武帝的一再忍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淮南王刘安却早已做好了随时起兵反叛的准备。

此后,淮南王刘安并未对汉武帝的善意表示感激,反而日夜与谋士察看地图,部署进攻汉廷的路线。

最后,淮南王刘安的不臣之心竟因诸子争宠而东窗事发。淮南王刘安庶子中年长的即是刘不害,不但刘安不喜欢他,王后和太子刘迁也不把他当做家人。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7)

淮南王刘安东窗事发

刘不害的儿子刘建,自负有才气,对淮南国太子刘迁时常轻视其父耿耿于怀,于是私下里纠集了一帮人,打算搞垮刘迁,以其父取而代之。刘迁获悉后,立即将刘建逮捕,并严刑拷打。于是,刘健派人将淮南王日常所谋之事报告给汉武帝。

最终,淮南王刘安起兵未遂,自杀身亡。

淮南王刘长和刘安什么关系(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8)

汉武帝吃惊淮南王刘安竟然谋反

“历史倪说”认为,淮南王刘安动辄以汉高祖刘邦亲孙自居,是其父淮南厉王刘长内心无比自卑的延续,而以汉高祖刘邦当招牌,既能昭示正统,同时又能争取到广泛的支持。

自汉文帝登基以来,淮南厉王刘长一改吕后时期的恭顺,骄狂不已,刘长虽已经去世,但其继任者淮南王刘安更怀大逆不道之心,将一腔仇恨错误地发泄到“恩人”身上。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2、《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3、《史记·高祖本纪》

4、《汉书·高帝纪》

5、《史记·吕太后本纪》

6、《汉书·高后纪》

7、《史记·孝文本纪》

8、《汉书·文帝纪》

9、《史记·孝武本纪》

10、《汉书·武帝纪》

11、《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