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口头形式,代代流传的歌谣和神话,在古籍中时有记载。

其中,有一首仅仅8个字的歌谣,被后人成为“最古的谜语”,因年代太过久远,历代文人学者莫衷一是,至今没有定论。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有几个主题(这首史前歌谣仅8个字)(1)

这首短短的歌谣,正是被《吴越春秋》卷九所记载的《弹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歌谣,相传为黄帝时期所作。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中华书局《古诗源》卷一)

全诗由四组动宾结构的短语组成,整齐而简练。但是,就是这短短的8字二言歌谣,却困惑了后人几千年

观点一:狩猎歌

学界对这首歌谣比较常见的解释,是一首远古时期的狩猎歌。

今江苏张家港市的河阳地区,有一首名为《斫(zhuó )竹歌》的山歌,歌词内容与《弹歌》非常相似。

“嗯唷,斫竹,嗬哟嗨!嗯唷,削竹,嗬哟嗨!嗯唷,弹石,飞土,嗬哟嗨!嗯唷,逐肉,嗬哟嗨!”

《斫竹歌》被称为穿越了六千年历史的中国民间歌谣“活化石”,由民间歌谣特色结构“实词 衬词”构成。其实词是:“斫竹,削竹,弹石、飞土,逐肉。”与《弹歌》十分相似。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有几个主题(这首史前歌谣仅8个字)(2)

在远古时期,人们一起捕猎劳动,一人领唱,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劳动歌谣。《斫竹歌》正是原始社会渔猎时代先祖们在制作弹弓打猎时所传唱的歌谣。而《弹歌》,极有可能由《斫竹歌》演化而来。

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郭沫若。他以为《弹歌》“以寥寥八字,即把古代用弓弹打野兽的情景讲述得绘声绘色,它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有几个主题(这首史前歌谣仅8个字)(3)

观点二:“古孝子之歌”

主流文学史认为,《弹歌》是一首描述打猎之事的欢歌笑语,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它其实是一首悲歌。

这还要追溯到记载它的这本古籍《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是一部以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记载《弹歌》的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原文如下:

越王欲谋伐吴。范蠡选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楚之鄙人,尝步于射术,未能悉知其道。”越王曰:“然,愿子一二其辞。”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弹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之谓也。”于是神农、黄帝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有几个主题(这首史前歌谣仅8个字)(4)

这是这段记载,让一些学者认为,《弹歌》是“古之孝子”所作的一首悲歌,描述的是父母双亲过世,后辈儿孙为之守孝时,制作弹弓以守护亲人尸体的场景,并非“古代狩猎劳动”。

这个观点和前一观点的差异,是弹弓的用途。“狩猎歌”说认为,先民制作弹弓是为了狩猎;而“古孝子之歌”说则认为,先民并非为了狩猎,而是为了驱赶野兽,守护亲人尸体。

“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是先民最古老的丧葬传统。古代孝子不忍父母尸体弃于荒野,于是持弓守尸,以绝鸟兽之害。

支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另一个有力证据。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有几个主题(这首史前歌谣仅8个字)(5)

长沙马王堆汉墓竹弓

据《中国古代歌谣整理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记载,《弹歌》还有其他流传版本:

异文一:断竹,续竹。飞土,逐害。(详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另一版本﹥卷九)

异文二:断竹,属木。飞土,逐肉。(详见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四)

歌谣最后一个字,究竟是宍、害,还是肉?后世众说纷纭。“宍”字是一个古体字,颜元孙注解曰:“宍,俗肉字。”宍和肉字,在古诗中发音皆是“ru”,与前面几句正好押韵。

反对宍和肉字的学者认为,远古歌谣,不像后世那样讲究押韵,用押韵的“肉”字,置换掉不押韵的“害”字,同时为了隐藏破绽,用“宍”字,冒充成古体字,以达到混淆是非的目的。

观点三:“八音说”

上述两个观点尚有相似之处,而第三种观点,就有点“荒唐”了。

有学者认为,《弹歌》描述的根本就不是制作弹弓的场景,而是一副纷繁的演奏歌唱景致。

何来此说呢?原来,我国古代依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作“八音”。

据此,有学者认为,《弹歌》包括了“八音”的其中之三:“断竹”曰笛,“续竹”为笙,“飞土”即埙;而“逐肉”代指人之口鼻,有歌唱之意。

客观地说,《弹歌》极有可能为黄帝时期所作。那时的远古先民,不可能制作出笛、笛、埙等乐器,更遑论集体演奏歌唱了。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有几个主题(这首史前歌谣仅8个字)(6)

清代张玉谷在《古诗赏析》中认为:

八字直分四句,而弹之制与弹之用,无不曲尽。刘勰以为质至,愚以为更饶古趣。

《弹歌》是目前可考的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谜语”。

谜语的谜底,究竟是什么?或许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则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趣味罢。


原创不易,未经联系,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