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很讨厌节日,尤其是和爱情有关的节日。七夕节,原本我该感到庆幸的,毕竟那么多人记得中国传统节日。但我只想快点穿过人群,回到住的地方,看书或睡觉。

致青春回不去的童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1)

节日已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变得无聊,乏味。我害怕过这样的节日,不是要想着今天送点什么特别的礼物,就是想着晚上逛街去哪玩,吃点什么东西看什么电影好之类的琐事。

即使你想安全回家睡个懒觉,也会被拥挤不堪的交通,密集的人群和嘈杂的街道弄得无所适从。仿佛,如果你不过节,你就和这世界脱节了。

相信不少看《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的粉丝都看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这两部电影同样是改编辛夷坞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是赵薇导演的,而《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周拓如导演的。显然,周不如赵。

我们已经能总结出国内青春片的基本套路了,男女主角分手的原因也都形成了工业流水线,几乎毫无新意可言。而《原来你还在这里》这部电影显然是想避开这些套路,另辟新路。可惜弄巧成拙,使得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或高潮,十分平淡无奇,都快把我催眠了。

不过有个疑问的是,你以为你把不好的东西都换掉,就会变好吗?

致青春回不去的童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2)

既然不准有什么 黑社会搅局,不打架不抽烟,那就换一个图书管理员好人师兄吧。看,女主角喝一杯酒就倒了,这真的是酒不是迷药吗?还有,为何男主角喝酒一定要把瓶子砸碎呢,就不能把瓶子好好放在桌子上吗?而且,既然都是这样很正的三观,就一定要喝酒吗?在喝酒这个场景,我觉得《最好的我们》中两个男生在小卖部对喝饮料反而比较有趣。不过这样观众应该不会吐槽了吧。

谁说女生都喜欢看打篮球的,也有喜欢别的球类好么,咱们就弄弄棒球吧。观众一定会喜欢的。

谁说青春一定要上床堕胎的,我们就小清新到底吧,但是编剧大人,我堂堂富二代公子,呼风唤雨,怎么能够在解文胸扣上掉链子呢!实在是太糗了!不过观众要是喜欢我们这样纯情的富二代,也不是不可以的。

致青春回不去的童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3)

谁说富二代就一定是学渣,就一定要穷苦孩子教?我们要证明我们不但长得帅,会泡妞,而且还是学霸!学习成绩自然也是一级棒的!考上北大清华都不在话下!

致青春回不去的童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4)

好吧,即使说你是不会按套路出牌 ,可最后为什么还要出国呢,留在国内会死吗?女主角也是非常地做作,虽然你家是穷了点,但好歹有个富家公子愿意看上你,而且人家也不是玩玩而已,是真的喜欢你啊,还为你守身如玉。

可你就像块石头一样,顽固,冰冷,不解人情。到头来,还千里迢迢把自己送到美国去,我说,你能不能别那么做作。我们反对把人分阶级,但是并没有把爱情分阶层啊,而且从头到尾,人家也没反对,你自己跟自己的穷较劲,有什么意思呢。

别和我谈什么自尊心之类的屁话,人家根本没瞧不起你,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有什么资格去怪别人。你真的觉得不合适,就直接了断拒绝罢了,何苦钓着大鱼说我不想吃你呢!

致青春回不去的童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5)

反倒是电影里面的男女配角,显得更加地真实和接地气,男配角车祸了,女配角照顾他,很是贴心温暖对吧?复原之后,两人会在一起,对吧?不,不对,现实是男配角根本不爱女配角,只是玩玩而已,车震之后大家各走各的,两不相欠,男配角还是和别人结了婚。还有那个居安师兄,最后还是嫁给了富家女。

不是说不应该相信爱情,而是说不应该被“爱情”所迷惑甚至牵着鼻子走。

致青春回不去的童年(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6)

看完《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我其实真的被恶心到了。编剧直白粗暴的把高中、大学和社会三个阶段的情感弄得这样乱七八糟,也是没有谁了。而且,从头到尾,剧情、镜头、场面调度、插曲通通让人很失望,并未能引起什么共鸣。也许你想表达的是,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就是这样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并不认同,即使纯爱简单到极致,也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和视角值得我们致奠青春。

据说《原来你还在这里》会被唐人改编为电视剧,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到时候有空再瞄一眼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