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被机动车占据的人行步道、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任性行驶的机动车……开学了,类似的交通问题出现在一些学校周边,给步行上学的方式埋下了安全隐患。交通新闻热线栏目系列报道“小豆包上学记”本期聚焦步行上学的困境。

桃桃妈妈:你们出发了吗?

桃桃姥姥:我们都到学校了,再去买两个书皮......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1)

通州区南大街南关小学上学时段人车交织/记者拍摄

9月1日,是“小豆包”桃桃升入通州区南关小学二年级的第一天。早上不到七点,桃桃系着红领巾,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风车高高兴兴上学去,可是一路跟随护送的姥姥心情就没那么轻松了。

桃桃姥姥:这特别不方便,我们就得早出来,早出来安全点。来回来去的车特别多,一看你就知道了,骑电动车的、开汽车的都走这条道。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2)

南大街便道被机动车和水果摊等占据/记者拍摄

南关小学所在的通州区南大街,成型于元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体路宽不足8米,两侧还分布着18个半截胡同,生活气息浓厚。现状南北双向通行,本身两车错车就比较困难,已没有条件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与车道也没有高差,虽然全线都设置有禁停标志,但便道几乎被机非车辆停满,一些早餐店桌椅、蔬果筐也摊在便道上。早7:20-8:20步行上学的孩子和送学家长,在车缝隙中穿行。

家长:因为有的孩子家住的比较远,家长开车送孩子,但是实际上我认为比如像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把车停到稍远一点的地方,让孩子走过来。真希望家长开车送孩子的话不要走这条道了,走这条道太堵了,对交通、对安全都有隐患。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3)

南大街上下学时步行条件困难/记者拍摄

在校门口维持秩序的老师说:

老师:现在我们只能是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尽量不开车来接送孩子,尽量走着来,那样这条街道还会通畅一些。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不能在上放学时段把路变成单行,人和车顺行走,可能就不会出现对向错车、人车混杂的这种问题了。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4)

通州区民族小学孩子贴墙根儿走路上学/记者拍摄

南大街沿途串联着南关小学、东方小学、民族小学等学校。民族小学所在的胡同更为狭窄,且没有人行便道。为了保证学生交通安全,学校在校门口远端将送学车辆拦下,由老师组织学生贴一侧步行到学校。但依然不乏社会车辆、电动自行车等从胡同另一侧进入穿行,造成人车交汇。

南大街的步行条件能改善吗?

属地通州区中仓街道办事处表示,针对居民提出的交通建议,街道将积极与交通管理部门沟通,同时目前南大街的腾退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街道也将配合相关部门落实规划。

不止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周边也会再度繁忙。珊珊家住西城区西绦胡同,学校北京市第三中学东校区位于西城区大红罗厂街。尽管珊珊今年已经初三了,姥爷还是每天接送。

珊珊:就是不能走便道,因为便道都有车占着,我和姥爷就去走汽车道,一般到学校附近基本就堵车不能过去了,得自己从那个车缝隙里钻。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5)

西城区大红罗厂街人行便道被机非车辆占据/记者拍摄

大红罗厂街五米宽的车道双向行车,路北的人行便道也就不到半米,又被平房、线杆、电箱等设施间隔截断,路南的人行便道因为相对宽阔,已经被机动车停满,放学了,孩子们只好走在机动车道上。家长呼吁,这个胡同能否像大木仓胡同、韶九胡同那样实现限时单行?

家长:这胡同到学校这儿就跟一个瓶子嘴似的,特别窄,堵车了能堵一大溜。而且车把人走的地儿都给占了,你看这人上哪走去?现在感觉也没有交警来贴条处罚了,有的车在这一停好几天。

家长:这胡同是禁停的,结果现在两侧都停上车了。胡同西口有一个停车场,车为什么搁这?车主为了省钱。

家长:需要改造,要不就先单行线,要不然就得把停车问题规划一下。

记者将市民诉求反映给属地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檀建斌表示:

檀建斌:一方面街道将协调交通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违法停车的检查处罚,同时对周边居民加强宣传,规范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加强宣传,倡导学生绿色出行,减少上下学时间的车辆在学校门口聚集并要求学校安排志愿者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引导。此外,针对部分学生家长提出希望在上下学时间改为机动车单行的意见,街道将会同相关部门对此路段导改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究。下一步街道还将积极督促西城区城管委完成后续路侧电子收费停车管理设施设备的安装,规范道路两侧停车秩序。通过“疏”和“堵”的方式,将便道还路于行人。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6)

西城区大红罗厂街人行便道被机非车辆占据/记者拍摄

老城区的确天然存在空间上的局限性,但是在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行人优先”这个优先级是毋庸置疑的。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说:

陈艳艳:步行优先,特别是上学的孩子们的步行要在时间上、空间上进行保障。像英国等其他国家,在通行空间比较狭窄的地方,往往就在上下学的时间点,通过交警或者辅警采取临时断路的方式,给孩子、行人一个绝对的路权。另外就是现有的空间怎么挖掘潜力的问题,这包括停车治理、空间规划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建议,首先要针对违法停车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同时可以尝试推广学校周边限时单行、设置接送孩子时使用的限时临停车位等精细化管理办法。

程世东:执法人员在尤其是上下学的这个时间段去加强执法,一段时间之后,居民也会摸清了规律,就是在接送孩子的这个时间段容易被执法,那么居民自然也会特别注意了。另外,如果学校门口附近的交通组织特别困难,那就把现有的靠近学校的停车空间在地上标注好使用时段,举例来说早上7:00~8:30、下午3:30~5:00,在这两个时间段不允许不接送孩子的社会车辆长时间停放,而是把这个空间留给接送孩子的车来临时停车用。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7)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双桥校区(高部)门口斑马线无信号灯/记者拍摄

虽然道路条件不同于逼仄局促的老城区胡同,但建在宽阔主路边的学校,同样存在步行条件不够友好的问题。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双桥校区(高部)位于双桥路路侧,地处东五环外,有四个年级,800多名学生,学校两侧和对面就是居民区。尽管校门口有斑马线,但是双桥路上往来不断的大车、小车几乎不礼让行人。

家长:来回都是车,你不抓紧跑着过去哪行啊?我这么大岁数了,真要让人撞上不就完了吗?过马路你得两边瞅,可能十天半个月的能碰到一个好心司机让你一步,但这样的很少。

校门口本身没有信号灯,前后路口的信号灯距离也超过了一公里。9月1号从下午4:20开始,学校老师、保安和属地民警手动拦截车辆让孩子和家长过街,难免造成了短时拥堵,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也没能盖住不接孩子的车辆不耐烦的喇叭声。家长们说:

家长:我们孩子六年级,家就学校对面,如果这有一个信号灯,孩子就可以自己回家了,我们也能放心一点,现在不行就只能接,这么近也得接。

家长:没信号灯这地方确实是够危险的,尤其是拉渣土的大车、水泥罐车快着呢,你看像我爸都快80岁了每天来接孩子,这样一老一小的很多。好在学校门口有保安指挥,如果说没有他们的话,那这一天指不定得出多少交通事故呢。

小孩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便道被车占过路没有灯)(8)

上下学时段交通协管员等手动拦车让孩子家长过街/记者拍摄

其实想要实现单一目的的局地交通治理不难,难点在于城市交通作为一个体系如何做到兼容和适度优先。例如,如果在学校门口加装信号灯,则更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在调度、配时等方面更智慧灵活。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建议:

程世东:总体上来讲,我觉得要优先在学校门口设上人行道和红绿灯,毕竟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需要安全保障。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小汽车的通行效率。比如,平时大部分时间可以让这个人行道红绿灯都是绿灯,但是上下学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有更多的步行过街的时间,甚至可以设置手动变灯按钮。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建议,上下学高峰时段,如果能在近远端实现对不去学校接孩子但会路过的交通流,也就是“通过性交通”,与要去学校接孩子的“目的地交通”适当分流,或许也能给没有条件加装信号灯的学校路口缓解压力、减少隐患。

陈艳艳:因为学校它是周边交通流的一个吸引点,红绿灯只是交通管理的其中一种方式,但是也不起到根本作用,比如胡同、小路等路段可能并不适合设置红绿灯。我认为在上下学高峰,可以增加一些诱导标志或者是道路上做一些适当的改变,利用动态诱导APP或者路面的交通诱导屏,尽早在上游告知,让“通过性交通”尽量绕行,避开学校的道路出行,减少人和车的混杂。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李天一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