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正文之前,请各位留意一下,这首歌词的名字,叫《如词穷一般》,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柔情似水水无骨下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柔情似水水无骨下句(词评可是我爱你)

柔情似水水无骨下句

写在前面

在正文之前,请各位留意一下,这首歌词的名字,叫《如词穷一般》。

如词穷一般

作词:沃特艾文儿

主歌1:

那是一种

比滑稽更无稽

比歪理更无理

的情绪

主歌2:

那是一道

比难言更难喻

比怯懦更怯惧

的心意

副歌1:

可是我爱你

如跛脚的孤狼穿越过荒漠几万里

在漆黑如墨滴 无边无止境的夜里

看到远方徐徐升起

最初一抹悠远而缱绻的光景

副歌2:

可是我爱你

如瘦弱的雄鹰穿越过雪原几世纪

在稀薄的空气 肆虐无忌的寒风里

蓦然感到的那一缕

生平未见渺小却蚀骨的暖意

主歌3:

那是一个

比孤独更孤寂

比痛苦更痛极

的比喻

主歌4:

那是一则

比生趣更无趣

比无力更失力

的真理

副歌3:

可是我爱你

如盲人于火海悬丝之上亦步亦趋

在空濛的静寂 轻哼着某支无名曲

倏忽间睁开了眼睛

有幸初次目睹整片洪荒天地

桥段:

尽管我不曾言语

尽管你不曾留意

可是我爱你

可是我爱你

可是我爱你

如盲人于火海悬丝之上亦步亦趋

在空濛的静寂 轻哼着某支无名曲

副歌4:

可是我爱你

如旅人于刀山剑阵中披满身荆棘

在辽远的戈壁 携浓过乡愁的希冀

朝圣般软下了双膝

脸上挂有浅笑和未干的泪迹

朝圣般软下了双膝

脸上挂有浅笑和未干的泪迹

文/陈鲛泪

主歌1

“那是一种比滑稽更无稽、比歪理更无理的情绪”,表达的是,那是一种看起来很可笑、没有道理的情绪。

“滑稽”是可笑的意思,“无稽”是没有根据的意思。通常我们会认为没有根据的事情是可笑的,所以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义词。而“歪理”和“无理”很明显是近义词。这里叠加使用,程度就比原本更深了。

为什么没有用一个比“滑稽”和“无稽”加在一起程度更深的词?为什么没有用一个比“歪理”和“无理”加在一起程度更深的词?那样准确地去描述内心的感受不是更好吗?

答案很简单,因为歌词要表达的就是“词穷”,是那种「把全天下的词语都罗列在面前,也无法找出一个能精确描述内心感受」的感觉。

主歌2

“那是一道比难言更难喻、比怯懦更怯惧的心意”,表达的是,那是一种难以形容、令人胆怯的心意。“难言”和“难喻”,“怯懦”和“怯惧”,是两组近义词,这里和主歌1是一样的写法,就不加赘述。

副歌1

我们来看副歌。如果说主歌部分是意识流的表达,是抽象的,那么副歌部分就是具象的、有画面感的。

“可是我爱你,如跛脚的孤狼穿越过荒漠几万里”,我们把这句话拆开来看,首先,将“我”比喻成“孤狼”,一般我们提起狼,都会想到狼群,这里只有一只,已经很惨了,但是不止,这只狼还是“跛脚的”。

其次,“孤狼”要穿越的地方是“荒漠”,我们都知道荒漠干燥缺水、植物稀少,属于恶劣的自然环境,那么“孤狼”要在荒漠里行走已经很艰难了,而它还要走上“几万里”,那就更难了。

接着,“在漆黑如墨滴 无边无止境的夜里”这一句是对环境的补充描写,说明当时是黑夜,黑不是一般的黑,而是像“墨滴”一样的黑,而且是“无边无止境的”。

好,副歌1到这里为止,铺垫了很多艰险,将那种“难”放大了,无论是从内在条件、还是外在条件去看,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我爱你”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曲折、不容易的,但“我”依然要这样做,为什么呢?

是因为“看到远方徐徐升起 最初一抹悠远而缱绻的光景”,联系前面的“黑夜”,就知道这句描写的是日出。日出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这里指代的就是“你”——「为了遇见你,抵达你,前路再艰险,我也愿意」。

这样的爱,令人震撼。

副歌2

副歌2和副歌1是相似的写法。只是人物、场景发生了变换,“狼”变成“鹰”,“荒漠”变成“雪原”等。

值得一提的是,“瘦弱的雄鹰”,乍一看会觉得是矛盾的——既然这只“鹰”是“瘦弱的”,又怎么能说是“雄鹰”呢?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写法相当妙。因为爱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是卑微的,所以说是“瘦弱的”,可是爱又是强大的,能让人有勇气“穿越雪原几世纪,在稀薄的空气 肆虐无忌的寒风里”,所以可以称为“雄鹰”。

“蓦然感到的那一缕 生平未见渺小却蚀骨的暖意”这句同理。一般来说,我们会用“蚀骨”去形容寒冷,而不会去形容温暖。可是爱一个人的感觉,并不全是美好的,而是美好中夹杂着痛苦。“暖意”是美好的,“蚀骨”是痛苦的,可是在感受“暖意”之前,“鹰”需要经历的是“雪原”和“寒风”,这些恰恰都是“蚀骨的”,以至于在感受到“暖意”的那一刻,让人觉得它是“蚀骨的”。在这句词中,“蚀骨的”是用来形容“暖意”,但又不止是用来形容“暖意”,它形容的是「鹰穿越雪原后感受到暖意」这整个过程的感受,也是“我爱你”所感受到的美好与苦痛。

其实有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冬天的时候,如果你本来戴着手套,然后摘下手套放进温水里,你会觉得那是普通的温水,可如果你的手是长时间露在外面,冷冰冰的,一下子放进温水里,你就会觉得水特别烫。你看,这不就是“烫手的温水”吗?矛不矛盾?虽然这个例子不是特别贴切,但想说的是,人的感受就是这样的,有时看着矛盾,但它很真实。

主歌3

“那是一个比孤独更孤寂、比痛苦更痛极的比喻”。意思很明显,没什么好解释的,写法也和主歌1、2相同,就不多说了。

主歌4

“那是一则比生趣更无趣、比无力更失力的真理”。

这里我倒是有一个疑问。“生趣”有三层释义:1.产生意趣;2.生活情趣、乐趣;3.佛教谓轮回转生。这么看来,“生趣”和“无趣”应该是反义词才对,那“比生趣更无趣”这样的说法就很奇怪。

除非存在一种认知是,在真理的层面上,生趣恰恰是无趣的。那样才能说得通,否则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希望有能看懂的人,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哈哈哈。

副歌3

“可是我爱你,如盲人于火海悬丝之上亦步亦趋”,可能又有人要问了,“盲人”看不见,怎么能“亦步亦趋”?但这里表达的是「爱一个人,就会去追随对方」。就算“亦步亦趋”对“盲人”来说是不现实的,“盲人”根本做不到,可“盲人”一定会做到他能力范围内的“亦步亦趋”,那么对于“盲人”来说,这就是他自己的“亦步亦趋”。

盲人在火海中走钢丝,这看起来很惨,但后面接的却是“在空濛的静寂,轻哼着某支无名曲”,这句词给人的感觉无疑是安详、愉悦,“盲人”身处“火海悬丝”这样的环境,为什么能做出“轻哼着某支无名曲”这种带着愉悦感的举动呢?因为爱人要付出庞大的代价,在旁人看来是不值得,可爱一个人,就是会甘之如饴。

后面这一句就更狠了,“倏忽间睁开了眼睛,有幸初次目睹整片洪荒天地”,盲人睁开眼睛,可以看见这个世界了。这是不可能的,对不对?(其实还是有可能的,比如换了眼角膜:)既然不可能,那这就是奇迹。这里表达的是「我可以爱你,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是哪一种幸运呢?是盲人第一次能够看见世界的那种幸运——我觉得自己遇到了奇迹」。

我就问一句,你哭没哭?

桥段

“尽管我不曾言语,尽管你不曾留意——可是我爱你,可是我爱你”,我从来没有说过,而你,也从来没有留意到,可那又怎么样呢?我还是爱你。桥段部分不过短短几句话,却一下子让整首词具有了故事性,让人知道这是「暗恋」,此时再去看前面主歌部分的描述,滑稽、无理、难言、怯懦、孤独、痛苦、无趣、无力......一切都有了解释。

“可是我爱你,可是我爱你”,重复说一句话,仿佛一个人无法将爱意诉之于口,继而在心里无声呐喊。

副歌4

“可是我爱你,如旅人于刀山剑阵中披满身荆棘,在辽远的戈壁,携浓过乡愁的希冀”,可以联系前面的副歌1、2、3一起看,这里将“我”比喻成“旅人”,所处的环境是“刀山剑阵”,遭遇的磨难是“满身荆棘”。由于“旅人”是在外漂泊的,不会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所以紧接着后面场景就变了,变成了“辽远的戈壁”。旅人出门在外,最希望的当然是回家,可是这里却说“携浓过乡愁的希冀”——「我爱你,所持有的这份希冀比乡愁还要浓烈」。

“朝圣般软下了双膝,脸上挂有浅笑和未干的泪迹”,“朝圣”是朝拜圣像,一般用来指一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用在这里,表现的是那种「你是我的信仰」的怀抱着虔诚的爱意。“软下了双膝”描述的是「跪下」,即「朝拜」这个动作,“浅笑”和“泪迹”说明是又哭又笑。一个人跋涉千里、排除万难,最终抵达了自己的信仰之地,当然会又哭又笑。表达的正是“我爱你”那种悲喜交集的情绪。

最后

还记得我最开始说过什么吗?留意歌词的名字,叫《如词穷一般》。

其实这首歌词说的是什么呢?是“我爱你,如词穷一般”。“我”用了大量的比喻,包括抽象的和具象的,可到最后却发现,和内心深刻的感情相比,再华丽、再动人的言语也显得苍白无力,无论怎么去形容,都无法精确地表达“我爱你”的感觉,所以说是“如词穷一般”。

最后的最后,这首歌有两个演唱版本,一个是黄诗扶唱的,一个是于懿娜唱的,都很好听。

引用网友@啊想吃榴莲的评论:同一首歌,黄诗扶唱出了奋不顾身,娜娜唱出了致命温柔。

很遗憾这里放不了歌曲链接,有兴趣自己去搜吧。

,